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下)第四章 第一节 一、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 针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是求是提出基础地质调查区域、成矿带、经济开发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地区的1:25万、1:5万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项目、物化遥区域调查项目,列表表示。 二、重要矿产资源及其优势矿产资源勘查 针对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布局,布置相应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列表示之),完善我市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库建设。 三、地质科学研究 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项目,立项研究低品位矿石、高杂质含量矿石、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矿碴(矸石)消化利用变废为宝等。 第二节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新型工业化方向及布局 二、农村地区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三、为了保障新型工业化资源供应,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 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五、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第三节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行矿山“清洁生产”,创立低耗高效的矿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促进矿山生态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山,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 对现有生产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过错追究机制。对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有生产矿山,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达标的,予以限产或关闭。切实做到强化管理,定期监督检查,严格执法,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不欠新帐。严格控制矿山“三废”排放,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 严格矿山闭坑工作的审查与管理。矿山闭坑应向市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闭坑报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实施后,经市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退还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金和土地复垦保证金。 第四节 “一小时经济圈”的地质勘查工作一、地质勘查工作方向及重点1、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超前开展“一主四副”的城市地质环境调查,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础,开展生态地质环境及农业地质调查,全面提高区内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至2012年1:5万基础地质综合调查覆盖率达80%,2015年覆盖率达100%,为一小时经济圈城规划建设、工农业产业布局、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基础地质成果资料。 开展红层地区地下水勘查,全面解决红层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开展国有五大煤炭集团所属矿山及其它大中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恢复治理规划以及治理工作,至2012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40%,2020年覆盖率达60%。 2、加强重要优势矿产勘查工作加强煤、锶、铝、铁矿、石英砂岩等重要优势矿产的勘查工作,促进矿物原料基地的建设,加快资源加工产业的发展,引导资源加工业的合理布局: 加强渝北、北碚一带石膏等轻型建材和一小时经济圈内优质石灰岩的勘查工作,以及利用研究工作,促进轻型建材工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做精水泥工业。 加大巴南区一带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尽快完成勘查工作,提交一批资源储量,为接替矿山作好资源准备。 加强万盛区一带优质白云岩矿的勘查及炼镁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工作,着力培育万盛新的资源加工业——炼镁工业;加强綦江、万盛、南川一带优质石英砂岩矿的勘查及浮法玻璃生产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万盛福耀玻璃为基础,建成浮法玻璃法生产基地,以缓解煤炭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内巴南区以及渝东北翼石柱、奉节、巫山等区县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勘查工作,引导面临资源危机状况的渝西煤电联营逐步向三峡库区转移,以缓解渝西煤炭资源短缺状况。 以三峡库区优质粉石英矿为基础,重点发展高纯硅微粉要、球型硅微粉、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等系列产品,鼓励和引导开发和加工企业联产发展电子用、建筑用、陶瓷用、装饰用、化工用工业硅,培育发展光伏产业,形成硅矿开发和加工一体化,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建成国内重要的硅材料生产基地。 以一小时经济圈内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依托,以“五方十泉”为支撑点,加强旅游风景区及城镇周边地区等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促进温泉之都的建设发展。 加强长寿一带岩盐矿勘查工作,促进长寿涪陵盐碱化工、盐气化工产业的发展。 开展渝西锶矿成矿带的勘查工作以及成矿地质规律、找矿方法等的研究工作,实现该区找矿突破,促进渝西锶矿矿物原料基地及锶盐化工产业的发展。 加强渝南綦江、南川赤铁矿以及南川武隆铝土矿勘查工作,促进该区铁、铝冶炼业的发展建设。 3、加强危机矿山资源勘查工作加强渝南綦江、万盛、南川一带已发现井田外围找矿勘查工作,以及现有矿山探边摸底、攻深找盲工作,扩大矿山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4、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煤、地热、矿泉水、铁、铝、硫铁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为地质勘查提供靶区;加强锶、铝等矿产的成矿规律研究,为地质找矿突破提供理论基础;加强低品位矿石、难选矿石选冶实验研究,以及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评价,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二、地质矿产勘查项目1、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1)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一小时经济圈内主要有两大成矿带,一是渝西锶成矿带,主要位于大足—铜梁—合川一线,是我市锶加工业重要矿物原料基地。二是渝南煤、铝、铁、炼镁白云岩等优势矿产资源成矿带,区内有南桐、松藻两大煤炭集团、中铝80万吨氧化铝加工等重大项目。为了加快两大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力度,提高一小时经济圈资源自给保障能力,拟实施两大成矿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渝西锶矿成矿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计划26幅,面积约11440km2,2007-2012年前完成新开16幅,2015年前完成修侧10幅。基础地质调查配合专题研究:渝西锶成矿带锶成矿环境、条件及赋存规律研究。 渝南成矿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计划24幅,面积约10560km2,基础地质调查配合专题研究:渝南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煤、铝沉积环境与规律研究。2007-2012年前完成全部图幅。 (2)1:5万城市地质环境调查 根据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我市将建成以主城区特大城市及4大“双子副核”城镇群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拟提前做好主要城镇群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为城市发展规划及环境地质环境保护地质依据。 2007-2012年前完成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主核及4大双子副核区的1:5万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共计16幅,面积7040 km2。其中主核区域:面积约2640 km2。主城内环高速公路以内区域达到1:1万精度。副核区域:东片长寿、涪陵,面积1320km2。北片合川、铜梁,面积880 km2。西片永川、江津三幅,面积1320km2,南片南川、綦江,面积880 km2。 2015年前完成潼南、大足、荣昌、璧山、万盛、双桥等中小城市及重要城镇城市地质调查,面积1000 km2。 (3)1:25万生态地球化学及1:5万农业地质调查 在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下,农业发展布局对城乡统筹发展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一小时经济圈产业布局规划,将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扩展层将重点布局都市农业;辐射层将重点布局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产业。为合理进行农业规划布局,拟开展一小时经济圈农业地质调查,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农业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分为1:25万、1:5万两个层次,1:25万比例尺主要满足区域总体规划的需要,1:5万主要满足各区县农业专项规划需要。 1∶2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及扩展层调查项目已启动,正在开展调查工作,2008前底完成。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层,面积约23500km2,主要为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层的总体规划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2008—2010年完成。 1:5万生态农业地质调查: 在1:25万生态地球化学学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一小时经济圈扩展层、辐射层的1:5万农业地质专项调查,为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2009—2015年完成。 (4)地下水勘查 渝西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 为促进一小时经济圈统筹发展,必须尽快解决渝西经层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拟继续开展一小时经济圈红层严重缺水地区找水调查,为解决红层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提供地质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开展荣昌、大足、永川、铜梁、璧山、潼南、合川、北碚、綦江、江津、渝北、巴南、长寿、涪陵、南川15个区(县、市)1/2.5~5万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及供水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人畜饮水工程施工,全面解决红层缺水地区供水问题,2012年前全部完成。 重庆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1/25万):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生产对农药需求量的增长等原因,我市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但污染程度尚不清楚,为保障人民饮水健康,开展重庆市核心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工作,为制定地下水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前完成。 (5)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 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 重要交通干线是我市对外沟通与联结的纽带,为确保交通干线不受地质灾害的影响,保持持续畅通,必须开展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地质灾害影响,及时消除潜在地质灾害。开展武隆至秀山(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云阳至巫山(杭州——兰州高速公路)、城口至万州等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建成动态数据库,为重要交通干线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成果资料。2009年前完成。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护专题调查: 开展一小时经济圈1:10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008年前完成),完成1~2处大中型矿区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建立1~2个矿山地质公园,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护规划,为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治理提供依据(2010年前完成)。 地质遗迹调查: 开展全市地质遗迹调查,编制全市遗迹保护规划,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再建1~2个省级地质公园,实现地质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该项工作于2010年前完成。 (6)地质科学研究 由于我市地质科研单位较少,研究力量薄弱,地学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市地质找矿、矿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各类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急需开展地质科学理论及应用实践研究。 矿产品加工工艺研究: 渝西地区低品位锶矿石利用程度不高,浪费较大,需要开展低品位锶矿石开发利用工艺研究:对渝西大足、铜梁、合川一带的硫酸锶含量<40%的中低品位锶矿石开展选矿工艺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在2009年前完成。 地质理论研究: 开展重庆市典型铝土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中的瓦斯评价研究、重庆市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重庆市煤中微量有害和伴生有益矿产的赋存与分布规律研究、重庆市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重庆市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潜力评价、重庆市铁矿资源潜力评价、重庆市硫铁矿资源潜力评价、重庆市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等。2010年前完成。 2、矿产资源勘查(1)煤和煤层气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市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占居着70%左右的份额,在能源结构中举足轻重。因此,加强煤炭能源勘查开发是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我市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根据一小时经济圈内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煤炭资源勘查部署如下: 渝南万盛、綦江、南川煤炭资源富集区煤炭开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个别矿山资源接近枯竭,应重点开展整个成煤区的调查评价工作,摸清资源总量,为进一步勘查开发提供靶区,并加强勘查工作,为本区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依据;对现有生产矿井,开展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工作,扩大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巴南区桃子荡背斜、丰盛场背斜一带的隐伏煤田,以及中梁山煤田一带的隐伏煤田,应加强勘查工作,为危机矿山作好接替资源储备。 渝西万煤区应加强现有矿井外围及深部的找煤勘查工作,扩大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2)铁 一小时经济圈内的綦江、南川一带分布的“綦江式”铁矿,资源较为丰富,地质勘查工作应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工作,开展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寻找勘查靶区,为勘查开发提供依据。对已发现的矿产地应加快开展详查及勘探工作,提交一批可供生产建设利用的基础储量,以保证重钢集团对矿石原料的需求。 (3)铝土矿 铝土矿为我市的优势矿产之一,亦属国家战略性矿产。市内主要分布在南川、武隆铝土矿成矿带内。地质勘查工作重点开展成矿区的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及南川洪官渡~广南铝土矿普查、南川九井铝土矿普查等工作,以保障“一大两小”氧化铝企业对资源的需求。 (4)锶 锶矿是我市的重要优势矿产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自80年代发现的几个大中型锶床外,近年来地质找矿没有取得突破。因此,锶矿勘查工作应在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地质找矿方法,开展攻深找盲,以取得锶矿找矿的突破。重点开展成矿核心区内的西山背斜中段锶矿普查、合川保合场背斜锶矿预查、沥鼻峡背斜岚槽至中峰寺锶矿预普查等锶资源勘查项目,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 (5)地热水 围绕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及市政府打造“温泉之都”的设想,在重点开展基础性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一主四副”地区及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风景区内的地热水资源勘查,为打造温泉旅游提供资源基础。 第五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