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花卉与艺术-概述
2012-02-13 | 阅:  转:  |  分享 
  
花卉与艺术概述



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中国的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通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使它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花卉,是中国绘画历久而不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但是,直到春秋时代,花卉画还只是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到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不但画史记载中名家辈出,而且,在新疆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这说明,当时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欢迎的画种。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熙、黄筌两大花卉画流派,画史上称为“徐黄体异”,这是中国花卉画成熟的重要标志。宋代,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画院的兴隆,加上几位皇帝的支持和倡导,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北宋的一些文人兴起的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文人画,把中国的花卉画推进到了“托物言志”阶段,这是中国花卉画史上的一次飞跃,它密切了中国花卉画与人类心灵的关系,开拓了画家以高尚情操影响观者精神生活的途径,使中国花鸟画在审美方式上的民族特点终于形成,也一直成为百代不衰的优良传统影响至今。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特别是清代的“扬州八怪”,多半以花卉为题材,不受成法所拘,笔恣墨肆,和当时的所谓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清朝以后,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最为著名的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都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花卉画。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中悠游了数千年,始终以一种虔诚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甚至把自然中的花草予以人格化,期许个人的造化能与心目中的花草相映照,互比美。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我国很多传统的节日与花有着紧密的关系。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在花朝节时,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人们在端午节时,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香袋内,悬挂在身上,有利于预防传染病。中秋节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节,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美味食物。延寿的菊花恰与重阳节相遇,重阳节赏菊饮菊酒便成为习俗。在如今的花卉民俗中,各地举行的以卖花、买花、赏花为主的一年一度的花市可说是非常引人注目。在各地举行的花市中,以广州的迎春花市最负盛名。此外,各地的“花会”也丰富多彩,如洛阳的“牡丹花会”、扬州的“万花会”、重庆的“万花赛花会”、藏族的“看花节”等。在我国歌曲艺术经历的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各个不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都留下了无数以花卉为题材的优美篇章。例如以莲花为题材的《采莲曲》,据传是梁朝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梁武帝据《西曲》改成的《江南弄》七曲之一。在全国各地流传至今的民歌中,以花卉为题材歌颂爱情的作品可说是最为繁多的,如《对花》、《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















校本教材-花卉与艺术概述



第1页共2页







献花(0)
+1
(本文系日月00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