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及考生要摆正心态正视期中考
期中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还沉浸在考试的喜忧之中。心理咨询室就接待了一位高三考生:
案例
一位个子高高的男生,很瘦弱,满脸郁闷地来到咨询室说:“老师,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想放弃考大学,我觉得自己考不好,学习一塌糊涂。”然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我想:这个高三男生很失落,会不会是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我问他:“你现在对自己很失望,是吗?”这时,他继续说:“我期中考试没考好,我爸妈很失望,他们面对我的期中成绩,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很失望地说‘这高考可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整天没心情学习,越是这样,我越着急,我很想好好学习,让爸妈高兴起来,让他们相信我能学好,可是我情绪低落,很难集中精力。我不想学了,可是又不能不学,老师,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
分析
这是父母对孩子成绩不满意导致孩子无法继续学习的个案。高三是孩子重要的人生路口,每个家庭都会把高考看得很重,对于重要的高考,父母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提高希望,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基础。偏离学习基础去谈高考目标危害性极大。
对于期中考试成绩,父母满意与否,都要先听听孩子对于期中考试的分析。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孩子对期中考试成绩最有发言权。父母的满意与否往往不够客观。通过上面的案例我要提醒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成绩,这样有利于孩子继续坚持在高三路上奋斗。
建议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成绩呢?有如下两种方法:
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沟通。由于班主任陪伴孩子的学习时间较长,最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时候比父母还能深入发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以父母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可以帮助其获得孩子客观的学习情况。以期中考试为例,它是高三第一次大考,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如果成绩分析不合理,必然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父母要通过班主任先了解这次期中考试的整体状况,了解孩子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的排名情况,并把这个情况作为一个基数。孩子以后的每次考试在此基础上有提高就好。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是学习有进步,而不是一下子考到第几名。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都要立足于自身,在不断进步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考目标。
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谈学习,父母一定要小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高三生自我意识很强,往往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学习,尤其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更不愿意跟父母说。他们会觉得没面子,伤自尊。所以,父母在过问孩子学习成绩时一定要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而且把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的孩子优点先陈述一遍,以鼓励孩子。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才可能打开心扉。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对于自己学习的看法,但先不要做评价,细细地听孩子述说,并认真思考,想不通时还要与学校老师沟通。总之,父母在与孩子沟通学习成绩时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本意为沟通却引发了一场亲子战争。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论考得怎么样,家人会永远支持他(她)。孩子因为拥有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才会坚定地在高三努力下去。其实每个孩子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了对梦想的追逐。孩子现处第一轮复习时,只要每天做到:预习—听课—总结—练习—整理—再预习—如此不厌其烦地重复即可。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能坚持重复做最简单的事。但是,学生只有每天心情愉快、自信满满才有利于坚持,这样的主动坚持学习最重要。
降低对孩子的期望。高三生压力很大,需要发泄和倾诉。但是,他们往往觉得父母不是最理想的倾诉对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代沟”。其实“代沟“就是因为对一件事两代人的想法和目标不一样,从而无法沟通。关于高考问题,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从而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所以孩子无法与父母倾诉。这需要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高焦虑往往因高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高焦虑会影响学习效果。在当今,高考不见得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降低目标,帮孩子卸掉压力,轻装上阵,放松心情,明晰思路。一些案例表明,对于孩子的高考成绩,父母往往不够客观理智,给孩子设定高目标,其自身也会很焦虑,这种情绪在家庭中漫延开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
最后,父母要以期中考试为契机,多与老师沟通,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状况,然后和孩子一起设定合理的高考目标,激发他们努力拼搏。父母帮孩子在高三坚持努力学习,必定会在高考时大有收获。除了分数本身,孩子还会有另一番宝贵的人生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