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方医案2 21. 黄土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下血,先便后血。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厥阴证=阳明证+太阴证或者少阴 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面色潮红 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 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或者少阴证:平素怕 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或者黄白相夹,脉 沉细数无力 [条文荟萃]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 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5) 黄土汤方 (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 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22. 柏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吐血不止,伴有烦热,腹痛。 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悸)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 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 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 [条文荟萃]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 病脉证治第十六。14)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3. 赤小豆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痔疮,便血(或者脓血),先血后便,血色 鲜红者;(2)疮痈成脓者;(3)目赤如鸠眼,视物昏花者。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 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 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者微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 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 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 第三。13)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 中)(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6)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4. 胶艾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吐血,衄血,便血,或者出血倾向;(2) 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3)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露 不下或者量少。 以上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 悸)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2)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 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滑数。 [条文荟萃]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 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 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4) 芎归胶艾汤方 (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 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 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2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部胀满腹痛,或者兼有恶心呕吐,或者兼有大 便秘结。 2、主要症状(胃气虚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纳差,口内清涎沫 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弱。 [条文荟萃]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6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6.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久利,利不止,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无见阴阳证。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这个证,很急,危险,还有个省略的烦热的问题,主要关键在下 焦不固了,所以很直接的就用了这两味药,都照顾到。 [条文荟萃]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 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 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159)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7. 桃花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脓血,或者小便不利,久利,兼有腹痛喜温喜 按、口干口渴。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 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 者,桃花汤主之。(307)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 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 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28. 《千金》苇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胸中甲错,或者胸闷气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 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 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29.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下痢(脓血样便),或者血便,伴有少气懒 言,面黄乏力。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或者少苔、 无苔,脉沉滑细数。 [条文荟萃]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30. :《千金》三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者干燥,或 者少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 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31. 黄连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吐血,衄血,或者出血倾向;(2)或者癫 狂、失眠多梦等神志病;(3)时下利,伴有纯血(脓血样 便)。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 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 脱屑。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 燥,或者少苔、无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3)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 (一云三挺,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 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小朱鸟汤:治天 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 者(辅行诀) 32. 乌梅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时作,呕吐;(2)心胸部烦闷,手足 厥冷;(3)腹痛时作,久利;(4)气上冲感。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少阴证+太阴 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 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 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3)太阴 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 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 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 无力。 [条文荟萃]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 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 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 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338)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 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 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 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7)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 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 (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 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 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 物、臭食等。 33. 小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脉浮细而嗜卧者;(2)身热恶风,颈项 强,手足温而渴;(3)腹中急痛;(4)热入血室;(5)发潮 热,大便溏,小便自可;(6)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小便清 者;(7)呕而发热者;(8)发热,脉不浮不沉者;(9)诸 黄,腹痛而呕者;(10)大便坚,呕不能食;(12)四肢苦烦 热,头痛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 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 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条文荟萃]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 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 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 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 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7)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 胡汤主之。(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 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 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 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 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 之。(10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 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 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 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 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 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 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 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 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 者,不治。(231)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 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 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26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 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 则悸而惊。(26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 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 悸。(265)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 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 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 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方见呕吐中)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 汤主之。(方见痉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 一。1)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 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34. 柴胡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或者心腹卒中痛者;或者 治疗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桂枝汤证):(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 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 耳聋、耳鸣。(2)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 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条文荟萃]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 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146)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匮要略。腹满寒 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附方) 柴胡桂枝汤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 (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 一两半)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5.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干渴明显,无呕吐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 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金匮要略。疟 病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 (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二服。 36. 柴胡加芒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潮热,或者微利潮热,腹满腹痛不 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 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 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 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 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 之。(104)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 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洗。) 大枣(擘,四 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 再服;不解更作。 37. 大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或者兼有腹满腹痛,或者兼有呕 不止。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 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 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 之。(16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 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 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2)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 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擘,十二 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 服。 38. 四逆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可伴随症状:或者腹中痛,下利,肛门灼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 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3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干呕下利,没有肛门灼热感。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 姜汤主之。(172)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治第十七。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 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一两半,一方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 服。 40. 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下利,肛门灼热。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 姜汤主之。(172)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 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 服。 4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心烦,胸胁满微结; 或者四肢不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太阴证+少阳证):(1)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 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 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2)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 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心悸,或者气上冲感。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暗红,舌苔白厚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 汤主之。(147)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金匮要略。疟病 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桂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 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42. :《外台》六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心下痞,而大便下利,四肢不温明显 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 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 腻,脉沉弱。 [条文荟萃]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七。附方)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二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 (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43. 甘草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腹泻频作,顽谷 不化明显者;或者治疗粘膜病变,例如溃疡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 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 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 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 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 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 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金 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0)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 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 日三服。 44. 生姜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