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金钱我们还能谈点什么?

 super1874 2012-02-28

        也许我们很久不谈“理想”了吧?因为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几乎所有与金钱无关的人类文明发展创造出来的美好东西(比如道德、理想、价值观、人生观)都会被冠以一句“虚伪及装B”,不只一个人在我面前对我说别TM装清高了,“有本事多赚点钱,我赚的钱你一辈子赚不到,我泡的妞比你拍的多”。没错,遇到这种人时我总有点悻悻然,在无钱寸步难行的这个世界中,去争论钱多无用终规是感觉有点心虚。知识、修养、情操还有梦想追求在金钱至上的心态面前去争辩似乎总是惨白无力的,最多还是被认为“装吧、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从小我们就在被父母不断的教育,长大后要“赚很多的钱!”女孩子则是找一个很有实力的、很懂生活的老公。我想会有很多人摇头,好吧,我承认这份清静高雅,我只是想说,对金钱的追逐和热爱或多或少的渗入了我们的血液中。
        我们都只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都是平等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城市的“改革”轰轰烈烈开始以后,虽然我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开始变得只谈钱。什么都是假的,只有人民币是真的。中国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就在于不管是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到了中国都会被强大的中国文化改造成“四不像”,中国人不真正信任何一种宗教信仰,我们只是把有用的拿过来,稍加改造,变成自己谋利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信仰就更直接了——就是人民币。
        在我们身边,媒体用最大的声音宣传着一个又一个的创业英雄、地产巨子、证券新贵、财富达人,他们以及他们天价的财产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个人的财富崇拜到国家的GDP导向,都在不停的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导向:有钱就有一切。原来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变成“有钱能使磨推鬼。”可见金钱的力量。
        在我们开始对于金钱的疯狂崇拜的同时,还有一种变化在不知不觉地进行:在封闭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以血缘、亲族关系而维持的道德底线与行为约束,正随着带着淘金梦奔向大城市滚滚红尘的人流而逐渐瓦解。更加不幸的是,我们在全国对“人民币”的痴迷中,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去重建这样的道德底线与价值观。这样的结果是让中国社会在一条畸形的道路上扭曲的发展着:一方面我们高举经济大旗,把所有的骄傲寄托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上,另一方面我们任由经济的利齿吞噬了自己的文化,淹没了民族的信仰与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人们心中都有所敬畏,或者是法律或者是神明。法律的威严在于在犯错后给与惩罚,而神明的威力则来源于犯错之后对于内心的煎熬。而今天的中国人心中则无所敬畏,如果非要找出一样中国人最“怕”的,就是中国人最怕“丢面子”,这在柏杨老的妙笔文字中早有精辟的论述,只要“面子”上过得去,中国人为了金钱可以为所欲为。对于金钱的崇拜与无所敬畏相结合的可怕后果,就是每个人都成了“寻租”的对象,我们或者依靠手中的权力、或者凭借掌握的资源、或者仅是凭着肉体,在寻找买家,期待把自己卖上一个最好的价钱,只要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
        政府官员在为自己寻找买家;知识分子在为自己寻找买家;商人在为自己寻找买家;我们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套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些顶着光环的明星人物背后又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这个社会之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设置了一个成功的标准,那就是“有钱”。潜意识里,我们都在为钱而殚精竭虑,几乎无所不为,这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悲哀。
         如果说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知道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还没真正享受到那种美好生活。我们有的只是浮燥、贪婪、还有纸醉金迷梦想的煎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