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威廉·福克纳是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新象征。在此之前,欧洲小说在精神和形式的创新上,都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自从福克纳在美国出现之后,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因子就开始在北美洲大陆生根发芽,并逐渐向南美扩展。不过,福克纳的文学价值首先是由法国人认定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识福克纳的巨大价值。福克纳师承詹姆斯·乔伊斯,并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文学高峰,还影响了马尔克斯写出了《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作品后来又影响了莫言等很多作家,使一团文学创新的火种在各个大陆的杰出作家之间不断地被传递。 福克纳最早的文学启蒙老师,或者说,给予了他决定性影响的人是作家舍伍德·安德森。1925年,28岁的福克纳在新奥尔良拜见了他,亲耳聆听了安德森的教诲,安德森劝他去写脚下土地上的人和历史。在安德森的帮助下,福克纳于192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这部小说直接取材于福克纳参加军队作战的经历,描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青年士兵的幻灭感和他们的痛苦经历。这是福克纳在30岁之前书写自我经历的一次尝试。这部小说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因为小说在题材上和写作技法上都显得很一般。1927年,福克纳又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小说《蚊群》,这是一部艺术家小说,在小说里,福克纳塑造了带有1920年代繁荣时期的美国病的艺术家群像,描绘了艺术家们的肉体活跃和他们的精神迷茫。这个时期是福克纳写作上的练习时期,他需要不断地寻找自我,而美国读者和文学界对青年作家福克纳的出现也并不重视,好像他根本就没有出版过这两本小说一样。 1929年,福克纳出版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萨多里斯》,这是福克纳苦苦寻找到了自己的写作资源和叙述方式的第一部真正的开端之作。于是,从这部小说开始,他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正式诞生。《萨多里斯》这部小说,描绘了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大种植园自蓄奴时代以来的历史,其中,塑造了一个重要人物萨多里斯上校,讲述了包括上校在内的整个南方种植园主阶层逐渐衰落的故事。因为,福克纳发现,“自己家乡那块邮票大的地方很值得一写,而且永远也写不完。”后来,他接连写了16部长篇小说和70多个短篇小说,从小说的题材上和地理背景上看,全部都是和他的家乡有关。他根据家乡的地理和环境虚构了一个叫做“约克纳帕塔法”的地方,为此,还专门绘制了一张“约克纳帕塔法县地图”,在地图上,他标明了山川与河流,家族和人物,传说和习俗等等元素。福克纳的整个“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从叙述时间上,要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然后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在他创造的长达100多年的小说时间里,一共写了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在这篇小说里成为主角,在下一篇小说里可能就是配角,在这篇小说里消失了,在另外一篇小说中又出现了,从故事、人物、情节来看,每一部小说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它们又都是主题统一的一个大整体的一部分。? 二 1929年福克纳出版了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从此进入到他创作的全盛时期,一直到他的小说《去吧,摩西》(1942)的出版,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是福克纳小说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喧哗与骚动》与他的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一样,都反映了美国南方白人种植园世代家族的衰落过程。那么,《喧哗与骚动》讲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首先,这部小说以多个视点和叙事的角度来结构作品,它讲了一个可以拼合起来的完整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需要你去把他们拼接起来,需要你亲自去复原小说的故事情节。在这部小说里福克纳在叙述时间的运用和结构的多层次以及意识流和内心独白手法的运用上,都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喧哗与骚动》作为福克纳经营了一辈子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的最重要的作品,它的书名的来源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麦克白》。在莎士比亚这出和复仇有关的戏剧中的第五幕第五场戏中的主人公麦克白的有一段独白:“……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道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傻子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朱生豪译)。从情节主干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康普生一家的故事:小说的时间背景大约在20世纪初期,作为种植园大地主家族的后裔,老康普生已经丧失了创业的斗志,家族产业到了他的手里开始衰败,这个家族过去曾经彪炳历史,几代人中间出过州长和陆军将军,他家的庄园望不到边,阡陌相连、黑奴成百上千。可是,自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军失败,伴随着大势已去的蓄奴制度的瓦解,康普生家族也开始衰落了。到了老康普生的手里,只有一幢十分破旧的大宅子和一户黑奴帮佣了。因此,老康普生整天就是酗酒、瞎逛。他的老婆是一个自私势利、眼光短浅的女人,将家族衰败的怨气都发泄到他身上。他们有一个长子昆丁,是小说中比较正派的角色,希望家庭能够保持稳定,恪守南方保守的文化传统。他的妹妹凯蒂则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和男人有婚前性行为,被大家认为辱没了康普生家族的荣誉,最后不得不跳水自杀。康普生夫妇的次子是杰生,他是一个坏小子,冷酷无情、自私贪心,凡事都为自己考虑,对家庭造成的羁绊感到恼火,渴望寻求自己不羁的生活。而康普生的最小的儿子班吉则是一个白痴,在小说的叙述时间里,他都33岁了,却只有3岁儿童的智力水准。班吉还打算强奸邻居家的一个女孩,未遂之后受到了惩罚,被割掉了生殖器。整个康普生家庭中,只有黑人女佣迪尔西是忠心耿耿的,相信这个家族还有希望。她不仅担负起康普生家族的大量家务,还担当保姆,从很早开始,就一直护佑着几个孩子们的成长。这是小说中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意识活动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 在小说的结构上,《喧哗与骚动》如同坚固完美的建筑那样,清晰地由四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叙述者不一样,前三个部分都是第一人称的独白叙述,第四部分则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构成了补充性说明。小说的第一部分,是由家族的小儿子、傻子班吉来讲述,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7日。因为,这一天是白痴班吉的33岁生日,女黑佣迪尔西的外孙带着班吉去玩耍了。于是,班吉就开始用断断续续的意识和白痴特殊的思维,回忆了这一天的全部经历。班吉对时间的感觉等于零,他尤其无法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时间上的区分,因此,这一部分的意识流就像是天书,福克纳用文字的最大可能性来表现班吉的白痴意识,他的内心独白看上去杂乱无章,没有逻辑,但是在小说史上却最为有名。于是,在班吉所回忆的很多场景中,在大量的家族生活、人与人关系产生纠葛的片段中,我们逐渐分辨出班吉眼中的家族故事:他的童年、某年圣诞节的快乐、姐姐凯蒂隆重的婚礼、父亲康普生的去世、大哥昆丁的自杀等等,这些家族中的重大事件在班吉凌乱的回忆里如同波光水影,在意识流过的瞬间全部显现。在班吉的眼中,姐姐凯蒂是他真正的保护人,一个带有母性色彩的保护者,姐姐凯蒂如何呵护班吉,是班吉的意识流中最温暖的部分,因此,班吉很喜欢凯蒂,也依赖和崇拜她,并且为凯蒂后来的不贞洁遭到了大家的唾弃感到难过和不解,更为她的自杀而疑惑和痛苦。自此,小说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我们从中基本上了解了这个家族的悲剧命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说的第二部分的叙事人是长子昆丁,叙述时间是1910年6月2日。在这一天,昆丁自杀了。昆丁当时在哈佛大学念书,早晨他醒过来,发现寝室里就他一个人,手表的滴答声十分急促,好像要催促他去做某种决定。他愤怒地砸碎了手表,趴在桌子上写了一份遗书,决定去寻死。他走出大学校园,坐上电车,横穿城市,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这一天,昆丁遇到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他先是去购买打算跳水自杀用于自沉的熨斗,结果被人误认为一个诱拐犯而遭到了警察的逮捕。在警察局,他的解释无法说服警察,昆丁只好联系朋友,被保释了出来。出来之后,他又与朋友发生了口角,两个人打架了。造成他心绪不宁的主要原因,还是妹妹凯蒂的不贞洁,对此他难以接受,耿耿于怀,因为,他作为家族长子,十分珍爱家族荣誉,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南方人。他想起妹妹凯蒂、她的丈夫和她的情人之间的纠葛,以及他和他们的两次会面带给他的糟糕感觉,他的心情就越来越坏。昆丁对她十分恼怒,但是他又不能去惩罚她,心情万分沮丧。就这样,到了1910年6月2日的晚上,昆丁就投水自杀了。在这个部分,昆丁的意识是激动和紧张的,因此语言语速十分快捷,而昆丁又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他的思绪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呈现了他对人生的基本态度。但是,他的精神恍惚与迷离,也造成了这个部分内心独白的混乱与缭乱、激昂与颓废。 小说的第三部分是二儿子杰生的叙述,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6日。这一天,杰生遇到了好几桩不如意的事情。姐姐凯蒂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做小昆丁——看来是为了纪念哥哥昆丁而取的名字,小昆丁喜欢逃学,还和一些流浪艺人混在一起,不服从舅舅杰生的管教。在这一天,他还收到了姐姐凯蒂的一封来信,在信里,凯蒂询问他,她寄给小昆丁的钱,他给小昆丁了没有,这使得杰生很恼怒。同一天,杰生还收到自己的情人的来信,这也是让他感到恼火的一封信。同时,杰生耽误了在股市上发财的一个机会。于是,他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发泄到家族成员的身上,认为他们都亏待了他。杰生尤其对姐姐凯蒂和她的女儿充满着怨恨。这一天,他甚至向自己的母亲提议,应该把傻子弟弟班吉送进疯人院,把姐姐的那个不听话的女儿小昆丁送到妓院里去。母亲当然没有接受他的这个想法。这个部分的叙述以显现杰生的冷酷和偏执为重点。杰生的脑神经有问题,头痛时常发作,这使他的内心独白比较混乱,带有间歇式的痉挛特征,福克纳模仿了这样的人的语言和意识行为。 小说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女佣迪尔西的,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8日”。在这一部分中,福克纳改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这一天是复活节,一大早,杰生就发现小昆丁偷了他的七千元钱逃走了,这些钱大都是他从凯蒂寄给小昆丁的生活费中克扣的,因此,即使他报警了,也无法向警察解释钱的来源,因此,杰生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找小昆丁。不过,他的找寻却没有结果。然后,小说描述了女佣迪尔西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傻子班吉一起,前往社区的黑人教堂去参加复活节礼拜的过程。在这个部分里,福克纳通过对迪尔西的描绘,补充了前三个部分没有交代清楚的一些家族恩怨和具体关系的细节。黑人女佣迪尔西以她的坚忍和忠诚、仁慈和爱心,帮助这个衰败的家族走向了新的生活。这个部分的叙述扎实有力,与前三个叙述者的悲剧性的内心独白相比较,迪尔西以见证人的身份,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和展望,给读者带来了希望。通过这部小说,福克纳想告诉我们,那个由种植园家族所组成的美国老南方体系已经彻底瓦解,但新南方却目标不明,充满了混乱和绝望感。也许,只有像迪尔西那样的人,以诚实、善良和慈爱的品质来体现出人性,才可能是南方的希望所在。小说中还有一个附录,将康普生家族从1699年到1945年之间的家族主要人物和事迹做了一个介绍,成为本书的一个背景资料。 作为福克纳最重要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文学技巧十分精到成熟。他后来的小说大都沿用了他在这部小说中大量使用、几乎到了炉火纯青地步的意识流和结构技巧。从总体上来说,他的小说在运用时间、结构、意识流与内心独白上,对小说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三 1930年,福克纳出版了一部篇幅不大的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这是他的又一部小说力作。小说以非常紧凑的笔法,描绘了美国南方某个家庭的女主人艾迪·本德仑,从弥留之际到她死亡之后10天左右所发生在她家庭内部以及送葬途中的事情。这部小说有着一切伟大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何面对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性的善和恶、人如何面对上帝、人的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等等。死亡是小说的重要象征,因为一具尸体贯穿了整部小说,它不仅折射了本德仑一家的遭遇和不幸,也借助呈现安迪的私情、她的弥留之际、她的死亡和送葬的过程,描绘了美国南方文化的衰亡,这仍旧是福克纳要表现的主题。 1932年,福克纳出版了小说《八月之光》。这是他的一部力作,描绘了一个美国社会的悲喜剧。《八月之光》以这两个平行的故事,以一男一女所遭遇不同的故事,呈现了美国南方特有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种族主义的幽灵、南方传统的价值观和新教伦理在每个人的行为上起作用,并支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 他在1936年出版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是他的整个小说系列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所采取的形式,还是通过几个人的叙述来表现南方种植园主托马斯·塞德潘的历史。它具有着宏大的气魄和史诗的气质,内容庞杂,情节曲折,叙述摇曳多姿,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息。据说,《押沙龙,押沙龙!》也是福克纳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小说中主题和意义最丰富的小说。 除了19部长篇小说,福克纳还写有近百篇短篇小说,一些随笔、演讲和书信,以及《大理石牧神》等多部诗集和几个电影剧本,去世之后,还出版了《沙多里斯》的原始文本——小说《坟墓里的旗帜》,以及《圣殿》的原始文本,这构成了他的全部写作。从1957年起,福克纳了担任弗吉尼亚大学的驻校作家,直到1962年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