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是童牧晨玄的工作室,网站下面还挂了一个论坛。下面写的东西都是把影像阅读法入门套装这个日志下面第七个录音的内容记录并整合得出来的。这个东西纯粹只是听录音得出来的副产品,因为童牧的废话真的不是一般的多,听第一个录音就知道了……

毕竟是关于影像阅读的日志,所以还是先说下影像阅读。这是一个美国人发现的方法,其实和其他的治学方法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一步影像阅读,玄的很。有兴趣学的话,日志里面有中文翻译,有英文原版,虽说网上很多人说这么小一本书肯定说不清楚,那只是没心学的人发的牢骚而已。
同时前面六个录音都是关于影像阅读的一些内容,其中还包括了一个诱导的录音,这里提出一个听他录音最大的收获,影像阅读不是照相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叫做photoreading,但是真的,不是照相机。书里说的很明白,在影像阅读之后,内容是进潜意识。潜意识懂不懂?就是说他进去了没错,但是你感觉不到,不是几乎,而是就是感觉不到。

当然对于影像阅读我还是持保留意见,毕竟这种既看不清字,又直接把书的内容往潜意识里面放的东西,输入输出都玄的很,实在没办法科学求证,所以,保留,保留。

但是童牧晨玄还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也是个好人,第七号录音长1小时20分左右,里面确实不少好东西(建议听听),我稍微整理,顺便就发上来了。

另,本人学习十分不认真也不刻苦,所以对学习方法很感兴趣。但是不管什么学习的方法都好,时间和努力都是必须的。

以下为整理出来的内容

————————————————————————————–

几个重复提到的东西

模式:提高效率的根本。

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体系是河床,模式是河水。河水的流淌方式是河床引导塑成的。

潜意识:玄啊,太玄。信则有,不信则无,没关系。

问题啊问题,有问题才好看书

激发大脑

反复,反复,反复,高效、高效、高效。反复是需要增加时间的,高效是节省时间的。平衡点在于确保起着基石作用的知识已经被掌握。每一次阅读不能连基石都跳过。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春晚说:道理是可以讲不清楚的。其实道理真的是讲不清楚的。你想,思想转为文字,文字又再转为思想,这其中该有多少的损耗与噪音啊。千万不要执迷于文字。所以啊,咱能读原版书就别读翻译的,能看懂外文文献就别等人翻译了再看,你有空还是听童童鞋的录音比看我的总结要好。

专家的特征:

1,观察力好,可以发现问题里提示使用何种思维模式的点。或许可以理解为alert symptom
2,有大量的知识,而对思维的组织方式就体现了专家的理解深度:是基于表象(symptom),还是基于根本(pathogenesis?)
3,有大量知识,但不是数据库,而是可以应用,灵活的应用,面对新的情况也能灵活应用。
4,专家不一定会教,不一定会把自己的知识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上大学4年半啦,深有感触。

总而言之,洞察本质,灵活解决问题

童童鞋很可爱,说学习其实是游戏

看书听课嘛,就是找装备和拿道具咯;然后解决问题就是打boss咯;但是你没理由一开始就去打boss的啊,找死啊?要先不断的去练习,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具备装备那些知识的能力,然后时候差不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啦,之后就next stage啦

哇~~~~~原来学习是这么好玩的游戏啊·~~~~~~~~
洗脑结束,言归正传。

人的智力有很多类型

比如说有人属于听擅长,有人是视觉系,有人就触觉更有用。再比如霍华德加纳不是还说人的智力有这个那个那个等等之类的,总而言之,综合应用效果好。但是耗时啊,所以加强擅长的,不吝时间,辅以其他方式,减少总体时间。

非小说的书有两类

1,提供信息和事实的
2,写书的人是大佬,人家在高的层次写的书,比如我们的内外科。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重组,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模式,填补空缺和纠正错误。
这个分类不是绝对的

A,II类书难,多是因为里面有专业术语我们还不懂,比方说学人解的时候………………专业术语一定要弄懂

B,对于II类书,一定要读自己懂的,有不懂的跳,不要死抠。然后重复阅读。不少前面不懂的东西,再读一次的时候就懂了。

A和B是矛盾的,把握平衡。

学习的系统

可以分成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整个学习的过程,意识要清楚,目的要明确

学习前

目的:

问问为什么要读这个书,虽然很多时候得到的答案是:考试啊……,除了考试以外,学习还是有很多用处D;
然后就是想想自己在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是什么样子,vividly visuallize以下,俗称yy。之后我们玄而又玄的潜意识就开始high啦

问题:

问题是贯穿始终的,在学习之初可能没有问题,那就看看书本是不是提出了什么问题?课件上有没有take home message?实在没有练习册上总该有了吧?然后学内外科你不买练习册,回家学习可能更好一点,(某人的幸福的寒假)

提出问题以后可以先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再从书里面找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大脑思考

概览:10到15分钟就好了,不要太长时间。这个是建立在那玄而又玄的影像阅读的基础上,具体时间真的是要自己调整,往快了赶。不过记住这只是学习前

自我讲授:对着目录或者提纲给自己上课,如果内容多,可能要耗30到40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在本子上把关键词和自己知道些什么写出来,随意的写。

切割:

根据需要来切割,也就是割成适合自己一个个部分。
不用局限于书本的章节。可以先看各个病的临床表现,看完了再看实验室检查等等
虽然是随意,但是各个部分要有递进关系,避免在基础没有学明白前就去看更高一级的。
自然而然的,切割以后往往需要多次阅读

学习中

意识仍旧要清晰,坚持大的方向。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书会不知不觉看有趣的地方,就连看内科学我有的时候也会在致病机理上看半天,毕竟比起诊断标准这些东西好玩很多。但是之前不也说了么,关于看书的目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考试,所以啊,坚持大方向,看有用的,重点的,少看有趣的。

4个关键的问题
1,主要的论点是什么,keypoint是什么
2,关于这些主要论点我的想法是什么,书里是怎么说的,比较异同,孰优孰劣。
3,书里说的对还是错?
4,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用?

第四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你盲目相信经典和拜倒在叶老大的脚下都没关系,第四个问题是不能不问的。

黄庭坚:“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释卷而茫然。”

一方面是要注意在书里面找对自己有用的,另一方面要想办法去用,再次yy一下什么时候能用这些知识。

学习后

1,自我讲授,用自己的话讲解keypoint
2,举一反三,想想能推衍出什么
3,反馈与练习,咱就练习去吧,慢慢来。苏步青学生问他什么是微积分,他说自己是做了1万多道题目才弄明白什么是微积分的。估计咱也得看上千八百病人才能大概知道什么叫医生。
当然反馈与练习不一定是要在学习后做的,完全可以在学以前来的,尤其对于抽象的内容。我们万能而伟大的教务处所倡导的预见习(我是很支持预见习的,只是……╮(╯▽╰)╭某些人的母亲欠问候)就是最好的例子。

练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参考答案,所以实习才要有带教老师告诉你什么操作是对的,怎么样的思维才是正确的。参考答案扮演着专家的角色,其观察力是最需要我们学习的,学学他们是怎么发现引出思维模式的那个提示点的。
2,返回知识体系,连接整理补充修正他
3,将1提升一个层次,如果不是在这一章看到这个题目,而是在考场上还能不能找到提示点?专科医生有时会漏诊误诊,应该也一定程度因为没看出其他科医生能看出的提示点吧?
4,一题多解,形成网络。避免惯性思维嘛,思维模式是好的,但是也有坏处。

然后比如放电影的学习方法啦,等等……想尽办法激发大脑。

至于长期积累胜过突击之类的废话也就不多说啦

嗯,我们还要尽量在学习中找到美感……说实话对着这么多病很难找到美感……

噢最后说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啊思维导图,就是mindmap,如果没听过的话可以上网查查。

思维导图是在上面的步骤都做完了以后才做的!!!!!

所以什么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你那顶多只能叫free note加scratch。思维导图只是临门一脚,是加速形成知识体系的方法,不能拿来背书,也没法帮你做笔记。思维导图做完了以后就真的是要印在脑海里,这东西值钱啊!

最后的之后,再唠叨两句,有空就多想想,多学学,脑子闲着也是闲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