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增加内心的幸福感?

 云中漫步者也 2012-02-24

如何增加内心的幸福感?
 
  智慧启引:『幸福的人懂得感恩自己的身体,珍惜健康。感动能力下降,人也就对幸福开始麻木。为此,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做的是,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而感动。另外,要自己夸奖自己,肯定并包容现在的自己。再有,整天在意周围的人,总是神经紧绷的话,就会心神疲劳。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尽可能把孩子培养得豁达一些,这一点很重要。知识加上体验成为智慧。并不只是了解某件事,而是向前迈进一步,在体验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比起知识来智慧更加重要,越是智慧丰富的人,抓住幸福的机会就越多。』

  健康就是幸福

  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真实感受。一直以来,酒足饭饱之后,我会站在便池前小便。

  有时候,看着小便溅到洁白的便器上面,我会偷偷发出感叹:“我真幸福啊。”

  然后,我会对着顺畅排出小便的自己的肾脏、膀胱以至尿道,轻轻道一声谢。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新鲜的嘛”,“喝了水当然会小便啊”。

  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的这么简单。

  喝了水会排尿,其整个过程是,肾脏从流经的血液中把水分抽出来,输尿管负责把这些水分运送到膀胱,膀胱将水分蓄积到一定量之后,适时从尿道排泄出去。

  这期间,我身体里的无数细胞,执行着各自被赋予的使命,拼命地工作。

  如果其中某一部分发生了故障,尿马上就会被堵塞,尿不出来了。

  实际上,这方面的病症有很多种,很多人因此而受苦。

  例如:接受人工透析的人肾脏机能减弱,小便就不能顺畅地排出,所以要尽量控制饮水。喉咙干渴得不行的时候,就摄取一些酸的食物等,每天都要这样倍加小心。

  即使这样还是不行,于是一周要去两三次医院,躺在病床上,进行血液透析,而不是导尿。

  如果不坚持做,马上就会排不出尿,人就会越来越接近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病人后,就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畅饮了啤酒之后,想要小便就去厕所排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了。

  如果这样仍觉得不幸的话,那么只能说你忘记了身边重要的幸福,对它熟视无睹。

  感动能力也会衰退

  正如身体变硬后,运动能力相应减弱一样,心灵变硬了,感动能力也会下降。

  渐渐地就会感应不到灵光一闪般迸发出来的新点子,久而久之就不能适应变化,以至连生存下去都变得越来越难了。

  如果只是身体上的衰弱,还可以依靠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械,勉强应对。可是,感动能力完全发自人的内心,没有可以辅助的工具。

  如果心灵变硬而失去柔软性,在某种意义上,问题比身体变硬还要严重得多。

  那么,如何保持心灵的柔软性,使之不衰老呢?

  为此,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做的是,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而感动。

  看到路边盛开的花,便发出感叹:“啊,多漂亮的花啊。”

  斟了茶看到茶叶竖起来,便期待起来:“今天可能有好运。”

  乘坐出租车没有遇到红灯,便拍拍膝盖说:“嘿,真是Lucky!”“真漂亮!”“啊,太好了!”“真幸运啊!”哪怕是自言自语也行,只要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

  我怎么可能为这么无聊的事感动啊?千万不能这么想。就像经常活动身体、增加负荷能够减缓衰老一样,心灵也要多加感动,不然很快就会硬化、生锈的。

  只要有一点点觉得不错,就用语言表达出来,即使是口头也可以,不必深思熟虑之后再说。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预防心灵的功能性萎缩的特效药。

       各种各样的才能

  所谓才能,并不仅仅指展露于外的灿烂夺目的东西。

  能够将讨厌的事马上忘在脑后,夜夜能安睡,能忍受呵斥,能心无旁骛地投入一件事是才能;吃东西不挑食,对各种事情都怀有兴趣也是才能。而且,其中很多都是没有表露在外,只有非常亲近的人才知道的才能。

  正因为如此,很可能你拥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才能,而你自己也没有好好去发挥,把它们忽视掉了。

  那么,如何将这些才能加以施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在此,最要紧的是,无论多么微小的事,凡是好的地方就要大加赞扬。特别是对小孩,赞扬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也不能惯坏小孩。早上起床要问好,吃饭不能挑食,这些规矩必须严格加以培养。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做了好事,就要及时夸奖孩子:“真棒啊,宝宝太厉害了。”“妈妈真的好感动。”孩子听到夸奖会特别高兴,得意忘形起来。

  不用说,孩子是单纯无邪的生物,让他们得意是很容易的。

  所谓才能,正是从这种得意忘形中发芽的。

  既已成年,却总是得不到他人表扬的人该怎么办呢?

  这种人不要消沉,首先要自己夸奖自己,肯定并包容现在的自己。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得意忘形就更棒了。

  虽然被人说过“别蹬鼻子上脸”、“别太放肆”,却从没听过“得意忘形起来吧”。

  既然别人不对你这么说,你就自己得意忘形好了。

  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总是沉默,不付诸行动的话,就一事无成。

  总之,得意忘形时,心情和身体状态都会变好。不用在意别人的嫉妒,你可以想啊,自己现在状态好得都被别人羡慕了。

  大体上,长寿又有精神头儿的人,多是唯我独尊,或者不太听别人的话。并不是说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只听重点,剩下的就左耳进右耳出了。这样既可以回避不良的应激反应,又可以提高注意力,还可以每天过得不沉重,成为生活快乐的原点。

  “钝感力”活用法

  据我所知,比起感情细腻、天真纯朴的人来,经过历练的坚强的人,在其漫长的人生中似乎更能达成有意义的事业。

  整天在意周围的人,总是神经紧绷的话,就会心神疲劳,想不出好的点子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尽可能把孩子培养得豁达一些,这一点很重要。

  从小时候开始,孩子就被家长灌输要好好学习,仿佛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气压计。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踏上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马上就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这样的人太软弱,太没出息了。

  与此相对,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喜欢什么就动手尝试的孩子,已从小习惯了被大人训斥,所以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消沉。

  被妈妈歇斯底里地骂了一顿,尽管也会多少反省一下,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妈妈一会儿骂累了就不骂了吧。

  有了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就好办了。因为这种钝感正是使各种能力开花结果的原动力。

  什么都意识不到,没有反应只是单纯的迟钝,然而,碰到不快的事或遭遇失败不耿耿于怀,马上忘掉,重拾积极开朗的心态,继续向前迈进的能力才是钝感力。

  知识加上体验成为智慧。并不只是了解某件事,而是向前迈进一步,在体验中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比起知识来智慧更加重要,越是智慧丰富的人,抓住幸福的机会就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