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正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应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需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改变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和实践新的地理教学方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继承者”向“主动获得者”、“积极探究者”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的,其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在初中地理学科进行地理图像教学中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前沿教师的思考和实践,达成传统的教与学行为的根本性变革。 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理念,通过对地理图像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地理图像教学中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达到如下目的: 1、充分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功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本课题教学策略研究中,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激活课堂教学。 3、图像与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整合起来,促进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技艺、提高专业业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开拓出一条更好、更完善的地理学科科学教学的新路子。促进教师驾驭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进地理课堂的良性发展,落实课标理念、要求及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较高素质地理学科人才。 二、课题研究支撑性理论与关键概念界定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阐述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了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教学建议,为我们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考方向。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关键概念的界定 对课题的关键概念进行定义(地理图像)重点阐述: (1)地理图像:地理图像是地理事实材料与数学方法、绘画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内在联系,表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地理知识系统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综合体,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所以地理图像是学习地理的极其重要的工具。 (2)地理图像的分类:从地理图像教材的内容着眼,地理图像可分为五个类型: ①地图A地图基础(比例尺、方向、图例、高程)B分布图(自然地理分布图、人文地理分布图)。 ②统计图表A坐标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B圆内扇形百分比图C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 ③示意图A原理示意图B结构示意图C运行模式图D景观示意图 ④景观图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各种地理素描、图片、照片、画片。 ⑤地理漫画 以揭示某一地理主题为内容的漫画。 三、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施 1、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和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建立实验档案,为实验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2004年7月-2005年12月) 探索与地理图像教学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行为,探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系统研究图像教学模式在新授课、复习课中的实施方法。编写典型课例教案反复交流、推敲、研究,形成大致的课堂教学思路和程序,适时地举行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以争取更多教师和专家的意见,总结与地理图像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模式。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9月)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交流、总结、完善图像教学模式,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收集、整理实验档案,分析研究资料,写出实验报告,做好实验的结题准备工作,以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向全区地理教师介绍推行课题研究成果,以扩大课题的影响,争取更大范围的支持与交流。 2、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组建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点、实验班 我们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对教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成立了具有鲜明结构层次的实验课题组。实验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实验点,实验教师任教的全部班级或部分班级为实验班,根据实际情况,可确定自己任教的其他班级或其他教师任教的班级为对比班。 (2)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 我们在开展实验前、实验过程中,整理收集了有关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等方面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从各类教学杂志上精选了具有借鉴参考价值的论文近40余篇,分期分批印发给各课题组成员。培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进行3-4次集中学习,由课题组负责人召集并主持。实验教师在集中培训之后,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理论。 (3)制定实验计划,建立实验档案 在实验计划中,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核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成果形式、承担人等对课题研究的工作都作了细致的设计和说明,使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有序的进行。 (4)观摩示范,讨论交流 课题组每学期都组织了3-4次研讨课和公开课,有目的地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讨。这既是检测教师课题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与提高的重要途径。 (5)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和过程之中,都编制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态度与建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题研究持欢迎和认可态度,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这些信息对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提供了参照,使老师们既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发现了不足,使课题研究更符合学生实际,对课题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实验的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 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特征,如果学生只读课文,或只凭教师讲述,是很难形成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分布概念的。只有阅读了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以及各带的自然景观彩色图(尤其是典型植被和代表性的动物图)后,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分布特征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2)实际性原则: 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讲地图投影,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只能深入浅出地用切开桔子皮,把它摊平、变形的例子,来说明球面地图画成平面图的变形,而不能按照地图学的要求去讲地图投影。 (3)思想性原则: 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特点从地图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雄心壮志。例如,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教材中选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加以说明。漫画中把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母亲。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母亲拖儿带女,疲惫不堪,无力承受子女过多的压力,呼唤人类要控制自己,实行计划生育。这幅漫画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成果 1、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地理图像教学模式是在长时间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过程,站在向学生学习的立场去审视学生的思维,合理地调节和引导,逐步将学生思维融入地理思考的框架,为他们创造性思考各种问题并获得较高的地理能力,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本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操作程序如下:
(1)图像激趣设疑: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图像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图像→兴趣→动机→知识→思维。图像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地图图像好像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可以引起学生对图像内容的好奇心,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印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像,让兴趣帮助学生对地理投入热情。创新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带来兴趣、信心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火花,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图导学导练:课本是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组成的。这三部分系统是相互联系但又各具不同作用的内容,在地理课本中,图像系统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学生总把文字系统放在首位,造成学习地理的误区。以图导学就是要扭转这种偏向,先图后文,以图像为先导,在讲述某个问题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有关的图像,并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由学生口头表述,再与课本中的文字内容相对应印证,使结论在读图之后得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象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做到图文结合,相互转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少死记硬背的偏向。如学到经纬线、地球运动、聚落、气候类型等地理事象时,首先让学生读图,自己试看作出判断和结论,再与课文互相印证,既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能力。以图导练即以地理图像指导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课外活动。在课上要完成必要的填图作业,教师随时给予辅导和订正,还可让学生动手制做与图像有关的作业活动,如用乒乓球制做小地球仪,剪贴制作中国政区拼图,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等。这样,可使学生手脑并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能力。 2、提出了“地理图像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对教学行为转变的认识,对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运用逐步成熟,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到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和反馈信息的长期的沉淀,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们制定了“地理图像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列表如下: 地理图像教学评价标准
3、锻炼、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获得多项省、市级教学论文、比赛奖励,有多篇关于“地理图像教学”的教学论文发表和交流三年来的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极大转变。教师开始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教学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由“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继承者”、“积极探究者”转变。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进行,该实验活动在市、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地图教学的资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本身的工作的提高,更有利于以后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不断地进行地图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利于整体地理水平的提高。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已成为我区地理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实验的开展与进行,推动了我区地理教学的改革 “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推动了我区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实验结果证明,它对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边实践边推广的方法,通过教师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及时向全区教师介绍,既加大了推广的力度又广泛争取了意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区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研究的风气更加浓厚,积极性已空前高涨。 五、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开展课题研究,必须有勇于接受挑战的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的应该是课题研究的实用性,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要求老师要充分地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接受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并要注意自己的知识更新,已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只有永不知足的前进,教师本身才能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的主动性,创设一个积极求知的科研环境,使学生也能融入进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地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给教师增添了一些心理障碍,例如,有的教师存在以下顾虑:怕自己讲不深讲不透。认为自己讲不透,学生就学不会。怕课堂上学生太活跃了,秩序乱了管不住。怕教学任务重,完不成任务。怕自讨苦吃,教学上的创新是很难的,创新只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没人说你好。怕打破常规,怕追求形式新颖招致其他教师的非议。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新课程下教与学行为的转变。 3、在课题结题后,要继续与其他地理老师一起努力,继续进行相关内容的改革与教学,不能因课题结束而放弃教学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