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从肝肾阴虚论治脑血管杂病

 湘水665 2012-01-11
本帖最后由 漂洋之星李航 于 2010-7-28 02:24 PM 编辑

试从肝肾阴虚论治脑血管杂病

李 航  杨少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8期刊用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颇为棘手。目前,中医学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多强调活血化瘀,但难以切中病机实质,且活血化瘀之品多香燥走窜,致使变证迭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杨少山教授认为,本系统疾病病机复杂,但总因气血逆乱而致,其关键是阴常不足,肝肾亏虚。因此,滋补肝肾是其重要治疗法则,兹浅述于下。

1.肝肾阴亏是脑血管杂病的基本病机

阴是阴精、阴液的总称。阴主形,液主润,阴者所以充我身也,液者所以润我身也。有形之物质属阴之范畴,而物质之濡养滋生赖于真精,正所谓“阴精所奉其人者寿”(素问·五常政大论》)。“肝肾之阴,则真精也”(病机汇论·虚劳》),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彼此互生。精能生髓贯脊、充脑壮骨,是人体阴液之本,是为真精。真精者,濡养五脏、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若肝肾阴亏,一则不能充养、濡润脏腑机体,二则不能涵阳,阳浮无制,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诸病丛生,脑血管疾病更是如此,王叔权所论“百病皆生于肾”即是此理。从本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等足以证明肝肾阴亏是其基本病机。

1.1 病因:脑血管疾病病因较多,且均能引起肝肾不足、阴阳失调。

1.1.1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即内伤七情,是指精神及情绪活动的异常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致脑神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情志失调,伤于肝脏,气机郁滞,郁而化火即可伤阴,致肝阴亏损,进而波及肾,导致肾阴不足。正如《素问·疏五过论》言“暴怒伤阴”,《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更进一步指出:“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过于持久,超越了常度,还可引起人体其他脏器功能紊乱。《灵枢·本神》曰:“肾,盛怒不解则伤志??恐惧不解则伤精??伤则失守而阴虚。”是故情志失调可导致肝肾阴虚的发生。

1. 1.2环境污染: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密切相关。一是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以天地之气生”(素问·宝命全形论);二是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三是人与自然界有着互通的规律,“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环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人体会有生理或病理的应答。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日常接触的空气、水、饮食中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人人体血液后为浊为毒,聚集日久则化火伤阴,致肝肾阴亏[1]

1.1. 3饮食失宜: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宋·严用和《济生方》说:“善摄生者,谨于调和,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留滞为患。”饮食失宜可分为两类,一是摄食行为乖戾,有失常度,如饥饱失常、饮食偏嗜等;二是所食之物不洁或不当。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寿亲养老新书》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常摄食过少,气血生化不足,影响肝肾功能。最重要的是现代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加之嗜食烟酒辛辣,这些物质具有温燥之性,易灼津耗液,损伤阴津[1]。正如《金匮要略》所言:“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另外,饮食不当也可直接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味过于甘??肾气不衡。”

1. 1.4久病劳损:病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复则为“损”,虚损日久则成“劳”。劳损是由于脏腑亏虚、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又称虚损劳伤。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虚劳病史,这些疾病的病理基础多为阴虚[1],加之“久病及肾”,更使肝肾阴液暗耗,阴虚更甚,正如《景岳全书》所言:“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1. 1.5年老体衰: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经云“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更提出,老人“精血衰耗,神气浮越,返同小儿”。人过中年后,机体日趋衰弱,精血耗竭而致肝肾阴虚,正如叶天士所云:“高年五液皆少,不主涵木。”《素问·脉解》也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瘖扉,此肾虚也。”

1. 1.6劳逸失度:现代人常过分追求舒适生活,而忽视了劳逸结合;或者随兴而为,劳神过度,常五更即作,三更才息,起居失宜,暗耗神思,使精血衰竭,肾精渐伤,不能荣养肝阴,终致肝肾阴亏[1]。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景岳全书》进一步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产生各种病理变化,成为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

1.2 病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可因人体禀赋不同,生活条件各异,其病理变化亦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气、血(瘀)、虚六端,且此六者均可因肝肾阴亏而变生或加重,其结果导致阴亏更甚。

1.2. 1风:风包括内风和外风。内风即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指“内风即身中阳气之变动”,在中风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能制阳,肝之阳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故叶天士云:“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清·张山雷《中风斟诊》亦说:“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则风以虚而暗煽,津伤液耗,营血不充则风以燥而猖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风在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而肝肾阴亏容易导致外风侵袭,正如宋·《太平圣惠方》强调“肝肾久虚,气血不足,揍理开泄,风邪易侵”。喻嘉言也认为本病系“阴虚邪害空窍为本”,可见肝肾阴虚与内风和外风均有密切关系。

1.2.2火:火包括心火和肝火。肝肾不足,真阴亏损于下,火无所系必然上越,则“水火失济”,“水火失济”则心火暴甚,而心火暴亢又可引动肝火,肝阴亏不足以制其火,而使火热之邪愈炽,肝肾之阴更虚。正如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所言:“中风瘫痪、、、、、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佛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

1.2.3痰:痰是水液代谢异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风痰和湿痰。肝肾阴虚,化火生热,炼液灼津可为痰,正如《罗氏会约医镜·论痰饮》云:“痰之本在肾、、、、、阴虚则火动,火结为痰,痰稠而浊。”另一方面,“痰者,水也,其源发于肾”(《医贯》),肾主水液,阴阳互根,肾阴亏虚,病久必影响阳气功能,肾气化功能失常,则使津液代谢异常,停而为痰;再者,肾阴亏虚,久则阴阳俱虚,火不生土,脾虚不运,水液停滞,亦可导致痰湿内盛,清浊混杂,清窍被蒙。正如黄锦芳所言:“寒痰湿痰,本脾家病,然必由肾水之亏。”

1.2.4气:气包括气滞和气逆。气滞是指气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气逆是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病理状态,在脑卒中,主要指肝气上逆。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疏泄失调,则致肝气郁滞或肝气亢逆;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也可导致气逆的发生。而且,肾主纳气,肾阴不足,则气的摄纳升降失常亦可致气逆。

1.2.5血:血指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肝肾阴亏,津液不足,加之虚火灼津,津液更为之耗损,而使血液薪滞、血行不畅而形成血瘀,正如周学海《读医随笔》中所云“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杨师认为,血栓性疾病与中医血瘀证有许多本质的共同点,且认为阴虚津亏、津枯血燥是造成血栓的根本病因,并且指出此与现代人在一生中阴阳之间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矛质状态密切相关,而滋阴活血法则是治疗血栓病的重要方法[2]

1.2.6:包括气虚和阴虚。阴虚自不必言,气虚亦可由肝肾阴虚而变生。肾阴为诸阴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阴津可以化生为气,以敷布脏腑、组织、形体、官窍,促进正常的生理活动;另外,阴液是气的载体,气依附于阴液得以运行,肾阴亏虚,必导致气的损耗。故《灵枢·本神》日:“五脏主藏精者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总之,肝肾阴亏可导致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肾为精血之海??为五脏之本,故肾水亏则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肾水亏则火不归元而脾痰起,肾水亏则心肾不交而神色败??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风、火、痰、气、血、虚既成之后,蓄积体内,随时待发,一侯时机成熟,在诸般诱因作用下,内风旋动、风火相煽,气血并逆,挟痰瘀横窜经络,蒙塞清窍,导致脑脉痹阻,脑神功能失常,而发为中风,引发诸证。杨师认为,肝肾阴亏成于脑血管疾病之先,是本病发病的基础,既病之后贯穿于本病的整个病程。在本病急性期标实为主,任由风火痰瘀肆虐于前,至恢复期标实渐去,本虚之象渐现且日渐突出,一因本病日久,风火之邪劫伤阴液而使肝肾阴亏更甚;二因治疗过程中,多使用祛风化痰活血药,这些药多辛香温燥,易于耗伤阴液,致使肝肾阴亏更为明显。肝肾阴亏又使诸症迁延难愈,成为顽症,肢体功能渐废,半身不遂,日久不复。阴气久伤,肝肾虚衰,阴液不主上承,脉不营舌络,可见舌暗无声,语言不利,肝肾精血不能濡养筋骨,故肢软无力,更兼头晕头痛,耳中鸣响,虚烦少寐,脉细数,舌干红苔燥。

2 滋补肝肾是脑血管杂病的基本治法

根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十四难)等治疗原则,当以滋补肝肾法为本病基本治法。但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家一味沿袭王清任的益气活血法,因而忽略了肝肾阴亏为本的事实,其实,补益肝肾治疗脑血管疾病自金元时期始即受到重视。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者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风耳。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阳气佛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并在《宣明论·暗痒证》中以地黄饮子治内夺而厥,舌暗不能言、足废不能用之证,创从肾论治中风病的先河。

清叶天士(证指南医案·中风门》中有关于金案“明明肝肾虚馁,阴气不主上承,重培其下,冀得风熄,议以河间法”的论述。亦有关于张案“早用地黄饮子煎法以治下,晚用星附六君子以益虚宣窍”之说,可见河间补肾治法影响殊深。叶天士认为,脑卒中多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所致,治疗当“补肝肾,以摄纳肾气为要”,提出滋补肝肾法治疗脑卒中的法则。自叶天士以来,许多医家对滋补肝肾法治疗脑卒中进行了阐释,如清·张山雷提出:“养水滋肾一法,虽非治疗卒中之急务,然是治肝阳必不可少,以补肾为治肝之本,故在潜镇摄纳之后,气血既平,痰浊不塞,徐图滋养,以固护根基,而肝阳可无再动之虑,亦此证中善后之要着。”张伯龙宗张山雷之所倡,提出脑卒中“盖肾水本虚,根源已竭,而下虚上实,若再以风药燥药,煽狂甩之势,烁重绝之阴。所以除镇摄肝肾之外,更无别法”。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任继学教授也指出,脑血管疾病“起于肝阳上亢,则肝为标、肾为本,其所以言者,由肾阴亏损,不能滋养肝体,肝体失养,导致肝阳失敛,阳动生风,此为虚火上炎,虚者宜补,而不用苦寒直折,折则虚火四起,有燎原之势,故用滋降厚味之品,透达下焦,以补其不足,精足则阴液敛阳,填补摄纳之后,则阳、气、火自平。痰浊不清,脑髓得养,神机得复,所谓填精益肾之理”。

我们认为 ,本系统疾病临床之所见,气虚挟瘀者十之二三而已,若不问其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概以益气活血法统治,则阴虚更甚,内热更炽,故滋补肝肾当为首要治法。补益肝肾不仅是治本之法,而且有利于消除各种病理因素。①滋补肝肾有助于熄风。内风、外风的产生均责之于肝肾阴亏,滋补肝肾可使肾精得充,肝血濡涵,则肝木柔达,无阳亢之风;尚可调整脏腑功能,调理阴阳平衡,抵御外风的侵袭。②滋补肝肾有助于泄火。心肝之火的产生均与肝肾阴亏有关,滋补肝肾可使肾水上济心火,以制心火之亢;且可使肝阴充足,以制暴决肝火。③滋补肝肾有助于祛窟。阴津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滋补肝肾可濡润脉道,增水行血,有助于血流通畅,水液充足,水助舟行,瘀祛血行。现代文献报道,以养阴药为主组方能使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 A)活性增高,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酶(plasminogena ctivatorin habitor,P AI)活性,t-PA是纤溶的主要生理性激活剂,启动生理性纤溶,以清除血管床上的纤维蛋白沉积;PAI是t-PA的快速抑制剂,血浆中PAI也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这提示养阴药有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助于化瘀。④滋补肝肾有助于化痰。痰之生成与肝肾功能失常有关,滋补肝肾可使肝疏泄、肾主水功能恢复正常,则水之代谢亦无失常之虞,顽痰自消。⑤滋补肝肾有助于平逆。肝阴不足,疏泄失调,肝气升发太过以及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均可导致气逆的发生。滋补肝肾可使肝气条达,有助于降气平逆,⑥滋补肝肾有助于益气。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对气的生成至关重要,肾为生气之根。滋补肝肾有助于肾藏精功能的正常发挥,精足则气充。

综上所述,滋补肝肾可使肾精充足,脑髓得养,则神机得复,言语、智力障碍可减轻;且肝肾精血充足则筋骨得以濡养,可使患肢运动功能改善,并使风、火、痰、气、血等病理产物消除,诸症渐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养阴滋肾平肝法治疗脑血管杂病验案举隅[1-4]

3.1 Meige综合征徐某,女,73岁,因“反复双眼睑痉挛伴口周、眼睑不自主抽动2年”于20020708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双眼睑痉挛,口周、眼睑不自主抽动,伴双目畏光、频繁眨动,曾赴多家医院就诊,行“脑电图、头颅CT”及眼科检查均示正常,拟诊为“Meige综合征”,予“新斯的明、丙戊酸钠”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半年前已停用。一月前因和人争吵致情绪激动后出现前症加重,伴睁眼困难、视物不清而求诊杨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经治疗后现血压控制稳定;有反复鼻出血、口腔溃疡史7年;平日性情急躁易怒。就诊时口周、眼睑频繁抽动,两眼频眨,自诉口干,大便两至三日一次,质干,纳呆,夜寐欠佳、梦多,盗汗,舌红,苔薄,脉细弦。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治拟养阴平肝、祛风通络,佐以和胃。药用:明天麻10g,枸杞子30g,钩藤15g,杭白芍15g,生甘草5g,炒川连3g,炒枣仁30g,炒天虫10g,石决明15g,川石斛15g,生地15g,丝瓜络10g,火麻仁15g,太子参15g,桑叶10g,蝉衣6g,炒二芽各15g,佛手片6g,绿梅花10g。连服两周后自诉双眼睑痉挛及口周、眼睑抽动较前减轻,睁眼困难改善,视物较前清晰,大便、食欲正常,睡眠仍欠佳,前方改太子参30g,去桑叶、蝉衣、生甘草,加炙龟板15g,炙鳖甲15g,炙甘草5g,续服半年后,诸症均消失,随访至今未予复发。

按:梅杰氏综合征(Meige综合征)亦称“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为椎体外系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罕见。传统中医古籍对此缺乏系统论述,亦无相应病名,但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胞轮振跳”、“目风”范畴。杨师根据《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将其列入“肝风”范畴;同时指出其病位主要在肝、肾,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化风。肾为水脏,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生理上肝之筋膜须赖肾水濡养方能和柔活力;且肾水充足,藏于肝肾之相火方不致妄动。该例素体肾阴亏损,相火妄动,故见平日性情急躁易怒;反复鼻出血、口腔溃疡;睡眠欠佳、口干、盗汗、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症状;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化风则出现眼睑痉挛、口周及眼睑抽动、睁眼困难、双目频繁眨动等“风胜则动”的病理现象。杨师临证根据标本同治原则,以滋肾水、熄肝风、平肝阳之剂治愈本病。

3.2抽动—秽语综合征:俞某,男,12岁,因“反复双肩胛抽动伴口出奇特叫声3年”于1999916初诊。患儿3年前开始出现双肩胛抽动,伴眨眼、点头、耸鼻、歪颈,有时喉间发出奇特叫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一般,曾行“脑电图、头颅CT”检查均示正常,在多家“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曾服用“安坦、氟哌啶醇”2年余,症状时轻时重,半年前已停用。平日易出现鼻出血、口腔溃疡,性情急躁易怒。就诊时两眼频眨,并时有耸肩、点头、肩胛抽动及口中叫声,自诉口干,大便已三日未下,纳呆,寐差,盗汗,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痰火阻络。治拟养阴平肝、祛风化痰通络。药用:明天麻6g,枸杞子15g,钩藤15g,杭白芍15g,生甘草3g,炒川连2g,炒枣仁15g,川石斛15g,桑叶6g,炒天虫10g,丝瓜络10g,蝉衣6g,生地10g,太子参15g,石菖蒲5g,炒二芽各10g,佛手片6g,绿梅花10g。连服一月后诸症均减轻,前方改炙甘草3g,去桑叶、蝉衣,加炙龟板15g,化龙骨12g,炙鳖甲15g,炒杜仲15g,改枸杞子20g,续服半年后,告愈。随访至今未予复发。

3.3帕金森综合征:王某,男,82岁,2002628初诊。1年前双手震颤、走路不稳,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曾服安坦、美多巴少效而求诊杨师。症见左手呈搓丸样动作,取放物品困难,面部表情僵滞,情绪易激动,行走时上身前倾呈前冲状,步履不稳,自诉头晕眼花、腰酸乏力、心烦失眠、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证属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兼夹痰、瘀阻络,治宜养阴平肝、熄风通络,佐以化痰。药用明天麻、钩藤、龙骨、黄连平肝潜阳、泻肝火,配合枸杞子、川石斛、炙龟板、杭白芍、麦冬滋养肝肾阴精,以达滋水涵木而熄风之效;太子参、炙甘草益气健脾助运,配佛手片、绿梅花、玫瑰花芳香清淡平和之剂疏肝理气以和胃,共达“清养”脾胃之旨;丹参、炒天虫、丝瓜络、石菖蒲、广郁金活血化痰、通络开窍;酸枣仁、淮小麦、龙骨养心安神。服14剂后诉震颤减轻,睡眠好转,大便较前通畅,情绪趋于稳定;续服120剂后,诉震颤停止,头目清爽,行走时上半身前顷、步态不稳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纳增寐安。

3.4烟雾病:徐某,男性,13岁,1999923初诊。患儿3月前打球后出现头晕、

头痛,伴视物不清、乏力,持续约2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后因劳累致前症反复发作,曾赴多家医院行“头颅CT、头颅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多发性缺血灶;“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颈1起始部和左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左侧基底节区可见烟雾状血管,拟诊为“烟雾病”。患儿平日易反复口腔溃疡,性情急躁易怒,就诊时见面色红赤,自诉头痛、头胀、口苦,大便约3日一次,质干,纳呆,寐差梦多,时有盗汗,舌质暗红中有裂纹,边有瘀点,苔薄,脉弦细。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瘀血阻络。治拟养阴平肝、祛风化瘀通络,佐以益气和胃。药用:明天麻10g,枸杞子15g,钩藤15g,杭白芍15g,生甘草3g,炒川连3g,炒枣仁15g,川石斛15g,丹参15g,桑叶6g,炒天虫10g,丝瓜络10g,蝉衣6g,生地10g,广郁金10g,石决明15g,太子参15g,石菖蒲6g,炒二芽各10g,佛手片6g,绿梅花10g。连服一月后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头痛、头胀等症状减轻,睡眠、大便已正常,前方改炙甘草3g,去桑叶、蝉衣、生甘草,加炙龟板15g,炙鳖甲15g,炒杜仲15g,改枸杞子20g,,太子参20g,丹参20g。续服3年,病情稳定,每年均复查头颅MRI及定期查脑血管造影提示病变无明显进展,且患儿学习成绩优秀。本例的诊疗经过,也为烟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3.5.味觉丧失:吕某,男,78岁,因“味觉丧失3年”于2000627初诊。3年前突然出现味觉丧失,食不知味,查头颅CT示“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脑电图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平日性情急噪易怒。曾在某中医院予“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无效,遂于今赴杨师处求诊。就诊时血压130/80mmhg,神志正常,无口眼歪斜,伸舌居中,两颧潮红,诉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食少倦怠,潮热口干,心烦寐差,大便六日未

解,舌红无津,碎裂少苔,脉细数。此乃阴虚肝旺,津不上承。治拟养阴平肝降火,佐以开

窍通络、益气和胃。药用:明天麻10g,枸杞子30g,钩藤15g,杭白芍15g,炙甘草5g,炒川连3g,炒枣仁30g,川石斛15g,石菖蒲6g,麦冬10g,炒天虫10g,丝瓜络15g,北沙参30g,生地15g,炒二芽15g,白蒺藜15g,佛手片6g,绿梅花10g,太子参15g。连服十四剂后,诉口干视物模糊、耳鸣减轻,睡眠、食欲较前明显改善,大便仍不畅,守前方加火麻仁12g。续服二十一剂后复诊诉进食时对咸味已有知觉,腰酸仍明显,脉苔同前,予前方改太子参30g,加炙龟板15g,炒杜仲15g,续服两月后患者自诉味觉已复,纳食、二便、睡眠均正常,续巩固一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3.6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男性,79岁,原系部队文书干部,于200388初诊。2年前始出现耳鸣重听,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在某医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来诊时症见:形瘦神呆,双目少神,沉默少语,情绪易烦躁,筋惕肉润,步履迟缓,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口干,大便正常,脉弦细,苔薄中腻黄质红。证属肾阴不足,阳亢于上,阴伤火炽,炼液成痰成瘀,阻滞经络,治拟养阴滋肾、化痰通络。药用:明天麻10g,枸杞子30g,钩藤15g,杭白芍15g,炙甘草5g,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炒川连3g,炒枣仁20g,川石斛15g,川贝母3g,广郁金10g,炒竹茹10g,丹参15g,石菖蒲6g,佛手片6g,绿梅花10g。连服十四剂后,患者诉睡眠稍有好转,守前方加炒天虫10g,丝瓜络15g,炙龟板15g,炙鳖甲15g,续服两月后,情绪烦躁、筋惕肉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症状明显减轻,续服前方两年。现病情一直稳定,生活基本能自理,病能胜任简单家务,同时反应较前灵敏。

总之 ,滋补肝肾是治疗脑血管杂病的重要法则,临证时单独使用,或配合熄风、祛瘀、化痰、平逆、益气诸法。深人探讨本治法的作用机制可为探求更有效的方药开拓思路,从而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1.李航.杨少山运用养阴法治疗疑难杂症4.新中医,2007391):6264.

2..李航,杨少山. 杨少山诊治儿科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295-297.

3.李航. 杨少山治疗老年病经验. 中医杂志,2007484):301302.

4.李航. 杨少山临证诊治经验-老年疑难病症验案举隅.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