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痛是盆腔炎吗?—谈谈真假盆腔炎(三)
全网发布:2011-06-23 19:50 发表者:区煦东 (访问人次:15736)
在《有腹痛就有盆腔炎吗?—谈谈真假盆腔炎(二)》一文中,提及的都是与肠子(结肠直肠)有关的疾病,这两种疾病与盆腔炎完全无关,也与炎症无关。但是并非所有的肠道疾病都与炎症无关,更不是完全不会引起盆腔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腹痛固定在右下腹出现的而被妇科医生当做“盆腔炎”久治不愈的的话,就应该找外科医生就诊,检查看看是否患了阑尾炎。女性的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位于盆腔内,前面和膀胱相邻,后面及左右两侧,接近肠管,右侧输卵管挨着阑尾、盲肠。左侧输卵管则与乙状结肠和直肠靠近。因此,患阑尾炎时,右侧输卵管和卵巢常被波及而发炎。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从脐周开始出现的腹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位,疼痛可以是隐隐作痛,也可以是一走路就觉得疼痛加剧,甚至牵涉到后背痛。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可以不典型,只有在劳累后发生右下腹隐痛,可以伴有经常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发生便秘的日子出现下腹痛更频繁些,便秘的日子连走路走得快一点都觉得有腹痛腰痛。来找笔者就诊的患者中,每年都有十多例的下腹痛患者由笔者转诊到外科医生处就诊,经过外科医生细心的检查确诊是阑尾炎,然后手术治疗。 说起“便秘”这个话题,笔者也不得不提的是,在前来找笔者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中有一部分是长期便秘者,在这些首次来诊的不孕症患者中,笔者就告诉她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排清宿便。理由有二,一是便秘会影响到很难尽快怀孕;二是怀孕后如果老是便秘的话,在使劲用力“排便”时,会引起子宫受压和收缩,发生流产。因为左侧输卵管与乙状结肠和直肠靠近,患慢性便秘时,长时间停留在结肠和直肠的肠管内的粪便中的各种细菌、病毒、霉菌等致病原便可以通过肠壁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系统和淋巴管系统直接侵犯左侧输卵管和卵巢,引起炎症。轻者病变缓慢进行,常无症状。长期便秘者的典型症状是使便秘者无时无刻突然会出现莫名的全身不适,十分烦恼。重者常有下腹痛、腰背痛、白带增多、月经量过多和性交痛的现象。因为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相会受精的场所,是一条管腔较细的管道,输卵管粘膜有很多细纤毛,其功能是帮助卵子(和卵子受精后)在输卵管内移动(使受精卵进入至子宫内“着床”)。输卵管一旦发炎,影响到输卵管的正常蠕动和管壁纤毛的功能,就使得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和受孕,造成不孕。据笔者的长期临床观察(在盆腔手术中)证实,左侧输卵管炎较右侧输卵管炎多见,这与既往很多文献报道的相符。推断这种现象是与长期便秘造成左侧输卵管卵巢炎症有密切关联。 笔者在《谈谈真假盆腔炎》(一)和(二)一文中详细地谈到了“盆腔瘀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征”和“横结肠功能紊乱”这些腹腔和盆腔的疾病,以及本文提及的长期便秘者,这几种疾病并非盆腔炎,也不是炎症,所以,按照炎症来治疗的话,就会“久治不愈”。这几种“综合症”是假的盆腔炎,但却是真的腹腔或盆腔疾病。那么,有没有完全不是腹腔或盆腔的疾病却误诊为“盆腔炎”呢?下面就谈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的根本不是盆腔的“疾病”却误诊是盆腔炎,就难怪这些“盆腔炎”也“久治不愈”,而有的患者甚至不远千里前来找笔者就诊治疗了。 笔者在《谈谈盆腔炎》一文中提到:近几年都有不少自称是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因为久治不愈而前来就诊,除了极个别是被笔者进一步确诊为结核性盆腔炎之外,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盆腔炎”,而是非炎症性的盆腔瘀血征,肠激惹综合症,甚至是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这些患者往往只有主诉下腹胀痛,腰骶部酸痛,周身不适,性交痛等,找妇科医生就诊时,医生用手指给她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时觉得某一个部位被按到“触痛”,然后医生就说这个部位“增厚”,是炎症!“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就出来了。按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即使医生使尽了一切治疗手段,包括服药、静脉滴注、灌肠、各种物理波照射等等,这样反复多次治疗都不但对腹痛、不适没有改善,盆腔B超检查还会发现盆腔内的血管瘀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误认为自己是无药可治,思想顾虑越加严重。当这些患者来到找笔者就诊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详细地叙述自己就医治疗的过程,希望笔者可以给她用重药或用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当笔者经过细心的进一步检查后告知她根本不是“盆腔炎”,不但不需要治疗“盆腔炎”而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所有的阴道内和肠道内治疗,几个月后,经过休养的盆腔和肠子的症状“不药而愈”。 为什么“医生”给您做“双合诊”或“三合诊”的时候,会觉得盆腔内某一个部位会突然感到像触电样的疼痛呢?这种疼痛却是在平时是不会感觉到的,或者是在性交时偶尔会发生的呢?这种“疼痛”叫做“触痛”,是“碰到’才痛,碰不到就不会痛。为什么会有“触痛”?就得从盆腔局部的神经解剖学讲起: 女性盆腔内除了与男性相同的有膀胱和直肠之外,还有女性专有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这些脏器。而这些脏器由盆脏筋膜包绕着形成韧带起固定作用悬在女性盆腔内。韧带是结缔组织,疏松地包绕着盆腔脏器及进出的血管和神经。而支配盆腔内脏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神经在其韧带的结缔组织中是形成一些神经丛的。这些神经丛内含有内脏感觉传导神经,接受内脏感受器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传入脊髓中枢,(内脏感觉神经元的的细胞位于脑、脊神经节内。) 人体内脏各个器官的生理或病理活动,都可以通过一些张力感受器(或称为压力感受器)将感受到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和脑部神经中枢。这些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各个器官内,能感受来自各器官内部的刺激,并将它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内脏感觉神经传到中枢。也就是说,感受器对脏器内的压力和脏器壁的张力感觉明显,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一方面借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以完成内脏反射。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躯体反射。另一方面则可以经过一定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导到大脑皮质,产生内脏感觉。内脏感觉神经系统与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有不相同的特点: (1)内脏感觉纤维的数目较少,分布较躯体稀疏。内脏的痛阈较高,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不产生主观的感觉。在正常情况下,内脏对能引起皮肤疼痛的刺激不敏感。例如,在手术时对脏器挤压、切割或烧灼内脏时,病人并不会感到疼痛。但在脏器进行比较强烈的活动时,即可产生内脏感觉,如胃的饥饿收缩可以引起饥饿感觉(甚至胃痛感觉),直肠、膀胱充盈时引起膨胀感觉(甚至腹胀感觉)等。这些感觉的传入纤维,一般在副交感神经干内。此外,在病理状况下或极强烈刺激下则产生痛觉。例如内脏器官过度膨胀受到牵张,或平滑肌发生痉挛,或由于缺血而代谢产物积聚,因而对神经末梢发生化学性刺激等均可产生内脏痛。痛觉的传入纤维,一般与交感神经伴行。 (2)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分散,即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神经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几个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而且定位亦不准确。例如,从肾、输尿管及盆腔部分脏器来的痛觉纤维,与交感神经伴行,并随胸11—腰2脊神经入脊髓。但是,内脏痛觉神经纤维并不限于和交感神经伴行,许多痛觉冲动通过盆神经到达脊髓,例如,来自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子宫颈和结肠下段的痛觉冲动经过副交感神经的盆神经到达脊髓骶段。此外,内脏痛觉神经纤维可沿膈神经进入脊髓颈段3——4节段。而胸膜壁层、腹膜壁层、膈肌边缘的胸膜和腹膜及肠系膜根部的感觉纤维则沿胸部和腰部脊神经进入相应的脊髓节段。 (3)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痛觉过敏或有疼痛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这种感觉过敏或疼痛区域有时发生在该患病器官的邻近的皮肤,有时发生在与该器官相隔较远的皮肤,例如心绞痛时,常在胸前区及左上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肝胆疾患时感到右肩疼痛等。 发生牵涉性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传导患病内脏痛觉的神经和被牵涉到皮肤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个脊髓节段。因此从患病内脏传来的疼痛冲动可以扩散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其后有两种可能:1.由病变内脏传来的过多的神经冲动提高了躯体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痛觉感受阈降低,形成“过敏点”。因此对来自躯体的轻微刺激也产生强烈反应,从而引起相应皮肤节段的感觉过敏。2.从患病内脏来的痛觉冲动可能直接激发脊髓躯体感觉区的神经元,因而大脑皮质把来自患病内脏的感觉,感受为相应部位皮肤的感觉。3.牵涉痛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有两种传入纤维在丘脑同一点会聚所致。 以上讲了一大堆话,无非是说明两点:一是,内脏(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在日常生理活动中和发生炎症时是没有“疼痛”的感觉的,只有在发生收缩蠕动激烈时才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二是,盆腔内的脏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的韧带)在受到外界的的压力冲击或搓揉时,这一部位的脏器的感受器就会感受到突然发生的“张力”和“压力”,就会感觉到有“触痛”的感觉,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冲击、搓揉,那么,日常的活动,包括做剧烈运动,甚至受到外界力量打击时都不会产生一种“触痛”的感觉,充其量是产生一种隐痛或胀痛的感觉,如果受到过猛的外力的伤害,盆腔内脏破裂时,也只会感觉到突然发生的牵拉撕裂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子宫、输卵管、卵巢有病变时发生的痛觉都是隐隐胀痛,不会有部位准确的“触痛”。 如果不是在对盆腔内的脏器(输卵管或卵巢)及脏器两侧的结缔组织(里面含有张力感受器和神经丛)“搓揉”时也会出现“触痛”,那就不得了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对炎症(充血)有感觉,也就是说,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充血时就有痛觉,那么,每次月经来潮,子宫输卵管都会充血,这时候子宫、输卵管都会有“触痛”。几天都有触痛的话,一位女性还受得了吗?早就在青春期来潮时就每次都“痛不欲生”,早就要“寻死而去”,那么,人类还能等到女性在育龄期再生育吗?我看,如果是如此的话,人类早就“灭绝”。万幸的是,人类的女性的盆腔神经的构造是“天衣无缝”的。构成盆腔的骨盆使到女性在日常时候不会受到“搓揉”,所以也就不会发生“触痛”。无论受到盆腔内的正常生理活动(例如月经来潮、尿液潴留在膀胱或大便停留在直肠时)和病变时都只有坠胀的感觉。所以,以是否有在盆腔双合诊或三合诊时发生“触痛”来诊断是否患有“盆腔炎”就显得太儿戏了。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还经常有一些患者是以“下腹痛”伴腰痛来诊的,经过笔者细致的检查后,确定她们也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炎症(包括没有盆腔炎)。这些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都大同小异,就是准确地指出自己的疼痛是发生在小腹两侧,呈牵拉样痛,随着时间延长,疼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腰部都疼痛。她们自己也观察到这种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也就是不是“痛经”。有些医生对她说是“盆腔炎”或“输卵管发炎”,她自己用手按住疼痛的部位,发现该部位是在大腿根部(与下腹部连接处)有一条“硬邦邦的筋”,触之更痛。于是以为这里就是输卵管的部位,正合了“医生”说的“输卵管发炎了”。其实,这处“硬邦邦的筋”是腹股沟韧带,如果这条韧带受伤了,不管您走路活动还是坐或卧都会发生疼痛。这条韧带受伤的机会很高,许多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尤其是后跟很高,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极小(有的面积还不足1平方厘米大小)的那种“酒杯底”高跟鞋,稍微不注意就引起腹股沟韧带拉伤,拉伤后没有及时发现治疗的话,时间一长,就很难治愈,受伤的腹股沟韧带就每走一步路都会受累疼痛,甚至平卧在床上稍微移动大腿时也痛。如果在腹股沟韧带拉伤后,再经常穿平底鞋,尤其是软后跟的鞋(例如“海绵”拖鞋、里面有“海绵”衬垫的运动鞋等)的话,由于每走一步都使到身体的重心就像没有踩到实地一样往后移,这时候,腹股沟韧带因为拉伤后对维持重心不停地移动所起的作用不够力,就需要下腹部的腹肌大力收缩和背后的腰肌大力收缩来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就使不该大力收缩的腹肌和腰肌受累,甚至劳损,久而久之,自觉下腹痛和腰痛就是迟早的事了。笔者给这些“腹痛腰痛”患者细心地检查后告诉她们没有患“盆腔炎”,也没有任何妇科病(包括阴道炎等等),更不需要用药或做任何“治疗”,只需要更换合适的鞋走路,半年后就“治愈”下腹痛和腰痛。果然,“换了鞋的患者”再也没有为自己的腹痛腰痛而烦恼,不药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