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2月第15卷第1期 医案医话 疏肝运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 王加瑞1 殷红英2 1 山东禹城市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 251200 2 山东禹城市中医医院 251200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疏肝运脾法 阴虚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以疏肝运脾法为主,并与降糖药物配合治疗本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1 辨证施治 1.1 肝肾阴虚 口渴多尿,尿频消瘦,头晕耳鸣,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失眠多梦,易醒,口苦咽干,双目昏花,潮热盗汗,热汗出,四肢乏力,两觀潮红,便干尿黄,甚至便秘,腰酸膝软,舌边尖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疏肝调气,补肾运脾,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芪、熟地、生山药、党参、白芍、生龙骨、生牡蛎、菊花各 1.2 胃热炽盛 消瘦,多食易饥,情绪易激动,好食肥甘厚味,疲劳,大便干燥或伴便秘或便后肛门灼痛,喜食冷食,面红耳赤,口干舌燥裂,口臭,脉弦数。治宜疏肝运脾,养胃生津,清利湿热。玉液汤加减:生山药、生黄芪、葛根、天花粉、白芍各 1.3 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为多食易饥,口苦便艰,心烦易怒,消瘦,潮热盗汗,乏力气短,两觀潮红,或伴双目模糊,手脚指麻痛,甚则脱发,小便黄,大便干结,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无力。治宜疏肝运脾,滋阴养血。拟方:柴胡、知母、川黄柏、玄参、山羊肉、泽泻、云茯苓、丹皮、鸡内金各 2 病案举例 吴某,女,68岁,1999年5月12日初诊。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热汗出,烦躁易怒,双目昏花,耳鸣盗汗,腰膝酸软,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查空腹血糖为12.5mmol /L,尿糖为(+ +),尿蛋白(+ +),进一步进行耐糖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兴奋试验检查,结果如下。 胰岛功能检测
综上诊断为2型糖尿病(重度)。中医诊断为消渴,肝郁气滞型。由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致阴虚火旺,脾失健运,热甚伤津,治当疏肝运脾,滋阴养血。拟处方:怀山药、生地、葛根、黄芪、玄参各 3体会 笔者认为2型糖尿病的生理特点多与肝、脾有很大的关系,本虚标实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疏肝运脾、滋阴补肾是本病的治疗大法。脾升胃降,运化水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需依赖于肝的条达健运,肝失条达,燔灼中土易见消谷善饥、便秘等中消症状,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久则气血生化乏源而见消瘦乏力,四肢痿软,重则成为痿症。肝主升,肺主降,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灼肺金则见鼻咽干燥、烦渴多饮等上消症状,甚则肺阴亏虚,阴虚火旺,肺失宜降可见痨嗽。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若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下劫肾阴,可使肾之封藏失职而见多尿,甚则如膏如脂等下消症状。由于肝肾同源,可致肾精血大伤,精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而致头晕目眩、耳鸣、视力下降,或见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等。张锡纯认为,胰脏位于中焦,属脾之副脏,肝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肝的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促进胆汁和胰液的分泌排泄。故疏肝运脾法恢复肝的条达疏泄功能,促进胰液的合成与分泌,纠正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才是2型糖尿病的治本之法。 收稿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