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往“高处”求 法明 画
在乡下老家过完寒假,新学期开学,福建永泰县红星乡的小佳佳又随着母亲到了城里那个熟悉的“家”。那是小佳佳父母为了她在城里上学,长期租下来的房子。“城里的学校好,虽然多花点钱,但很值得。”小佳佳母亲告诉记者,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由于买不起房,只好带着孩子进城租房子,小佳佳的父亲则长年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寄生活费回来。 记者了解到,小佳佳这种“陪读式”进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背后依然是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为让孩子在城里能有一张课桌,家长买房、租房,不惜财力、精力,动用一切关系。 一撤并一爆满 背后大有乾坤 “不知现在房价的走势如何,一直不敢买,眼看着孩子今年秋季就要上小学校,真急人啊!”永泰盘谷乡的张女士目前正为着孩子上学一事苦恼。像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据张女士透露,该乡一般经济过得去的都把小孩往县城和福州市区送,要么是上私立,要么是买房子、租房子转学,“房价、房租价再贵也只能咬咬牙。”还有一些在城里打工,干脆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按照福建现在的政策,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不收借读费,还可以抽签上公立校。 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现状印证了张女士的说法。“开学发现又少了几个!”福州永泰葛岭某希望小学的叶老师说,这几年,每学年的生源都在逐年减少,前几年还有620多人,现在还不到一半了。“现在一看到学生的转学申请就伤脑筋,生源再缩减下去,学校就要被撤并了。” 这所学校的遭遇在福建的农村学校并非个案。近年来山区乡镇农村中小学,每年进入学校的新生越来越少,一些学校甚至面临生源枯竭的严重局面。许多学校3年前的学生数在500人以上,到现在下降到100人以下。据了解,因生源不断减少,近年来,福建省撤并农村中小学校点4000多个。 另一方面,城里的学校不断爆满,“前几年每个年级只有6个班,现在翻了一番,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生源地并不在县城。”永泰县城某学校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县88%的小学生、93%的幼儿园孩子集中在城市” “为了孩子值得!”这是家长们的回答。记者了解到,造成“陪读式”进城的原因有多种,农村城市学校办学质量的差距,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加速引发的人口流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泉州市自从2003年以来,全市每年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人数,就达到5万人以上,这些都是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另外还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经商、定居,数量难以统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许多山区乡镇近三分之一以上的小学适龄儿童在外入学。德化县有70%的人口集中在城镇,绝大多数青壮年在城镇务工,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全县88%的小学生、93%的幼儿园孩子集中在城市。剩下的部分则分散在地广人稀的山区地带。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并且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免收学费。这打破了城乡教育相互隔阂的状态,农村孩子进城就学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普遍。 记者走访福建一些农村学校发现,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有着漂亮的教学楼,但一些基本办学设施仍相对不足。教室、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与城区小学拥有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标准操场等设施相比,这些学校就显得“可怜巴巴”。 “好多年都没来新老师,现在学校的老师大都在45岁以上,年龄结构编高,学历相对低。”永泰县一所山区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农村校跟城市学校相比,除了硬件方面差距外,软件差距也显而易见。“学生少造成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投入不足,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降,进一步丧失吸引力,加剧生源的流失,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 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规划才是突破口 专家指出,从表面上看,这个矛盾的主要症状集中于农村,但是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则必须着眼于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和重新配置。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福建省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突破口,“撤点并校”就是应运而生的较为成功的模式。“撤点并校”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学生进入附近规模较大的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 撤点并校后,小学的规模普遍较大,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对此专家认为,为避免投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考虑,城区要办几所小学,一个乡镇要办几所小学、办在哪里都要根据形势变化,再次进行认真研究,深入调查,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量力而行,符合当地农村实际,便于小学生就近入学。 “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为解决农村学校薄弱就是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但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因此要加大引导,并扩大城市学校的接收能力。”福建省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在撤点并校的同时,从满足城市化、工业化需要,大力发展城市教育,适应人口流动的变化,满足进城孩子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各校的师资力量不均问题,从今年起,厦门将在全市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域交流机制,45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流动方向是,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由支援学校向受援学校流动,由城区学校向相对偏远学校流动。2010年厦门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教师统一绩效工资标准和统一编制标准,即“同城同薪”和“同城同编”,这为交流机制扫除障碍。记者 吴铎思(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