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17世纪文学概述

 优雅a 2012-03-01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17世纪时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洛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1634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个人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的场面,因此鼓励戏剧创作。

    勒内·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的《方法论》(1637)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笛卡儿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其名言是“我思故我在”。此外,他的《心灵情感论》(1649)主张意志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情感。笛卡儿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是: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看做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大力予以讽刺。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的营养。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他的诗句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遒劲有力的气势。拉辛的语言则具有柔情缱绻、细腻动人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优雅风韵。他还开创了一种独到的描写心理的诗歌语言。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将人物的性格塑造得比较单一,忽略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弗朗索瓦··马莱布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他要求语言准确、明晰、和谐、庄重。他的创作少而精,《劝慰杜佩里埃先生》以劝告失去女儿的友人要节哀为内容,说理透彻而委婉,富有理性精神,格律严整,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1636)根据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罗的喜剧《熙德的青年时代》写成,描写男女主人公在荣誉、义务与爱情的冲突中所作出的抉择,表现理性终于战胜了情欲。这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作。剧本写出了男女主人公面对履行为父报仇(施曼娜的父亲因嫉妒罗德里克的父亲当上太子师傅,打了对方一记耳光)的义务而产生的内心冲突。罗德里克此时有一段精彩的内心独自:“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父亲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复仇会引起她的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她的蔑视。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他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尽管强烈,最后还是向封建荣誉屈服了。关键时刻他为国立功,击退摩尔人的入侵。于是国王出面裁决,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国王是现实生活中阶级矛盾调停人的象征。高乃依写过30多个剧本,较重要的还有《贺拉斯》(1640)、《西拿》(1642)、《波里厄克特》(1643)。他的风格最突出之点是庄严崇高,这也是古典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美。他的语言也显示出这种特点:人物道白雄辩有力,充满激情,严谨周密,像格言一样铿锵有声,甚至达到了夸张的程度。

    古典主义悲剧的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他创作的《安德洛玛克》(1667)描绘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种种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克在城邦被攻陷后,成了希腊爱庇尔王庇吕斯的女奴。庇吕斯爱上了她,以处死她的儿子为要挟,迫使她屈服,并居然因此拖延与斯巴达公主的婚期。公主指使自己的追求者希腊使节杀死庇吕斯,又因后悔而自杀。剧中的国王为了满足情欲而不顾民族利益,公主为了泄恨而超越报复界限,希腊使节为了迎合意中人的愿望而违拗使命,甚至成了弑君凶手,他们都缺乏理性。唯有安德洛玛克一心要保存儿子生命,机智勇敢,富有高度理性。《费得尔》(1677)的女主人公身为王后,却爱上了国王前妻之子,她发现王子另有所爱后,便加害于他,最后悔恨交加而自杀。拉辛的后期作品有《爱丝苔尔》(1689)、《阿塔莉》(1691)。拉辛善于刻画女性心理和思想发展过程,将人物心理发展过程写得细针密缕。拉辛将“三一律”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把古典主义悲剧艺术发展到高峰。他的剧本没有多余的场面和插曲,更重要的是,剧本一开始,矛盾就已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另外,拉辛沿袭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认为命运像恶魔一样主宰着人物的行动,悲剧美由此而产生,所以他的剧本总是描绘导致悲剧的必然过程,不像高乃依的剧本,需要给人物制造一些障碍,因此拉辛的剧本更具悲剧性。

    ··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1668—1694)力图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拉封丹寓言的特点是:在结构上,力求将寓言写成压缩的剧本,有开场、发展、结局;对话写得活泼自然,显示出了人物的个性;韵律千变万化,诗句自由而朗朗上口。他将寓言创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的艺术》(16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创作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宫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作经验是最高准则,必须遵守“三一律”;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法国古典主义的散文创作也较有特色。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的《致外省人书简》(1656—1657)为受压制的让森教派辩护;《思想录》(1670年发表)阐述了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3)的《克莱芙王记》(1678)被看做欧洲第一部较有成就的心理小说。让··拉布吕耶尔(1645—1696)的《品性论》(1688—1694)以人物素描、格言警句、故事寓言等等,描绘了17世纪下半叶的社会风俗,尤以描绘宫廷贵族和暴发户的人物肖像最为出色。弗朗索瓦·德·费纳龙(1651—1715)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1699)主要取材于《奥德修纪》第四章,从中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和治国主张。

    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它模仿法国古典主义的痕迹明显,独创性不够。约翰·德莱顿(1631—1700)是英国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论戏剧体诗》(1668)等阐述了古典主义法则。《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1681)讽刺辉格党人阴谋拥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为王位继承人,诙谐生动。他写过不少“英雄剧”,描写贵妇人和骑士的爱情纠葛,歌颂过时的理想,美化宫廷生活。威彻利(1642—1716)写过一些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喜剧。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的创作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高潮。《批评短论))(1711)宣传布瓦洛的理论,提出“优美趣味”说。《夺发记》(17121714)描写两个天主教家庭的争吵,讽刺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1735)抨击为所欲为、道德败坏却逍遥法外的身居高位者。他的作品意象丰富,语言精练,有的名句如“错误人皆有,宽恕最可贵”成为英语谚语。

    此外,德国的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1700—1766)的《批判诗学试论》(1730)推崇理性,倡导三一律,对德国民族语言的规范和剧坛的整顿起过作用。他的理论有助于启蒙精神的发扬。俄国在18世纪才接受了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念,主要是取其“歌颂贤明的君主”这一思想,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服务。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马罗科夫(1717—1777)的《霍烈夫》(1747)、《西纳夫和特鲁沃尔》(1750)等悲剧宣扬感情服从理智、权益服从义务的思想,形式上严守“三一律”,促成了俄罗斯剧院的诞生。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的突出作用是完成语言的建设工作,《俄文语法))(17551757)、《论俄文宗教书籍的裨益》(1757)根据古典主义的原则,把文学体裁分为高、中、低三种,规定每种文体所允许使用的词汇,为语言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1748)充满高昂的爱国激情,赞颂英雄业绩,为他的诗律主张提供了范例。

    二、巴洛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巴洛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期。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称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这种艺术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巴洛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意大利巴洛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1569—1625)。他的长诗《阿多尼斯》(1623)叙述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情纠葛,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成一种“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巴洛克文学有两个代表。诗人贡戈拉··阿尔戈特(1561—1627)的歌谣和十四行诗风格幽默、活泼。他的成就在长诗:叙事诗和寓言诗。《莱尔马公爵颂》(1609)描述国王宠臣的生平,穿插神话典故,用词怪僻。《孤独》(1612—1613)写渔民与惊涛骇浪搏斗,比喻新奇,形象奇特,典故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这种特点被称为“夸饰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它成为17世纪西班牙文学中巴洛克时期的代表倾向,影响深远。佩特罗·卡尔德隆(1600—1681)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人生如梦》(1635)描写波兰王子塞希斯蒙多的不平凡经历。

    德国作家汉斯.雅各布·克里斯托弗·格里美尔斯豪森(1621—1676)的《痴儿西木传》(1669)虽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但也有明显的巴洛克文学特征。

    法国的巴洛克文学分小说和诗歌两种体裁。小说的代表是奥诺雷德。于尔菲(1568—1625),他的小说《阿丝特蕾》(1607—1627)描写牧羊人塞拉东与情人牧羊女阿丝特蕾的爱情纠葛。诗歌方面的代表是阿格里帕·多比涅(1552—1630)和马莱布(1555—1628)。前者的《惨景集》(1616)描写宗教战争带来的浩劫,内容浩瀚,涉及人的处境、大自然、世界的奥秘等,风格雄浑有力,节奏鲜明,用韵大胆。后者的前期诗作《圣彼得的眼泪》(1587)堆积意象,爱用夸张、对比,将大自然人格化,色彩浓烈,表意曲折。

    总的说来,巴洛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称。清教徒的思想代表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反映了时代精神。伊丽莎白女王憎恨清教徒,斯图亚特更是迫害清教徒。及至40年代,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旗帜下,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他们以《圣经》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清教徒文学,以约翰‘弥尔顿(1608—1674)和约翰·班扬(1628—1688)为代表。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公证人家庭,一直投身于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曾发表《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声辩》等雄健泼辣的政论文章。晚年失明,口授完成三大诗作。《失乐园》(1667)是一部宏大的史诗,约一万行。它取材于《圣经》: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出自《旧约·创世纪》;撒旦反叛的故事出自《新约·启示录》。这部史诗的价值在于赞美了撒旦的反抗。该史诗采用了抑扬格五音步无韵诗体,气势磅礴,流转自如,热情澎湃。《复乐园》(1671)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描写耶稣拒绝魔鬼撒旦的种种诱惑,坚持自己的信仰,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渝的气节。《力士参孙》(1671)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描写参孙撼倒大柱的复仇故事,揭示出参孙的内心痛苦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这三部长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弥尔顿继承了荷马史诗的优秀传统,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生动的场面,赋予人物以鲜明的性格,同时他又吸取了中世纪文学的象征和寓惫手法。这种史诗形式为19世纪的新型史诗和诗体小说开辟了道路。

    班扬也是个清教徒作家,因宣扬清教思想被关禁12年。《天路历程》(1678)以梦境寓意的形式,揭示了复辟时期腐败、淫乱的社会风气,表达了人民的不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