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整理与复习“承包”给学生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2-13

 南山风的博客教师常常安排专门的课时、设计专门的流程、布置专门的习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南山风的博客知识的整理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理”,知识的复习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习”。也就是说,整理与复习的主语应该是学生。

     尽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与学、师与生的这对矛盾中我们看到的还是“教”的过度强势,“师”的过分张扬。面对这样的课堂困境,一个很朴素的对策,就是需要教师的“淡出”,需要教师的“慢作为”“少作为”甚至“不作为”。例如,数学教学中的整理与复习,我们需要讨论的是能否让学生“自理”与“自习”?
    这里所说的整理与复习,并不限于一单元知识结束后“整理与复习”的“过去完成时”,而是泛指每节课所学知识中整理与复习的“现在进行时”。但是,传统教学中的整理更多地由教师包办,流于形式,新授课中的整理环节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更多地依靠布置较多的练习题或让学生再次读书来达到目的,学生更多的是应付任务的被动。怎样让学生自主整理、自主复习,我认为教师不妨“懒”一下,把整理与复习的权力下放,进行“改制”,“承包”给学生。

学生设计板书

     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板书,面面俱到、纵横交联、一目了然。全课总结、整理知识时,学生只需照“板”宣读,统一、省时的反面却是学生思维的消极、单调。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板书工整清楚、横串纵联、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全课总结时,学生照“板”宣读,异口同声,只字不差。另一位教师教学时,板书却足乱七八糟,最后在学生“不舒服,要求整理”的“杭议”下,“麻烦”学生动一番脑筋,重新整理“刷新”记录。
      板书内容是教学进程的直观反映,板书艺术是教师教学技能之一。然而,现在好多板书呈现的是工整的字迹、呆板的布局和清晰的结构。当学生不假思索地进行全课总结时,教师或许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暗暗叫好,造成了如今教学中的全课总结有时形同虚设,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实,教师可以.形象化地设计板书,或把知识的整理权和板书的设计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全课总结时把杂乱的教师板书进行梳理,学生可以口头整理也可以书面整理,可以课内整理也可以课后整理。
    于是,我把板书这块教师的“责任田”改制成学生的“自留地”,在课中不再追求板书的完美,不再完整揭示知识及其关系,课尾学生总结时,没有了现成的“板”本,不得不通过回忆、组织、勾连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虽然这样的结果可能多种多样,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反映出学生思维的积极、多向。此举所花时间会增加,教师可以让学生延至课后继续整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又多次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学生课后整理的板书作品图文并茂、举一反三,奇思妙想,令人惊叹!
                                          表1

把整理与复习『承包』给学生 - 南山风 - 重庆南山风教育博客.

 

把整理与复习『承包』给学生 - 南山风 - 重庆南山风教育博客.

 学生补白教材


        重视过程的教学,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或拓展,或深化,有些是教师预料中的,有些是教师意料外的。一节课结束,如果不及时组织学生再细细回味,这些精彩的过程教学瞬间较易流逝,学生脑中“结余”的可能仅仅是一句空洞的结论。
    于是,我把教材这块专家的“专利”改制成学生的“钻利”,要求学生课后把课中看到的、听到的、说过的、做过的,而教材没有的内容,整理补充于课本。这样,一是可以把学习的生成过程及时定格于学生的书本、持久保留于学生的脑海;二是学生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再次思考研究问题,有可能闪现课中未有的“火花”。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后,学生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其他推导方法再次梳理,补写在课本上,有些学生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课中已出现的新方法

把整理与复习『承包』给学生 - 南山风 - 重庆南山风教育博客.

      ②课后又出现的新思路

 

 

把整理与复习『承包』给学生 - 南山风 - 重庆南山风教育博客.

 
学生自寻习题


    教学中,练习题一般都是现成的,由教材提供,或由教师补充。“计划经济”下的统一、单调、量多,较容易造成学生为解题而解题、为教师而解题的错觉。
    于是,我把习题这块教师的“大锅饭”改制成学生的“自助餐”,改换出题途径,增添学生为自己而解题的良好感觉。
    1.领赏题
    我对学生的奖罚多以“赏”习题来代替,课后“奖”给活跃的学生一道习题加以鼓励,据其智力水平出发展性习题,做对加分;课后“罚”给失误的学生一道习题加以补过,据其错误原因出针对性习题,做对补分。学生热烈响应,争着自讨“题”吃,他们都视之为奖赏。
    2.自编题
    课后,学生解答一些现成的习题后,我还要求学生自编一些题目,在交流中解答。学生自编习题,既可以巩固知识的结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又可以挖掘身边的数学,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还可以更为广泛地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后,一名学生自编了一题:“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场,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场一年可以消化大约多少吨垃圾呢?”交流中,学生惊奇于蚯蚓的作用,他们在解答时已自觉关注习题的事实情理,开阔了视野。当然,教师也可让学生自编一单元的练习卷,来达到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的目的。


学生编书办报


        编书本是成人之事,作文本是语文之事。众所周知,写文章可以起到整理知识、扩充知识、延伸知识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炼”其语、“炼”其思的功效。
    于是,我把写作这块语文的“专业”改制成数学的“副业”,尝试让学生也编书办报。
    1.编写《十万个有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书集
    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编写主题为“有什么”“为什么”的数学知识性小文章。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编写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什么方法?”等。
    2.编写数学手抄报
    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编写手抄报,或摘抄,或汇编,或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综合。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后,学生编写的手抄报中有本节数学知识的框架图、练习题、注意点等内容,还有一些学生引用了大自然中的昼夜交接四季更替的循环、语文中的“老和尚讲故事”的语句回复的循环、音乐中的音调节奏的循环等其他学科知识,还有一名学生把循环节上的循环点比作戴帽子,编写了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学生批阅试卷


     在教育中,如果你要问学生最怕什么,那么会有许多学生告诉你,他们怕考试。考试时,望着那密密麻麻的题目,学生感到紧张,害怕自己来不及做。考试后,听着那高高低低的分数,学生又感到紧张,害怕自己考砸了。这一切,都是由于考试的利害性与神秘性给学生造成的压力。那么,有没有一种考试能让学生感到是一种快乐、一种期待、一种成就呢?那就是,教师不妨“懒”一点儿,下放批阅权和命题权。
    在中学时,英语老师待我特别好,他经常让我帮他批阅试卷。当时,他的盛情让我很乐意为他批阅试卷。批阅试卷,让我在被教师重视的快乐中,尽管许多次地重复对照了英语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但不知疲倦,每批阅一张等于又记忆了一次。教师这一高明的“懒惰”,让我难以忘怀他的这份厚爱。
    后来,我也做了教师。于是,我也常常“懒”得不批阅学生的作业,而让他们互批,让他们自己讨论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另外,我还常常让学生为我提供单元考试的试题,每人每种类型出一二题,然后我告诉他们我会从这些题目中选择组合成一张单元试卷。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就忙了起来,他们相互求教,把每一个同学出的题目就都练习了一遍,后来的正式考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早已经胸有成竹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非常想获知自己的题目有没有被教师选中,要知道,那对学生而言将是一种“中奖”的快乐与荣耀。此时,这种考试已经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手段了。
    又后来,看到学生为自己能替教师出谋划策出题,而奔走相告的兴奋劲儿,我干脆把每一单元考一次分解成每一周考一次,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成10~15分钟,从而增加学生体验快乐的机会。另外,这一小型考试的微型试卷就完全由学生轮流出,每次只需要出2~4道填空题、2~4道计算题和2~4道应用题,因为题量少,所以出题者需要精选题目,做题者也不感觉疲劳。命题者出好题后由我审查,我主要是控制知识难度与把握知识分布,以保证试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短、平、快”的自主考试让学生不再害怕考试,而是盼望着每周的考试,也给了学生超越记录或者重新攀登的更多选择。
    学生的自理,并不等于教师偷懒,教师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至为无为”,可以“因物以治物”。如“因学设教”,把教师的“教”隐身于学生学的需求之中,根据学生学的需求来巧妙安排教的策略;又如“因势利导”,教师不搞全盘授予、机械灌输,而是顺着学生的发展趋势相机点拨、诱导。如此,教师的“懒”让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能积极参与的“教育者”,其教学效益必然会大幅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