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大长安梦”渐近 咸阳最终消失进入倒计时

 杜乃飞 2012-02-07

西安“大长安梦”渐近 咸阳最终消失进入倒计时


正在消失的……

变迁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历史车轮在推动。咸阳势弱,因为在西安和西咸新区的夹挤之下它无可伸展;广袤的草原上蒙古包稀见,因为游牧方式的改变;广东西洲村鱼米之乡的农耕景象消失,因为工业化的涉足;武汉不再是“百湖之市”,因为城市的扩张挤占了昔日湖泊;采茶姑娘们毫不留恋故乡的茶山,因为去城里打工更具魅力;农村的旧俗正在凋零,因为城镇生活改变了外出打工者,他们又改变着自己的家乡;终其一生以舟为居的民弃楫上岸,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被逐步取代;村小落寞了,因为随着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它们渐渐失去了后续生源以及政府的资助。

透过这些微小的镜像,我们观察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变迁背后那看不见的推手力量。

咸阳,正在消失?

张延龙

西安正在做一个“长安梦”,与之相邻的另一座城市——咸阳,已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

区别于成渝、广深等国内大量“双城记”的口水仗,这两座相距仅20余公里的城市同根异名连体,甚至在历史上,它们本就是一座城市的不同名称,背后是同一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沿革。从地方政府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到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两座城市如何依存、未来能否共同完成长安复兴的伟业,开始广受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说,咸阳正在消失,在经济建设层面,去年6月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咸阳和西安共800余平方公里面积被划入由其统一开发,这让咸阳的实际掌控范围大幅缩水;而在文化层面,由西安所主导的一系列唐文化、秦文化复兴运动,也无疑在宣示其“文化正统”的主权,咸阳正日益式微。

一体化

对于初到陕西的人,总是容易被各种城市口号所迷惑:西安和咸阳这两座相距仅20余公里的城市,一边是“华夏故都”,一边是“千年帝都”。西安人说自己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咸阳人则认为自己是“中国第一帝都”。“实际上,从来都没有两个并存的千年古都。”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说,从秦汉到民国,西安、咸阳一直同属一个行政区,直到解放后,咸阳才独立建市,形成目前的局面。

因1953年西安成为直辖市,咸阳才正式独立设市。此后,西安直辖取消,1966年,咸阳市再度并入西安,1971年,咸阳复属咸阳地区,咸阳地区在1984年改为陕西省省辖市,直至如今。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行政区划曾多次变动,但西安和咸阳一直同属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咸阳都是作为西安地区的属县而存在,”王圣学说,“咸阳的脱离主要源自解放后西安直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按照直辖市不再管县的原则城乡分离的结果。”

如今,在新的压力和动力下,地方主政者开始重新思考两座城市何去何从的问题。西安作为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相对于重庆、成都等西部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仍然偏小,经济总量偏低。2002年,陕西提出西咸一体化动议,两座城市在当年签署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自此标志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

特殊的血缘关系并没有让这两座城市沟通更加顺畅,由于涉及两个完全不同的行政主体、利益团队,西咸一体化推进之初,龃龉不断,甚至于城市之间互相开通公交车,也一直没有成为现实。

2009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此后,陕西省方面决定通过设立西咸新区,来加速一体化进程。

而据当地官员讲,西咸新区实际上经历了两轮完全不同的设立、开发和管理思路,形成目前局面,亦是多方妥协的结果。

第一轮思路是两个城市分头开发、自相磨合,由三个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组成“西咸新区”,但两市交界处的一部分核心地段由西安市主导开发,一位经历此事的官员回忆说,“主要是咸阳位于渭河以南约70平方公里的地块,当时的要求是交给西安市开发,甚至托管。”“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调动西安市方面的积极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大量投资。”他说,但后来,围绕着70平方公里的地块,两市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2010年10月31日,有西安市官员曾公开称,这片区域将按照先托管后划转的方案,并入西安沣渭新区全面管理,其行政区划也将并入西安。

但两个月后,陕西省高层在咸阳调研时,辟谣了此种说法。

随着陕西省主要领导的调整,西咸新区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咸阳市提出了较大的意见,起初,陕西省由一位副秘书长协调两市关系,但协调未果。

2010年年底,陕西省主要领导再次与西安、咸阳两市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征询由陕西省政府“收权”进行统一开发建设的意见,“当时咸阳市表示赞同,西安市没有表态”。最终,陕西省决定由省级政府成立西咸新区管委会,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同时将西咸新区的版图由原来的500平方公里左右,扩大到如今的800余平方公里。

目前,西咸新区管委会由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直接挂帅,其开发力量亦基本同两市脱离直接关系。

而经历两轮调整,尽管并未在行政区划上进行调整,咸阳实际所能掌控开发的面积亦大幅缩水,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列入西咸新区范围。

大西安的阻力

在民间,从经济层面到文化层面,更多的人期盼西安和咸阳重新合二为一,如此方可从根本上理顺这两座城市的关系,最早提出西咸一体化的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张宝通曾提出“三分咸阳”的构想,其最主要一步,便是将咸阳主城区重新并入西安。

这种行政区划调整思路,被认为是“一步到位”式的办法,但出于种种原因,也是最缺乏可操作性的办法——西安作为副省级城市,如果不直辖,何以并入另一个地级市咸阳?

一位当地党校教授说,从长期对陕西省官员的接触来看,抛开行政区划调整需要中央批准的难度不谈,陕西省实际上并不倾向于谈论西安直辖的问题,也不倾向于让西安的势力过大过强。

他说,从民国到如今,西安有过两轮直辖的经历,加之区位优势特殊,对于陕西省而言,西安再度直辖的可能性,一直是笼罩在陕西省许多人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西安如直辖,陕西省将失去最强的一座城市。

据其回忆,在改革开放前,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干部理念上,当时即便是在非直辖期间,西安的官员配置也一直高配,上世纪60年代,曾有过北京东城区书记调任西安雁塔区委书记的人事调动,这让陕西省一些人对西安再度直辖心存警惕:也许中央政府在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西安的行政级别与北京平级?

在改革开放后,西安的财政收入、经济总量也一直占到陕西全省一半左右,直到近几年陕北暴富,该比例才有所降低。“而从近年的中央行政区划调整思路看,强化县、缩小省、地级市原则上不管县、适当增加直辖市已经是一个趋势,西安的区位、名声等各方面的优势都极其明显,这对于陕西一直是个阴影。”上述党校教授说。

而据一位西安市官员说,在这种心态下,陕西省在许多方面会刻意强化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比如上海—西安的高速公路一定要叫做“陕沪高速”而非“西沪高速”——上海到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中,只有这条公路的终点以省而非城市来命名。

这也让西安市方面在许多时候产生抗拒心理。据称,在西咸新区成立之初,陕西省一位主要领导在西安市召开干部动员大会,而西安方面对与会者的口径则是“口头拥护,问题提出”。

上述党校教授说,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本身倒不是具有太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的问题,仍然集中在陕西省和西安市方面。”

咸阳能否消失?

王圣学说,从城市竞争来看,西咸能否顺利地融合,“大西安”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已成为陕西能否真正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关中地区能否在与成渝地区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而对于这两座实力悬殊、同根同脉的城市而言,这样的融合将必然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咸阳将逐渐消失。

但从现状看,问题却更加复杂。在陕西西咸新区成立后,陕西开始举全省之力推进西安新区建设,“好处是可以调动全省的资源、给予土地指标等各种优惠,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存在西安、西咸新区、咸阳三个开发主体”。

“咸阳的范围被削弱了,但又产生了新的利益方——陕西省政府,而从长远来,地跨两个城市的西咸新区作为开发区体制的产物,未来如何向传统政府回归,都将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他说。

陕西省“收权”的举动,也在无形中挫伤了两座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去年年底两市的党代会上,开始出现一些意味深长的声音。

按照常理,为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进程,位于咸阳东侧的西安本应提出向西发展,咸阳则反之。但12月27日,咸阳市委书记在作党代会报告时提出,“未来五年:咸阳中心城市按照‘北进西扩’的思路,以北塬新城为依托,推进城市向北拓展;以高新区为支点,向西与兴平对接。”

而在西安,则在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提出在城市东北侧打造“渭北产业聚集区”,举全市之力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向该区域聚集。

两市的党代会报告中,亦均未出现“推进西咸一体化”的相关表述。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仿佛是一个怪圈:西安如不直辖,将无法完成并入咸阳的行政区划调整;而行政区划如不调整,即便由陕西省主导进行“一体化”的磨合推进,两座城市也依然貌合神离;陕西省的主导推进又有一个潜台词——西安不能直辖。

王说,行政区划的原则是用最小的行政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西咸的分家,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其本质是相悖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历史传统的。”

“以历史眼光看,行政区划永远是动态调整的,西咸所面临的问题很难由省市一级政府解决,这不是个案,而是全国性普遍问题,有赖于超脱于各个利益层面的中央政府正视并重新审视,提出突破性方案。”他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