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很多历史资料和本草的记载,历代医家都用沉香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历代本草都有精辟的论述。如《日华子本草》谓:“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暧腰膝,去邪气破症癖”。《药口化义》曰:“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所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等。总之,疏通经洛,血随气升,凡属痛痒,无不悉愈,”还有《本草逢源》(公无1769年),以及《珍珠囊》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如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黄宫锈撰著的《本草求真》书中,对沉香的药性、药理、药效等等方面作了全面综述:“沉香,辛温,体重色黑,落水不浮。故书载能下所附痰:气午能用,枚书载能入脾调中:色黑体阳,故书载能补火、暧精、壮阳,是以心腹疼痛,禁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所痢所淋,审其病菌因属虚寒,俱可用此调治,盖此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同藿香、香附,则治诸虚寒热,并妇女强忍入房、或过尿以致胞精不通:同丁香、网桂,则治胃虚呃逆;同紫、白豆蔻,则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则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则治命门火衰:同肉苁蓉、麻仁,则治大肠虚秘。”又说:“古方四磨饮。觉得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所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他在书中强调。“降多升少,气虚下陷者,切忌。”同书对沉香的优劣、用法,也有介绍:“色黑中实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热,入汤剂汁用,入丸散纸衷置怀中,特燥碾之,忌火。” 还有史书记载:沉香与乌药、木质同用,可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与肉桂、附子、干姜同用、可治脾胃虚寒、积冷,脐腹胁疼痛;与附子、丁香、麝香同用,可治命门火衰,手足厥冷,脐腹疼痛,以回阳救急:如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配以白豆蔻、丁香、紫苏同用。为散,柿蒂煎汤送服。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寒必,所逆喘急之症,常与熟地、补骨脂、五味子及人参、蛤蚧、胡桃肉等同用。用治男子精冷早泄,可与附子、起阳石、补骨脂等同用,取其补火暧肾之功。此外,沉香与肉巫蓉、当归、积壳等同用,可治大肠气滞、虚闭不行,亦取本品有温中暧肾、行气导滞气导滞之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沉香性辛,微温、无毒、有降气、纳坚持、调中、请肝之效,为香帘冲动药。”据近代临床试验研究:沉香是胃痛特效药。又是很好的镇痛药,有补脾益肾、状阳肋阳、降逆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所以沉香用途广,许许多多中成药都含有沉香。
沉香的化学成分中一般含挥发油0.8%油中主要成分为沉香螺旋醇、白木香醇(baimuxinol)和白木香醛(agarlspiral),以及树脂等。
白木香含挥挥发油及树脂。挥发油中含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白木香酸(agarlpiric)苦参椁(kusunol)茴香酸(anisic acid)及白木香醛等,具镇静作用。
沉香的药理作用:
(1)国产沉香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掏作用:对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亦有强烈的搞菌效能。
(2)本口挥发油成分有麻醉、目痛、肌松使用。
(3)尚有镇静、止喘作用。
(4)最新研究发现,沉香还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沉香的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脾、胃三经
沉香的功效主治:
(1)行气止痛 沉香辛香温通,温而不燥,行而不汇,且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故用治脘腹胶胀痛,跌打损伤诸证甚效。
①脘腹胀痛 多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外感寒邪,内客于胃;或居然思恼怒,气郁伤肝,横逆犯胃,皆致气机阴滞,发为脘腹胀痛暧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苔厚腻。脉沉滑。觉香温能行气,消食导滞,胀痛自愈。
②跌扑损伤 凡跌扑损伤,经脉阻塞,塞液瘀滞,不通则痛,沉香配伍血药,入血分而消瘀行滞。《药口化义》曰:“沉行,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若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瘀定痛。”
(2)降逆调中 沉香质重学降,气香升散。入脾胃经,和胃气,升脾气,必温而不燥,善行而不泄。降逆调中,善治脾胃虚寒,升降失调,呕逆便秘。
①胃寒呕吐 多因素体中焦阳虚,或暴食生冷,重戕均致胃气上逆。呕吐不止,脘胃冷痛,四末不温,舌淡脉弱,寒因中焦,胃气不降,发为呕吐,沉香温胃调中;降逆止呕,寒邪被祛,胃气降,中运健,吐自止。
②霍乱中恶 沉香具有调中,长清降浊之功,用治霍乱哎利者有效,霍乱中恶有因夏秋之际,感受时邪:有因领凉露宿,寒湿遏中;有因饮食不洁,误进腐馊之物;有因暴饮暴食,瓷食生冷瓜果;内外合邪损伤脾胃。清浊混淆,发为霍乱,症风;起病急骤,剧烈呕吐腹泻,呕吐呈喷射状,倾口而出,大便初如泥,继呈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多无明显腹痛。口干而渴,双眼凹陷,皮肤苍白,冷汗如雨,口唇及甲青紫,小腿抽掣,脉浮或细涩。霍乱乃因脾气下陷,胃气上逆,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沉香升脾气降胃气,泌别清浊,善治挥霍撩乱。
③阳虚便秘 凡阳虚体弱,或高年休衰,则阴寒内生,留于肠胃,于是凝阴固结,致发气不通,津液不行,故肠道艰于传送,从而引起便秘,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次序痛或要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来沉迟。沉香温补阳气,行气通便,故主治之。《本经逢原》曰:“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主大肠虚秘。”
(3)交通心肾 不寐者,常见心肾不交,多因劳倦内伤,肾阴匮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心肾水火不能相济而致。其症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健忘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沉香质重而降,辛香主升,既升且降,交通心肾,既济水火,故主治之。《本草新编》日:“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面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用服可也。
(4)温肾纳气 沉香沉降,具有纳气归元之功,学用治肾虚喘咳,多因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为气之根。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发为虚喘,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脉来沉弱。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功,无破气之害,询为治肾喘咳之良药。
(5)温肾暧精 男子精冷,或因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或久病大病,日久伤肾,或少年频犯手淫恶习,伤及本元,症风腰漆酸冷,阴关寒,形寒肢冷,倦臣神乏,便溏阳萎、舌淡胖润、脉象沉香温壮肾阳,暧精益液。《日华子本草》日:“益精壮阳,暧腰膝去邪气。”故主治之。
(6)壮阳除痹 “沉香,纯阳而升,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能天彻地之功,温养脏腑,舒筋活络,功能壮阳除痹。”
①冷风麻痹,骨节不任,多因劳倦汗出,内虚气坠毁,或当风睡卧,邪气乘虚入侵,致血气闭阴不能。身体局部麻木,脉微而涩紧。总因内虚邪入,血气闭阴,发为紫证,若寒流湿滞于下部,以此做舒筋药,驱逐邪气。
②湿风皮痒,多因咨食甘厚味,辛香炙 ,使休内蕴湿,再复感风邪,则风湿相搏为患,风盛则痒,故搔抓不止;湿盛则起水疮、丘疹、流水或糜烂。沉香辛味散我,苦味燥湿。湿风除,痒自止。
(7)鉴别应用 沉香、木香、丁香、檀香、均为辛香湿通,调中止痛之品。但沉香专纳真气,偏治肾阳虚脾寒之疾;木香专调滞气,偏治脾胃气滞之疾;丁香专疗寒气,偏治脾胃虚寒之疾;檀香专升理上焦气,偏汉胸膈寒凝气滞之疾。
6、沉香的配伍应用
(1)配制中成药
据《中国基本中成药》一部和《中药大辞典》90版两书的介绍,沉香用途广泛,可以加工许多中成药。如以下中成药均含有沉香;时疫救急丹、大活络丹(丸)、清眩治痒丸、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偏瘫复原丸、沉香化滞丸、阿魏化痞膏、竹洒化痰丸、礞石滚痰丸、清心滚痰丸、清心滚谈丸、竹沥达痰丸、黑锡丹、暧脐膏、周氏加生丹、舒肝丸、沉香舒气丸、沉香化气丸、理气舒心丸、十香丸、十香止痛丸、开郁顺气丸、苏子降气丸、消栓再造丸、金鹿丸、苁蓉补肾丸、苏合香丸、通窍镇痛散、紫雪(散)、再造丸、温经丸、茸坤丸、舒肝保坤丸、妇科通经丸、八宝坤顺丸、(丹)、宁坤于宝丹、安神赞育丸、妇宁丸、小儿久嗽丸、梅花点舌丹、十五味沉香丸、十六冬青丸、十香返生丹、十味广枣丸、八味沉香散、八味清心沉香散、洁白丸等等。
(2)宫廷秘方
据《古代宫廷秘方》介绍,沉香与有关中药配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特录几例如下:
①脾胃气弱,不进饮食方
沉香、白术、陈皮(去白)、白豆蔻仁、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6g,水一杯,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和渣,食煎热服。其功用为健脾和胃,理气散寒。
②停寒积饮,呕吐痰水,无问冷热不可食方
沉香、丁香、木香、吴茱莫(洗净、焙干)、半夏(汤洗耳恭听七遍,生姜汁制各15g,水银,硫黄各30g(二味研令砂子星尽为度)。上为细末,以生姜糊就和丸,发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其功效为温中化饮,各胃止呕。
③膨胀气块,冷心痛,经脉不通,食积,气积,冷积;或梅核气方
沉香、丁香、三棱、莪术、木香、没药、葶苈、皂豆(槌去油)各等分。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空心凉开水送下。其功效为理气活血,消积除胀。
④发背疔疮方
用沉香、丁香、木香、乳香、沉药、血竭各6g,巴豆(去皮、净红)。上为末,然后入巴豆风吹草动研极细,重箩过,以次器盛之,黄蜡塞口。临用时,以生蜜调中一丸,如小黄豆大,新汲井水送一,行三次,一般疮即愈合。若疮日久势大,药丸即以大黄豆大;若病势已急,口噤不能开,但香药下,无有愈,乃用不着大丸,作二三五小丸,灌之,此药旋用旋丸,不可预丸,积久而无用矣。其功效为托毒排脓,活行之有效止痛。
⑤齿黄黑不白方
用沉香、麝香各3g,细辛15g,升麻、蒿本、革命香叶、甘松、白芷各7.5g,石膏125g,寒水石60g。上为细末,每日早晚揩牙,其功用为揩齿令莹净而白。
⑥去干白面,润肤悦颜方
用沉香、檀香、零陵香、革命香叶、皂角(去皮子、炙)各30g,广明胶(碎炒如珠),白丁香、丁香各21g,香白芷60g,龙脑7.5g(另研),糯米一升,上为细末,每日如常使用,洗髭发、手面。
⑦治阳痿方
沉香250g、木香50g、青盐50g、川楝子肉青盐炒150g,积壳去粮,酒浸后炒,韭子酒浸炒,各150g。成丸服用。疗效卓著。
(3)方剂制剂
①沉香降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甘草(火监)一百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主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脚气上冲。
②沉香丸(《鸡蜂普剂方》) 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热水下。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③四磨汤(《济生方》) 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住。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
④沉香化痰心丸(《张氏医通》) 半夏曲八两(用姜汁小杯,竹沥一盏制),黄连二两(姜汁),木香一两,沉香二两。为细末,甘草汤泛为丸。空心淡姜汤下二线。主治胸中痰热,积年痰火,无血者。
⑤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本草汇言》) 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服。
⑥沉香丸(《圣济总录》) 沉香(锉)一两,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 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半盏,入葱白一握,煎至半盏,去滓热服。主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
⑦治胃冷久呃(《活人心法》) 沉香、紫苏、白豆寇各一钱。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汤下。
⑧治大肠气滞,虚秘不行(《方脉正宗》) 沉香磨汁八分,以当归、积壳、杏仁泥、肉苁蓉各三钱,紫菀一两,水煎,和沉香汁服。
⑨治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或通也(《医垒元戎》) 沉香、木香各二钱。为末,白汤空服之,以通为度。
浸制药酒:
沉香与多种中药材配伍,以上好米酒浸制成沉香药洒,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四肢寒冷、手脚磨痹、腰腿寒痛、小便次多、血压过高等疾病,达到补肾壮阳健身、健康活力青春之目的。经多人使用,效果良好。
用药宜忌:
①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②“阴虚逆上者切忌。”(《本草汇言》)
③“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之;非命门真火痕者,不宜入下焦药用。”(《本草经蔬》)
沉香的其他经济价值:
1.沉香除作药外,又是很好的香料。从白木含树脂的木质部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三种沉香螺旋烷类倍半萜: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旋醇。又从含树脂木质部挥发油中分得两种沉香呋喃类倍半萜:白木香醇和去氢白木香醇。取本品醇浸出物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可用来制作高能香水、香皂、香精和化妆品。
2.白木香树皮坚韧性特强,色白如丝,可制作打字蜡纸、皮纸、钞票等原料,又可作人造棉纺品用。
3.白木香种子可榨油,含油率高达71.7%,出油率56.6%,属于干性油,用于制造肥皂、润发油和鞣皮革用油。油粕是很好的肥料。
4.白木香种花可采收制浸膏,木材可用作建筑柱,或雕刻高级家具、用具、亦可作一般用材。
5.沉香因其烧后香气缭绕,寺庙把沉香当作上品,用来“焚香”供佛。加工沉香后剩下的残物白木醛,也可用来制作“芳香”,供人们祭祖时使用。
6.高档宾馆在上等客房(如总统套房)里使用沉香代替化学香料,其香气浓郁,空气清新,使人心醉神迷。
7.街道两旁,庭院内外,种上沉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