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血脂的药物治疗 血脂水平过高的人,除了减少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以外,大多数往往还需要服用降脂药物。这是因为降脂药物治疗能带来许多好处。 (1)预防冠心病:对于没有冠心病而胆固醇又高的人,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1995年,完成了一项有6595名高血脂的病人参加的临床试验。观察5年以后发现,服降脂药的病人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平均下降了26%,并且和未服用降脂药的病人相比,他们发生冠心病和死于冠心病的比例降低了1/3,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扩张术的病人也减少了近40%。此后还进行了其他许多研究,结果共同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服用降脂药物,每使总胆固醇降低1%,可使发生冠心病的危险降低2~3%。 (2)治疗冠心病:降脂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服用降脂药物可以减轻冠心病的急性发作,还可以使许多病人避免作冠脉搭桥手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及安装支架,并能防止血管再次狭窄,从而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有一项有4444名冠心病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也是观察了5年,结果发现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5%,死于心脏病的人数比未服药的病人减少了42%。
(3)对脑血管及其他血管的影响:中风也是我国的常见病,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降脂药物还可以延缓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另外,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的病情,这方面的治疗作用也正在受到重视。 总之,服用降脂药物能带来许多好处。同时需要强调一点,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时候,仍应坚持饮食治疗、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等可以降低血液里过多的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具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并能使血管病变部分消退。 有一项临床试验,对885名70岁以下的男性冠心病者进行观察,发现服用降脂药物2年后,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程度比较轻,并且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比例也要低39%。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结果也类似。对这些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可以归纳出出以下3个特点: (1)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阻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使血管病变消退。 (2)然而,这些血管病变消退的幅度不是很大,大多数血管病变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3)令人振奋的是,服用降脂药物后,可以明显地减少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这说明,降脂药物能使冠心病的血管病变有所消退,但这种血管病变的消退远不足以解释降脂治疗的好处。它还有一些特殊作用是冠脉造影所不能发现的。 目前认为,最常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血管病变常常并不是阻塞血管腔的大斑块,反而是那些胆固醇含量很高、且又不牢固的小斑块。这些小斑块很不稳定、容易破裂;一旦破裂之后,血液里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就很容易聚集在这种斑块上,形成血凝块,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血栓。血栓很快就越堆越大,最终堵闭血管,使供应心肌的血流急剧减少、甚至完全中断,从而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稳定这些斑块,使它们不容易破裂,也就有助于防止病情急剧变化。 所以,我们强调应用他汀类药物,不单是用来降低胆固醇、使病变血管消退,现在看来,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通过降脂、稳定血管斑块,防治冠心病,以免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他汀类”降脂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降脂药,所以病人也对这类降脂药物最为关心。常有病人问医生,这类降脂药物为什么叫作“他汀类”呢?这是因为,这类降脂药最早在我国应用的都是舶来品,它们的英文名里都含有“statin”这个词尾,音译过来,就是“他汀”。其实“他汀”只是这类药物的小名,它们的学名叫作“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实在是有些拗口。相比之下,“他汀类”这小名易读、好记,因此约定俗成,得到了公认,它们的学名反倒没有多少人提起了。 “他汀类”降脂药的上市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历经磨练的。最早发现“他汀”是在20多年前。1976年在桔青霉里发现了这种药物,命名为“美伐他汀”。可后来,又有传闻说它会使狗的小肠发生畸形,就停止了使用。其后从土壤中的土曲霉素获得了“洛伐他汀”,研究证实它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胆固醇。在1987年,洛伐他汀获得了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的批准,投入临床使用,第一个“他汀”终于上市了。此后,其他“他汀”也相继问世。总的来说,它们能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降低20-60%,在防治冠心病等方面也都有良好的效果,为“他汀类”大家族赢得了声誉。 在了解了“他汀类”降脂药的来龙去脉之后,让我们再进一步来看看“他汀类”为什么有那么强的降脂作用?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人体血液里的胆固醇大部分是在肝脏合成的,而非直接来自食物。“他汀类”降脂药一方面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使得进入到血液里的胆固醇减少了;另一方面,它们还可以增加肝脏清除血液里胆固醇的能力。这样一来,血液里的胆固醇就有了明显的下降,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也就相应减少了。加上“他汀类”安全性好,可以长期服用,所以“他汀类”成了最常用的降脂药物。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由于他汀类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口服方便,许多制药厂家都在研究和开发这类药物;其制药方式多样,有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也有化学合成的;制剂有片剂和胶囊等。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见到的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商品名更是不胜枚举。为方便大家查阅,在此做一小结。 目前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其中,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在美伐他汀基础上经化学加工而成的;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化学合成的。这些药物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它们的商品名:
洛伐他汀: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明维欣 辛伐他汀:舒降之、理舒达、苏之、泽之浩、辛可 普伐他汀:普拉固、美百乐镇 氟伐他汀:来适可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 另外,我国研制的中药“血脂康”胶囊,主要含有洛伐他汀,因此也可列入他汀类。 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和安全性等彼此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别,但各自的用量和疗效则有不同,病人需请医生根据病情选用。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最主要的影响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这种作用强于其他任何一种降脂药物,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所以,轻至中度甘油三酯升高的病人也可服用。 根据各项研究的报道,他汀类药物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0%到60%;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胆固醇降低的幅度常常也越大。适当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可以进一步减少血胆固醇的含量。但是盲目地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是不可取的,因为剂量增加一倍,比如由原先每晚20毫克改为每晚40毫克时,血胆固醇并不成倍下降,只不过是多降低了5%到7%。所以,药物剂量要按照说明书,合理调整。再者,降脂治疗达到目标后,维持治疗就足够了。 通常,服用他汀类药物4到6个星期以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可以稳定下降。所以病人在服药一个月之后,应复查血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再调整剂量,以便血脂长期维持在理想水平。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常听人说起他汀类是“神奇的药物”,您可能会觉得很不以为然;因为当前自诩为灵丹妙药的不少,他汀类是否名副其实,还得先掂量一下,以免上当。专家们一致认为,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上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70年前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所引发的一场医学大革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汀类的问世和应用是现代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开创了冠心病防治的新纪元!那么,他汀类为什么倍受青睐,它们的神奇、完美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他汀类降脂作用强,疗效肯定。他汀类是目前已知最强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具有确切的防治冠心病和减少死亡的作用。 其次,他汀类功能多样。他汀类是一类降脂药物,但是它们不仅仅是只具有降脂作用,还有其他一些作用。常常有这样一些冠心病病人,他们心绞痛发作次数很多,每次发作也很严重,可是做了冠脉造影检查,却发现血管狭窄并不严重。这是因为有很多心绞痛是因为血管收缩、痉挛引起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功能,使得血管舒张,所以能减少和减轻心绞痛发作。他汀类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使它们不容易破裂而形成血栓,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此外,他汀类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好处。 第三,他汀类副作用少。服用他汀类的病人很少因为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药。有少数病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舒服或便秘等,但这常常比较轻微,并不影响继续服药。只有约千分之一的病人可能发生肌病,引起肌肉疼痛,如果万一有这种反应,应立即请医生检查、处理,停药后大多会恢复。 总之,由于他汀类降脂作用强、疗效肯定、功能多样、副作用少,是目前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的首选用药,确实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神奇药物”。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一些著名的研究都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然而出于研究的安全性和实施性等方面的考虑,它们大多是针对稳定性冠心病的病人。最近,有一些新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也可获得明显的益处。 大家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来势凶猛。它们常由于血管的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而发生。他汀类药物除了有降脂的功效外,还可改善血管功能,稳定斑块,使斑块进展减慢或回缩,防止血栓形成。这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降低病情反复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倡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要及早服用他汀类药物,甚至提倡在来不及化验血脂时,立即让病人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以此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项治疗措施。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56.已行冠脉扩张术或装了支架的冠心病人仍需服用他汀类药吗?
冠心病是指心脏上的血管(冠状动脉)因粥样斑块(或血栓)造成阻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病人表现为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生可应用一支特制的导管,扩张阻塞的冠状动脉,并在阻塞血管处放置一特殊的支架,以防止此处血管再阻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这项高科技的新治疗方法确实给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是,显然这种治疗只部分缓解了明显的狭窄性血管病变,治疗的范围也有限。但是,冠心病是所有的冠状动脉都可能累及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所以,即使是已行了冠脉扩张或装了支架的冠心病者仍然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有研究观察了1
677例已行冠脉扩张或装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服用他汀药的治疗组和不服他汀药的对照组。随访持续了至少3年(最多4年)。结果表明他汀治疗可明显减少这类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或心脏死亡的危险。所以,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强调对于已作了冠脉扩张术或装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应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赵水平,王钟林) 有些冠心病病人的血脂都在化验单的“正常值”范围内,可医生还是为病人开了降脂药。这些病人难免疑惑,其道理何在呢?分析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血脂的理想范围因人而异。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只有血总胆固醇高于6.2毫摩尔/升(英文缩写6.2mmol/L)才标明为异常。其实,这所标明的是健康人的理想范围,而根据冠心病人的标准要求,胆固醇水平处于这种“正常值”范围往往都已经太高了。因为对于已患冠心病的病人,为了降低再发冠心病或死亡的危险,血脂的理想水平应该是,总胆固醇低于4.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低于2.6毫摩尔/升;而健康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要不超过4.1毫摩尔/升就可以了。可见,冠心病人的血脂的理想水平要比一般人要求严格得多。 (2)
血脂可随病情发生变化。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感染性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影响血脂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24小时,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就开始下降,一周内降低最多,因此,在此期间抽血化验的血脂水平并非其真实水平,只有等到病情稳定3个月后,血脂水平才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所以,急性期的血脂不高只是一种假象,医生还得根据病人的病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冠心病病人血脂不高,医生也要开降脂药的原因。在揭开了这个谜团之后,相信有更多冠心病病人可通过他汀类的治疗而获益。 (叶慧俊, 王钟林,
赵水平) 2001年8月8日,媒体广泛报告有31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拜斯亭的病人先后死于严重的肌病,该药的生产厂家与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一同发表声明,主动将拜斯亭撤出了市场,这也就是轰动一时的“拜斯亭事件”。在此之前,他汀类药物一向被认为很安全,因此医生和病人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都深感惊诧,也自然引起了病人的恐慌。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有句名言
“无副作用的药物就不是药物”, 药物有副作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副作用一无所知或不加重视。通过拜斯亭事件,我们进一步了解和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看来已是刻不容缓了。 我们知道,他汀类的主要副作用有两方面:即对肝脏和肌肉的双重损害。大约有1%的病人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升高到正常值的三倍以上),并且这与服用药物的剂量有关。服药剂量大,转氨酶升高的可能性也大;剂量小,升高的可能性也要小些。在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下,如果立即停药,通常在2、3个月之内,就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无疑,他汀类最严重的副作用还是肌病。肌病一旦发生,病人觉得肌肉疼痛、乏力,抽血化验可见有一种叫作“肌酸激酶”(英文缩写:CK)的成分明显升高,如果比正常值增高10倍以上,就可以确诊了。不过,肌病十分罕见,在1000例单用他汀类降脂的病人中,只有1例可能发生。如果发生了肌病,病人没有重视或者医生未能正确诊断,继续服药就可能进一步导致肌肉溶解和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就可能死亡。所幸大多数病人及时发现症状后,立即停药,肌病得到了控制和治疗。只有极个别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治才会继续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所以当病人觉得肌肉不舒服、乏力,或者小便呈棕褐色时,就应当早看医生,力争及时诊断、早作处理。 某些特殊情况会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在上述“拜斯亭事件”中,有60%以上的病人使用了最大剂量的拜斯亭,其中有12例还合用了另一种降脂药吉非贝齐,所以使肌病的发生率大增。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的病人,以及合用贝特类降脂药、环孢霉素等药物,或者大量饮用柚子汁、酗酒的病人,需特别注意。另外,由于一个病人可能会找几个不同的医生看病,因此看病时要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有没有得过肝肾疾病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平均观察5.4年)他汀类并不引起其他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增加,是安全的。他汀类的副作用少见,大多数病人可良好耐受。只要合理服用、注意监测副作用,便可及早发现与处理,极少引起严重后果。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服用他汀类药的注意事项,有一些是普遍性的,如先看药物说明书,药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妥善保管好药物等。更为重要的是,服用他汀类药还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必须起重视。 1.
了解患病情况。是否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是否合用其他药物,如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环孢霉素、抗真菌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是否酗酒,大量饮用柚子汁;是否刚做了大手术;是否有药物说明书上所列禁忌证;是否已将上述情况告诉了医生。有这些情况并非就绝对不能服用他汀类,但有增加发生副作用的危险,应请医生根据病情选用。 2. 服药时间。他汀类药物宜晚上服用,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降脂效果。有人比较了不同时间服药的疗效,观察到服用相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晚上服药所产生的胆固醇降低幅度较白天服药大。这是因为人体合成胆固醇在夜间最活跃,而他汀类主要是通过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起作用的,因此晚上服用效果最好。 3. 副作用的监测。在开始他汀类降脂前,需抽血化验肝脏转氨酶和肌酸激酶,了解基础值,并保管好化验单。服药的病人要注意自身的一些反应,有没有出现肌肉疼痛、不适、乏力,有没有解棕褐色小便。一旦有这些情况,提示有发生肌病的可能,应当引起重视,立即看医生,抽血化验肌酸激酶,再与上次的化验值进行对比,决定处理。 4.
复查血脂,调整剂量。在服药6周左右,血脂平稳下降。因此,在服药1月后,可复查血脂,了解血脂是否达标。若已达标,可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若尚未达标,则常需调整剂量,或考虑合用其他降脂药物。当然,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盲目增大剂量,其降脂效果并不一定明显提高,反而增加生副作用。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贝特类降脂药也就是苯氧芳酸类降脂药。其多数药物的译名中含有“贝特”二字,如氯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故常将此类降脂药物称之为“贝特类”降脂药。此类药物口服后容易被肠道吸收,服药1-2小时后即可在血液中测得其药物浓度。它们可通过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时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这类药物的突出作用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研究表明,贝特类降脂药除了主要通过纠正血脂异常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外,还能通过防止血液凝固、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等调脂外的途径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临床上,此类药物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李向平,王钟林,赵水平) 贝特类降脂药有许多,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有下列药物: ⑴ 非诺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1克,每天三次。 ⑵ 立平之:为特殊工艺制成的微粒化非诺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克,每天一次。 ⑶ 吉非贝齐:又名诺衡、康利脂。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6克,每天二次。 ⑷ 苯扎贝特:又名必降脂、阿贝他,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克,每天三次。此外,还有其长效的缓释制剂必降脂缓释片,又名脂康平,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4克,每天一次。 ⑸ 氯贝特:又名安妥明、冠心平。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一种贝特类降脂药物,因为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李向平,王钟林,赵水平) 贝特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多为轻微的恶心、腹泻和腹胀等,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不需停药。另外,偶见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脱发、头痛、失眠和性欲减退等。这些反应一般也很轻,多见于服药之初的几个周之内,不需停药也可自行消失。个别症状明显者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长期服用贝特类时,就应该警惕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了。所以,原本就有肝脏和肾脏毛病的患者应当慎用这些药物。还有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发生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有时还有肌肉抽搐。这时测定血中肌酶含量,往往明显升高。如果患者同时服用了贝特类与他汀类这两种调脂药物,发生肝肾损害和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便会明显增加。因此,服药期间患者应定期查肝、肾功能和血清中的肌酶含量。以便医生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另外,贝特类可使胆结石的发生率升高,可能与此类药物使胆固醇排入胆汁的量增多,促进胆结石形成有关,故已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谨慎用药。贝特类对胚胎有一定毒性,可使胚胎生长延迟,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最好不服用,育龄期妇女和儿童一般也不宜用此类药物。个别病人服药后白细胞、红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可能减少,定期检查血常规有助于早期发现这些异常改变。 (刘玲,王钟林,赵水平) 贝特类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医生和病人应用注意下列几点: (1)贝特类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所以,对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是首选的降脂药物。 (2)贝特类的副作用少见,但少数病人的肝功能可发生损害,极少数可引起肌肉病变,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抽搐、乏力等。因此,长期服用贝特类降脂药物治疗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肌酶(CK)水平,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减低服药剂量或停药。 (3)另外,此类药有增强抗凝剂(如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等)药效及升高血糖的作用,若同时服抗凝药或降糖药时,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李向平,王钟林,赵水平) 烟酸属于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别名维生素B3。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减轻胃肠障碍;使皮肤更健康;预防和缓解严重的偏头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使人体能充分地利用食物来增加能量;还可治疗口腔、嘴唇炎症,防止口臭等。
烟酸还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但要达到预期降脂疗效必须服用较大的剂量。有研究发现,每日服用烟酸3克,才能使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下降9.9%和26.1%。在另一项家族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中,病人服用烟酸一次1克,每日4次,并同时加用另一种降脂药降胆宁,2年半时的结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43%,并可防止冠脉病变的进展,促使已有的冠脉病变消退,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烟酸需用大剂量,一般为一次口服1-2克,一日3次。
(李向平,王钟林,赵水平) 由于烟酸需要服用大剂量才有明显调节血脂的作用,而随着剂量加大,其副作用也随之增加。烟酸最多见的副作用是服药后面色潮红,可伴随皮肤瘙痒、头昏、心悸、气短、出汗和畏寒等。服该药后大约60%-90%的病人会出现面色潮红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不能忍受这种副作用以致停药,但大多数人坚持继续服药2-6周后,这些不适可以减轻或消失。 烟酸还有一些少见但较严重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引起和加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血中的尿酸增加,导致关节疼痛(痛风)。服用烟酸还可出现皮肤过敏,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疹子,如斑疹和荨麻疹。此外还会出现黑色棘皮病、对糖的耐受能力减低、腹痛和腹泻等。烟酸偶尔伤害肝脏,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甚至可见胆汁淤积性黄疸。因此,在服用大剂量烟酸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有消化性溃疡、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活动性肝病的病人,尽量避免服用大剂量的烟酸。尽管烟酸有以上的副作用,也不必因服用该药而惶恐不安。因为除了脸色潮红常见外,以上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副作用多会消失。
(许竹梅,王钟林,赵水平) 如上所述,大剂量服用烟酸常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多在开始服药的1-2周时出现,继续服药这些不良反应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为了减少烟酸的不良反应,可采用下列办法:⑴ 从 小剂量开始,如每次0.1-0.5克,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常用剂量; ⑵ 饭后服药,用餐时少喝菜汤,服药时少饮水;
⑶ 同时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减轻潮红症状的作用。 另外,现在已有新型的烟酸制剂如烟酸的缓释片或控释片,这些新剂型烟酸服用后,在肠道内缓慢被吸收入血,所以副作用会明显减少。
(李向平,王钟林,赵水平) 胆酸隔置剂又称为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在肠道内与胆酸结合后,阻止胆酸吸收,并促进其随粪便排出。胆酸是由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化而来的,是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去路;当胆酸排出增加时,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增加,这样,血浆胆固醇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了。此外,人体内胆固醇有1/3来自饮食,而胆酸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乳化食物,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吸收,因此胆酸隔置剂还可以通过减少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从而减少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 该类药物包括消胆胺(考来烯胺)和降胆宁
(考来替泊)等;副作用主要为胃肠不适、便秘,并可影响其他一些药物的吸收。它们不能降低甘油三酯, 故仅适应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 或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以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因其副作用较多,且已有了比之降脂更好的他汀类药物,所以此类药物在我国应用较少。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在熟悉了他汀类及贝特类等药物之后,尚有一种应用甚少的调脂药“丙丁酚”,也值得一提。丙丁酚的学名为普罗布考,该药的历史悠久,问世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动物与人体内都证实丙丁酚有降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但同时也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对甘油三酯没有影响。 丙丁酚调节血脂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该药能够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并促进它的分解,从而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些研究认为丙丁酚虽然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水平,但它改变了HDL的结构和代谢功能,提高了HDL把胆固醇运载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能力,因此更有利于HDL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由于丙丁酚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不同于他汀类等降脂药,它不仅适用于一般的高胆固醇血症,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种遗传病的病人,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现在上市的中草药中,标明有降低血脂作用的不下十余种。然而,这些中草药的降脂作用机制大都不详,其确切的降脂疗效急待现代科学研究加以证实。所以,服用中草药进行降脂治疗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医生的推荐和指导下用药,切勿偏信广告宣传和道听途说,自行购药服用,以免延误治疗和浪费钱财。有一些纯属保健品之类的中草药,更不能顶替降脂药品服用。 (2)服药6至8周后复查血脂,如血脂较用药前无明显下降,或血脂下降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则不宜继续服用,并应请医生调整用药。 (3)冠心病人,特别是已患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患者,作过冠脉球囊扩张术、安装支架与冠脉手术的病人,以及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者,最好选用本书介绍和得到公认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等积极控制血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甘油三酯明显升高,选用贝特类等降低甘油三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
中草药虽可作为血脂高病人的辅助用药,但不能取代现代的降脂药。我们知道,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应当大力继承、发扬和研究,使之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更好的中草药降脂药物早日开发和投入临床试验与应用。在它们的疗效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肯定后,一定能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王钟林,赵水平)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降脂方法和降脂药物有很多,这为广大医生和病人提供了战胜疾病的多种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根据以下几方面判断降脂疗效,以便选择和调整降脂方案。 (1)对血脂的调节: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脂药物治疗后,应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达标及降脂效力。大量研究发现他汀类降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0%-60%,甘油三酯降低7%-30%;贝特类降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20%,甘油三酯降低20%-50%。 (2)对整体心血管病危险的降低作用:降脂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脂,更重要的是通过降脂使冠心病发生和急性发作的危险性降低,因此在评价降脂疗效时,更需注意这一方面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具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3)安全性:了解和警惕降脂治疗可能发生的副作用。降脂治疗无疑应选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的方法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4)病人的依从性:在评价降脂疗效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坚持治疗的情况。很多病人来医院复查时,降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坚持治疗。其实只要我们充分重视降脂治疗的重要意义,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还是很方便的。比如,他汀类等药物可以一天只服用一次,一点也不麻烦,大多数病人都乐于接受。能够长期坚持治疗,效果自然也会很好。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如果血浆甘油三酯正常,而血浆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首选的降脂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疗效也最为肯定的一线降脂药,应长期服用。 当然,在医生指导下,也可选用烟酸类及胆酸螯合剂等其他降脂药物。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甘油三酯升高的治疗策略取决于升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血浆胆固醇不高而仅有轻至中度甘油三酯升高(小于3毫摩尔/升)的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常可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至正常,
而无须服用药物。中度以上甘油三酯升高(大于3毫摩尔/升)的病人, 则可选用:(1)贝特类调脂药物,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2)其他如烟酸、多烯康及脉络康等。如同时还有胆固醇升高,常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由于部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还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们主要是残粒脂蛋白(即部分降解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当甘油三酯较高时,尚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此外,应该警惕甘油三酯非常高 (
大于5.5mmol/L)时,首要任务是预防急性胰腺炎,可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等来降低甘油三酯。 (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
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此类患者为数不少,应该选用何种降脂药物,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大体上来说,这种患者血脂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以胆固醇升高为主;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如果属于前者,则应首选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具有降低血胆固醇,还可使甘油三酯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和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甘油三酯的强度亦不同,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降胆固醇的同时降甘油三酯的能力最强。 如果血脂异常是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胆固醇水平轻度增高,此类患者不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会增加,更主要的是当甘油三酯浓度极高时,会诱发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应首先选用降甘油三酯为主的贝特类药物。 有少数患者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异常升高,单用一种降脂药物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降脂目标,这时就必须应用两种降脂药,如合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但要注意两个或多个降脂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 (张大庆,王钟林,赵水平) 医学专家们主张,为了防治冠心病,应积极进行降脂治疗。但是,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则因人而异。例如,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只要其血胆固醇大于5.2毫摩尔/升(mmol/L), 就应给予降脂治疗(最好服用他汀类药物),并主张将这类病人的血胆固醇降至4.8毫摩尔/升(mmol/L)以下。而对于年青人,如果没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吸烟等时,血胆固醇轻微升高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只有当饮食控制无效且血胆固醇特别高如超过7.5毫摩尔/升(mmol/L)时,才考虑服用降脂药物。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降脂目标值决定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是考虑到对冠心病者进行积极地降脂治疗,达到严格的降脂目标,能更有效地防止冠心病的加剧,避免心肌梗死再次发作,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类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 相反,如果对年青人就积极服用降脂药物,因需治疗的时间很长,医疗费用会很大。所以,对于年青人多主张采取节制饮食、多运动和戒烟等非药物方式进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使血脂控制在合适水平。 (赵水平,王钟林) 许多急性病都有一个大致的治疗时程,这在医学称为疗程。不论是中医或是西医治疗都很注重用药的疗程,以求得对疾病的彻底控制或完全治愈。所以,许多高血脂病人都常问,服用降脂药物也有疗程吗?我们知道血脂异常是一个慢性疾病,而且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促以作用终身存在,且逐步加重。因此,降脂治疗应该长期坚持。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长时间的降脂治疗才能获得明显的好处,而且降脂治疗时间越长,病人获得的好处也越大。所以,服用降脂药物其实并没有疗程的规定。达到降脂目标以后,还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疗效。只要病人能坚持,请不要随意停止降脂治疗。
(赵水平,王钟林) 临床上虽然有许多种类的降脂药物,但不论哪一种降脂药物,都是在服用后1月左右产生最大的降脂疗效。如果停用降脂药,血脂又会逐渐回升至治疗前的水平。这是因为现有的降脂药物都只是在某一环节纠正血脂代谢的异常,如影响脂质的吸收,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或者促进体内脂质的分解代谢等。一旦停药,药物对体内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消失,血脂也就会再次升高,这便是所谓的停药后血脂反弹。所以,为了始终有效地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应该坚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这样才能真正通过降脂治疗药物良好的临床效果。
(赵水平,王钟林) 长期服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虽然医疗费用支出较大,但还是非常合算的。这是因为长期他汀类治疗,可显著降低冠心病、脑中风的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衰需要住院治疗时,其医疗费用非常大,成为病人沉重的经济负担。而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使冠心病患者减少或免于作冠脉扩张术、安装支架或外科手术治疗等,这无形中使病人节省许多医药开支。 当然,长期服用降脂药物者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发生减少,会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不但减轻病情和改善症状,还确实是一种相当经济合算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
(赵水平,王钟林) 长期服用脂降脂药物,并不会因血脂降得过低而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说来,药物降低血脂的程度与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时间长短有关。降脂药物的起效常较缓慢。我们常要求病人,在服用降药物后1个月至1个半月,到医院再次检查血脂,以了解降脂药物的疗效。因为降脂药物多数是在这段时间内产生最大的降脂作用。也就是说,治疗1个半月后继续照原来的剂量服药,血脂也不会进一步降低,而是稳定维持已达到的最低的血脂水平。所以,我们不必担心长期服用降脂药物会使血脂不断下降而带来危害。
(赵水平,王钟林) 关于吃药,在百姓中常流传“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少吃药就少吃”,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大众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担心。近年来,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受到重视,因而服用降脂药物成了目前的热门话题。 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血脂水平仍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时,提倡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脂药物。但不少人提出,降脂药有副作用,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大家对长期服用降脂药物是不无顾虑的。 不过,医学专家已经通过数以万计的患者,进行了服药超过5年以上的观察,发现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延长了患者的寿命,降脂药物的卓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同时,医生也注意到个别患者的转氨酶(反应肝功能的有用指标)升高,但在减少服用剂量或停药后转氨酶可以下降至正常,并未发生明显的肝功能受损。值得注意的是,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了肌痛和肌无力,有的患者伴有肌酯激酶(CK)升高超过10倍以上,提示降脂药物可以引起肌肉溶解。 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中有已三种药物(立普妥、舒降之、普拉固)已进入全球销量的十大处方药物行列。所以,可以说长期服用降脂药物(主要指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是安全的。当然,我们对降脂药物的副作用仍不可掉以轻心。 (张大庆,王钟林,赵水平) 服用降脂药物前,病人应该清楚自己的血脂异常类型,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饮食治疗。为了达到合理地服用降脂药物,下列几点应特别注意: (1)
服用降脂药物的同时,绝不能忽略饮食节制和多参加体力活动; (2)
应从常规降脂药物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降脂药物的剂量。 (3)
选择好服用降脂药物的时间,如他汀类药物多提倡在晚上服用(可使降脂的疗效更好些)。 (4)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怀疑发生了与降脂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就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 (5)
为了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降脂药物应长期坚持服用。
(赵水平,王钟林)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服用降脂药物,能防止心肌梗死发生,降低突然死亡的危险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但长期服用降脂药物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 (1)
降脂的疗效,即药物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降脂的目的。 (2)
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3)
降脂药物之间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问题。 在服用降脂药物后的6-8周内,应复查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以了解降脂药物的疗效。同时,医生主要根据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调整降脂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若经治疗后血脂已降至目标值,说明降脂药物有效,但这并不是停药的指标,而且应该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此药,以巩固疗效,除非血脂已降到很低时,一般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服用降脂药物通常会发生哪些不良反应呢?一般来说,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度的腹部不适、恶心、厌食、呕吐和便秘等症状,还有可能出现肝功能转氨酶的升高。如果副作用严重以至患者不能够耐受时,也可以停药或换用其他的降脂药物。降脂药物(主要是指他汀类和贝特类)的严重副作用是引起肌病,患者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肌痛和肌无力的症状后应及时看专科医生,抽血检测肌酸激酶(CK)。
(张大庆,王钟林,赵水平) 脂肪肝病人常同时有血脂升高,所以,降脂药物治疗脂肪肝应该是有效的。但由于目前尚无准确可靠的方法来判断脂肪肝改善的程度,所以,临床上难以明确降脂药物对脂肪肝的确切疗效。同时,由于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降脂药仅是脂肪肝治疗的措施之一,不可能对所有的脂肪肝患者均有相同的良好效果。当然,对于同时合并有血脂升高的脂肪肝患者,进行药物降脂治疗,血脂水平肯定可以降低。
我们常见到患有脂肪肝的病人,肝转氨酶也偏高,而降脂药物对少数病人的肝脏可能有损害,所以,脂肪肝患者服用降脂药物应加倍小心。但是,也有人观察到,脂肪肝的病人虽有轻微的转氨酶升高,而在服降脂药物后,转氨酶反而可恢复正常。 总之,脂肪肝患者,可以服用降脂药物,但降脂药物对脂肪肝的确切疗效尚需作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赵水平,王钟林) 人们知道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解毒器官,肝病患者服用药不当,势必伤害肝脏。降脂药物同样也经过肝脏代谢,而且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主要的副作用就是造成肝转氨酶升高。那么,是否就一概而论地认为肝功能不好的人不能服用降脂药物呢?当然不是。对于肝功能受损者,需要权衡服药的利弊,才能作出正确决断。 首先要弄清楚肝功能不好的原因和程度,如果仅仅是转氨酶轻度的升高,不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活动性肝病所致,只要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又有服用降脂药物的必要,可以服用降脂药物。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因此进展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微乎其微,因此,如果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可以继续服药。脂肪肝患者合并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当然也可以服用降脂药物。 总之,服用降脂药物的人,一律需要监测肝功能。活动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肝功能不好是威胁他们生命的主要矛盾,因此不要服用降脂药物。 (许竹梅,王钟林,赵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