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太极掤劲

 友爱共同成长 2012-01-16

求太极掤劲

     掤劲是母劲,这个比喻用得好。母与子是分不开的。它强调了掤劲在技击中的地位高于一切。事实证明,子劲都是从拥的母劲演变出来的。学者若掌握了掤劲,并能巧用之,既可以防守周密,又能进攻得机。因此,评价太极功夫的优劣,必须看他运用掤劲如何。搭手巧用掤劲相接圆转,接换圈,劲不丢,能顺其势而走化,顺其势而击发。不管对方使用抓拿按推等方法进攻,都能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此功夫为上层。
   拳论曰:  浑身上下处处有掤劲。。总结了掤劲尤为重要。何为掤劲呢?顾名思义如双手掤物,下按上掤。它是利用离心力随外力相合、不丢不抗的粘贴之内劲。其动作为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运用富于弹性和韧性的特殊内劲。
   要知掤劲,应比较而求之。正确与错误各具特点。常见之病就是。  指的是与彼劲脱离,离心力的内劲不能与彼劲始终合,无意脱离为丢,有意脱离为内空引化。  指的是顶抗,拙劲滞猛,出太极阴阳图的轨为冲撞。盲目为顶抗,有意取中,为逼引。  是巧用离心力与彼合拍的一种中庸之劲。能粘走相生,圆转自如,技击取胜,巧妙全在一圈之中。
   怎样求掤呢?学者应辩证求之。要用太极阴阳之理去理解太极掤劲之奥妙。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主观要符合客观。先以形求意,再以意导形。演练者要确定求掤之序,然后循序渐进求掤劲,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意掤
   所谓意掤,.就是以意导掤。意掤做到自我养成求掤的习惯。要有信念坚持不懈地刻意求掤。应懂掤含意,知掤的表现。同时,要增强掤的思维想象能力。
   太极拳强调以心行气。心,也,这是符合人体活动规律的。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意念,无论是外部的造型,还是内部气流的调遣都必须受意识支配。陈式十大理中讲:若要演练太极拳,必须知道太极阴阳图。太极图既可表示无限的宇宙,又能表示人体的运行规律。太极图外面的形迹和里面所包含的精意,形象地体现在拳之上。也就是说,太极拳既有成形可见的套路,又有无形意会的拳理。这两者若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演练者就不会明白拳理是如何发于拳势,更不会懂得拳势的运动。实质上是运气和养先天自然之气的结合,求练太极掤劲。演练者先练心,要平心静气,清除一切私心杂念,专心一意求掤劲。这样久练求掤,一定会达到高层次境界。
         二、形掤
    掤劲来源于螺旋缠丝,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太极拳以圆造型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圆运动既符合物理中的运动规律,力学原理,又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它既能消病益寿,增强体质,
又有特殊的技击功能。其优点是运动灵活,爆发力强,防御巧妙,合力最佳。
    太极拳以太极图之理而得名并取形。因此练习者一定要研修太极图。太极拳的圆运动离不开太极图,无论转何种圆圈,都应以太极图之理来验证它,达连贯圆活为标准。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就是缠丝劲。拳架势中的组合,由大圈与小圈、公转与自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缠丝劲是个比喻,比喻太极拳的圆运动像缠丝。缠丝就是将无数个大圈、小圈一连串无限延长的螺旋组合。它要求动作不凹不凸,没有断劲,没有缺陷,不起棱角,不越界限,也不偏塌,变动灵活,走化粘随,不丢不顶,圆转自如。
    依照拳理要求处处要有掤劲,因此练习者首先要在四肢上下工夫。练好缠丝劲,要注意每势的动静姿势都符合圆的轨迹。静势时,要做到身备五弓,能依理把各种圆组合在一起。要注意四肢的位置、方向、距离,六合统一。特别注意各关节劲不丢,防止被突然擒拿。转换折叠变圈时,劲决不能丢,每个划圆运动要沿轨道而行。
    其次要研究身体的掤劲。躯干要中正安舒,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开裆合档,气沉丹田。要以腰为总轴,求四周旋转的掤劲。前掤是共性,易练,要刻意练左右掤、后掤、下掤。
  推手时,要注意接劲,即搭手。此动作犹如打篮球运动中的接球动作,在接触的一刹那间,要稳住重心,顺着球的冲力往自身引带。而后要粘贴住,再巧妙划圆引化。接劲时动作要用内劲去迎合,接触的一瞬间,若停顿接劲就会犯丢顶之病。与彼劲合后划圆才能粘住,若不圆转也会丢。圆转灵活,才能沾连粘随不丢顶。推手中的各子劲决不能离开母劲。应巧用捋拥、挤掤、捌掤、采掤、肘掤、靠掤、开掤、合掤等取胜对方。
  掤劲来源于五行步扎根和缠丝螺旋。
  ①五行步扎根增捌。
  经验证明:无根就无掤。人体运动全凭借大地的反作力,太极拳技击发力也是巧用大地反作用力。拳论曰:  来气于足跟,出气于手掌。讲的就是气源和气头的关系。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这个比喻用于太极拳中上下技击的关系最为恰当,技击的上下主次关系尤为重要。练太极拳在意识导引下,努力追求下肢的立地生根,下肢的稳实关键就是两腿转换,虚实分清。同时,要螺旋缠丝,用力向下扎根,好似大树扎根一样,既要有面积,又要有深度。这样才能使上肢动作平稳舒展,掤劲不丢,中正不偏,灵活沉稳。久练,两腿力量越大。下肢服务于上肢,随着上肢进攻防御变化,下肢的重心虚实分清,巧占面积,灵活使用三根九防线。初练者步法要大虚大实分清,架势应放低练习,增加腿力。动作熟练后,可以将步法的虚实比例缩小,使动作灵活敏捷。
    ②缠丝增捌。
    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内劲做旋转催动外形,缠丝划圆劲达四梢。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所在。缠丝劲复杂多变,不管是正缠、外缠、大缠、小缠、左缠右缠,都归纳为顺缠和逆缠。陈照奎老师讲:小指领劲,大指合为顺缠;大指领劲小指开,为逆缠,太极拳的圆运动,叫做缠丝劲。这种缠丝劲的练法,能使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同时,综合地完成神经、呼吸、循环、经络、肌肉五脏百骸的系统锻炼。
    太极拳的开合、虚实、螺旋缠丝都含有阴和阳两种不同的力量。有刚有柔,有虚有实。一圈中一虚一实,它包含的劲似松非松。久练,进一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管是一圈中的虚实变化,还是圆圈的转换都要处处有掤劲。
    这种缠丝掤劲,用到推手上,虚实变换,阴变阳,阳变阴,刚变柔,柔变刚,似阳非阳,忽隐忽现,忽弛忽张,不可捉摸,妙不可言。拳论讲全身无处不是圈,全身无处不太极,  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此意是强调练圈的意义和程序。由大、中、小到无圈,达到神妙阶段,由开展而渐到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形的最高级的技击成就。
      三、气掤
    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生生化化的根本。
    人体中的气,主要成分有三。先天的肾气,亦称元气;后天的水谷之气,简称谷气;口鼻吸人的空气,亦称清气。口鼻呼吸之气为动力,促进内脏元气与谷气的变化。这三种气混合在一起,共同发挥充养全身的作用。
    太极拳的气又可为阴阳二气。下沉之气为阴气,上升之气为阳气;呼气为阳气,吸气为阴气。阴气与阳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阳气上升仍为阳气,阳气下行即为阴气;阴气上升即为阳气,阴气下行仍为阴气。气为人的生命之根本,而气的根本却在于阴阳共存。若没有变化的气就成死气。
    学太极拳必须懂得阴气与阳气调和之理。阴气与阳气辩证关系为: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可以固守于内。如果阴气与阳气两者失调,就如同一年之中的四季失去了平衡。求练阴阳二气协调,相互为用,才能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初练太极拳者,往往阴阳失调。有的浊气上升,横气填胸;有的阳气不领,阴气过盛,只会气沉丹田,忽视了气宜鼓荡之理;有的不会使用腹式逆呼吸,不能配合外形,促进内脏变化,内气不畅通,中气偏行,不能周流全身,掤劲不充满等。因此,练太极拳应有层次地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调和互补,这样才能有养生与技击的功效。
    练太极拳要以腹式逆呼吸配合动作,它是符合人们技击科学原理的。道学讲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这个道理。实腹的练习方法,主要是练气。让内气团聚于小腹,即气沉丹田。因此,要研究有规律的腹式逆呼吸。当达到气沉丹田境界后,再进一步研修气宜鼓荡之理。要先鼓而后荡。是通过腹式逆呼吸,动作开发呼气,塌腰松胯,膈肌下降,使腹压增强,内气充满丹田,重心下沉,胸内压则相反减弱。含蓄吸气,膈肌上升,使腹压减弱,重心上移,胸压则相反增强,加大肺活量。  ,指内气有规律的动荡。能升能降,能左能右。求内气动荡,先以外引内,再以内催外,做到每势里边不动,外边不发,最终求达内外统一、刚柔相济的太极内劲。
    总之,掤劲居首位,技击不离掤;求掤先练意,势正掤劲增;巧用五行步;扎根能增拥;太极螺旋转,掤劲自然增,呼吸有规律,内气能充盈;接劲须引化,转圆环相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