我们蛙类的眼睛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能看见“运动”的东西。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用活蚯蚓、死蚯蚓和根本不能吃的小海绵棒做了个试验后发现,只要是运动的,只要目力所及,不管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都会成为它的捕食对象。 它只是对动的东西,它分不清到底是不是食物,只要动,它就觉得好像是一种活性饵料。 为什么一定要吃动的呢,难道是它们挑食嘛?当然不是,这问题就出在眼睛上,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所以蚯蚓、蝇蛆、小飞虫等等就成了它们的捕获对象。 它都是活动的昆虫,它在地下,它到处动,它不动就不行,那么它一动,蛙看见这是一种食物,它就会吃。 吃活食只是蛙的本能反应而已,可就因为蛙有这个特点,给当初刚刚尝试养蛙的刘春军,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我当初养这个青蛙,首先你要考虑到它的饵料问题,有句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就根据蛙的生活习性我在想,这个蛙它吃什么呢,在野生情况下,天上飞的东西也很多,地下爬的昆虫也很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天去抓,是不是。 不是说养蛙先养虫嘛,既然不能去野外抓虫,虫子也不会自己送上门儿,那就只有养虫了,刘春军首先选择的就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养殖行业的黄粉虫,虽说黄粉虫养的不错,蛙也吃得挺好,可一年下来刘春军是力没少出,钱倒是没挣多少,细一算才他发现养黄粉虫喂蛙有点儿得不偿失。 它成本很高,为什么呢,因为它必须是用麦麸来养它,一般它要求是三斤麦麸长一斤黄粉虫,还要一斤青菜,所以算下来,至少要2元多一斤的成本,如果是三斤黄粉虫长一斤蛙,就得7元多。 这哪行,咱搞养殖得讲究个效益,黄粉虫这么个吃法,不就等于在吃钱嘛,可是不养黄粉虫蛙吃什么呢,到底怎么才能尽快找到一种成本低的替代品,一下子成了刘春军最棘手的事儿,好在,一次傍晚的巡池,灯光给了它灵感。 家里面照的灯,有很多飞虫去扑灯,我就想在池子里面照一个灯。从自然界里从野外收集飞虫。 有了这个想法,刘春军很快在自家的蛙池上吊起灯泡,当然了刘春军选择的是节能灯泡,因为用这样的灯,点上几个小时也费不了多少电。 晚上天上的飞虫很喜欢那种光照,那我们通过照一个灯,那么这个从天上,它就可以飞下来扑灯,蛙看到飞虫的时候,它就会去吃。 蛙天生就是捕虫高手,傍晚灯光一亮,它们就会像卫士一样警惕地守在旁边,只要出手,它们几乎是弹无虚发。 这种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热天,七八月,八九月。 免费的美味无疑为刘春军解决了一部分虫源,养蛙成本也降了不少,可是灯光诱虫有个局限性,它只能在晚上进行,更重要的是灯光诱虫还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稍微冷一点,到了秋天,它就没有了,但是秋天它的温度不是很低,蛙它同样要吃,同样要吃,那么怎么解决呢?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刘春军把目光重又投向人工养虫,这次他看中的是蛙类喜欢吃的蚯蚓和蝇蛆。经过很和养牛场老板的协商,奶牛排泄的粪便就成了他养虫的原材料。 养这个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因为粪便人家都不要,都是讨厌的东西,而我们只是花点人工把它拉回来,或者是靠近养殖场附近,就在那里建个简单的厂子养蚯蚓,或者养蛆。 用粪便养蚯蚓、养蝇蛆,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很快刘春军的蚯蚓饵料就生产出来了,这下刘春军高兴了,青蛙更是过起了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用这几种方式,来养野生青蛙,它的成本,就要降低很多,一般是可以达到30%到50%之间。 把成本降到这种程度,应该说已经不错了,可是刘春军却并不满足于现状,一个驯化计划在他的蛙场里慢慢展开了。 我就把那个猪心肺切成小点小点,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放在这个塑料薄膜上。 天性吃活食的蛙,看到这些不会动的食物是理都不理。 我就用一个小棒,用一个小棒呢,我就用手去刨,就是把它刨动,猪心肺它就动了。 虽说拨动肉块儿的方法看上去有点儿笨,但是人为拨动的肉块儿确实能引起蛙的注意,这也证明蛙是可以吃一些昆虫以外的东西的,有了这次试验的成功,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又在刘春军的头脑里酝酿起来。 既然其他动物,比如说人家养甲鱼,养鲢鱼,他们都可以作为鲢鱼饲料,甲鱼饲料,那我这个蛙,可不可以做蛙饲料呢,我就想到饲料这块,我就根据饲料,蛙需要的蛋白质要求,来配合了一些,就是人工给它配合好了,找这个加工厂加工颗粒饲料,这样喂它。 颗粒饲料直接撒在料台上,蛙是不会吃的,再说了饲料不动它也看不见,那么到底怎么样做蛙才肯吃呢? 我们先放上蛆,放一大部分蛆,刚开始是放一大部分蛆,放一小部分颗粒饲料。 因为蛆虫本身很爱动,它们会在饲料台上一刻不停地钻爬,形状酷似蛆虫的饲料也会被带着动起来,蛙看见了,就会误当作活饵吃下去。刘春军还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以动带静” 但是刚开始吃的时候,它觉得不好,它会吐掉,它就时间长了,吃一吃,它就习惯了。 随着蛙慢慢习惯吃颗粒饲料,就可以调整活饵和颗粒饲料的配比,不断加大颗粒饲料的量减少活饵的投放。 照理说克服了蛙吃颗粒饲料这一关该满足了,人家刘春军还真没就此罢休,他又开始另辟蹊径打起了蝌蚪的主意。 这个蝌蚪长到60天,它就开始变态,一旦上岸它就不吃人工配的饲料了,它需要吃活性饵料。 这一改变和它们的变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蝌蚪长腿的过程中,他们会减少或停止进食,有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器官渐渐退化,适合陆地生活的一些新器官 开始发挥作用,当它们再度吃食的时候,就只吃肉食性饵料了,刘春军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要少让它们接触活饵,多接触颗粒饲料,刚刚形成的食肉特性很容易被驯化过来。 有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器官就开始渐渐退化消失,适应陆地生活的新器官开始发挥作用,这时也是它们食性改变的初期,刘春军告诉我们,他现在正试着从刚刚变态的小蛙开始驯化它们,尽可能地让它们少接触昆虫,多接触颗粒饲料。如果这样能成功的话,驯化周期会大大缩短,养蛙也会变得更简单。 如果是你把它驯化好了,你长期做到了定时定点,还要定人,还要定人,也就是统一这个人去喂的情况下,它看见你这个人,它跳下水了,它还可以马上回来,就跳到我的手背上,我感觉还可以提这么高,那个很好,觉得跟它有一种亲热感。 现在,刘春军的蛙除了每天吃一定量的活饵,还会适当地吃一些营养搭配科学的颗粒饲料, 这不仅是成本低的问题,蛙也长得又快又好 |
|
来自: shuipingxian >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