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把人的五脏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也有把人体划分为三部分之说: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三焦通行元气,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三焦运行水液,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三焦主气,为第六腑。 嘻字功导引动作幅度大,双手上举、下按,全身舒展,调整全身气血运行。
六字诀功法运用了道家及中医养生的呼吸吐纳法,使练功效果更佳,现系统介绍如下: 1、呼气法 其特点是在呼吸运动中侧重呼气,呼气时间长于吸气。其主要功能是排浊祛邪作用,同时也能激发脏腑气机,此法又称为泻法。此类方法常要求鼻吸口呼,以增强呼气的动量。 2、吸气法 其特点是在呼吸运动中侧重吸气,即要做到深吸气,让气息充满胸腹。吸气时间要长于呼气,但不要硬憋气,要轻松、自然地慢慢练习。中医认为吸气法其主要功能是吸进尽可能多的清气,从而活跃全身血脉,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吸气法又称为补法、补气法、采气法,适应于晨练,天气晴好,空气新鲜,若能做一个小时,自觉浑身舒畅,头脑清醒,精神极佳。此法不宜于天气阴雨,空气污浊时练。 道家及养生家主张丹田呼吸,即吸气而入丹田。丹田呼吸即胎息(犹如胎儿在母腹中用肚脐即丹田呼吸,故名胎息),使呼吸归根,可吸收真气而补充体内元气,元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此即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 养生家还用导引通过经脉穴道呼吸,这种呼吸所吸入的也不是常人肺呼吸所吸收的后天之气(空气),而是先天之气,即真气,也可补充体内元气。 此外,练习六字诀还有呼气时发音为泄,吸气时发音为补的说法。如《四时调摄笺》说:“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3、闭气法 其特点是强调吸气后要停气闭息一段时间再呼气。它要求逐渐地、尽可能地延长闭息的时间。主要是迫使内气充盈通畅。如《类经》所述:“瞑目,先习闭气,以鼻吸入,渐渐腹满……及闭之久,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呼即尽。……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但能闭之七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护也。” 闭气能充实体内真气,又能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多为硬气功、武术气功所采用。闭气还能促进体内“化”的功能,使体内各种邪气易于排出。《景岳全书》中有“吸入肝与肾,呼出心与肺”,而呼吸之间的停顿则属脾,故加强闭气,能加强脾“化”的功能,并增强神与气的结合。闭气还能使周身气机协调统一,对真气散漫者能令气内收,且能强化脾胃消化功能,增强体质。 闭气也可结合内视、咽津。苏东坡在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时,特地指出要“内视五脏”、“漱炼津液”。 而道家及养生家十分称道的“闭息内视,纳心(意守)丹田”,待“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养生诀上张安道》)也是一种丹田呼吸,可补充元气。养生家认为行久可以“耳目聪明,精神完固,体轻身健,百病消灭”。 行闭气法应力求安和自然、循序渐进,不要勉强。 4、咽津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津液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有“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之说。 道家把修炼时产生的津液称为“金浆”、“玉液”,认为是修炼内丹之药物,更注重咽津而入丹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