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三)

 怡趣园 2012-02-29
人教版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磁体上吸引钢铁等物质能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磁体有两个磁极,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何锾逶诖盘寤虻缌鞯淖饔孟禄竦么判缘南窒螅凶龃呕?

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二、磁场

1、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着能使磁针偏转的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方向:放于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的带箭头的描述磁场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说明:

①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②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③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④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⑤磁感线不相交。

⑥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2、地磁场

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螺线管的N极。

 四、电磁铁

电磁铁

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给螺线管内插入铁芯,当有电流通过它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叫做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电磁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扬声器

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六、电动机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2、电动机基本构造:定子和转子。

3、生活中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来转动。

七、磁生电

1、电磁感应

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发电机

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发电机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方向不断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是50Hz,周期0.02s,电流方向1s改变50次。

人教版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创建时间:2011年4月24日(星期天) 晚上07:33 | 分类:复习提纲 | 天气: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号码。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拆开。在一台交换机与一台交换机之间连接上若干对电话线,两个不同交换机的用户就能互相通话。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传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

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网络通信

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创建时间:2011年4月24日(星期天) 晚上07:33 | 分类:复习提纲 | 天气: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密度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 m=ρV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