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饮酒者在喝酒过程中大体上会有四种状态;
第一种是刚刚开始喝酒,这个时侯处在“喜鹊登梅”状态。大家都很清醒,也很拘谨,这个寒暄,那个客套,叽喳叽喳地,都不愿喝或都不想喝,说话的多,喝酒的少,生怕自己喝多了。于是主人就一一介绍,费尽心思,好言相劝。但大家还会小口品味,恭慎举杯,举止大方,气氛和谐。
第二种是几两酒下肚后,精神焕发,感情也容恰了,气氛也宽松了,肠胃也透开了,劲头也上来了。身如蚕蛹脱了蛹缚,动如行云流水。这就进入了“孔雀开屏”状态。叽叽喳喳,喳喳叽叽,摇头展尾。酒量大一点的开始展示“才华”了。语言也会格外豪壮:“来,咱们大家齐步走,干了再满”。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只要感情铁,宁愿喝吐血”;“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等等。桌上如果再有两位女士,黄段子也跟着上来了。叮叮铛铛碰杯声,嘻嘻哈哈喧闹声,你强我胜,大有以酒量之大为能势。
第三种是几个回合下来,酒已喝过了量,头脑也不清醒了,理智也失常了,语言也不规范了,多以“能饮”、“善饮”而自居。这就进入“猴子”状态。攥住酒瓶子不撒手,给这个满,给那个斟,这个喝水夺杯子,那个吃菜夺筷子,左右开攻,手舞足蹈满桌跑,吆五喝六,七个不服,八个不愤 ,谁不喝都不行。把领导喝成伙计了,把长辈喝成哥们儿了。“谁不喝,谁不够哥们意思”,“喝好是好汉,不喝王八蛋”,脏话也上来了。你说他喝多了,他说他没醉。“东风吹,战鼓擂,稀啦光汤谁怕谁?”小手一拍胸脯“再来一瓶!”。站起来坐下,坐下站起来,拉拉扯扯,上窜下跳,牛气冲天。
第四种是经过单喝、对干、打圈儿、找偏儿、几个回合下来以后,便进入了“狗熊”状态了。这个时侯酒已经是严重超量了,四肢麻木不人,说话语言不清。不吃也不喝,眼睛也不愿意睁了。连走路都是“叭哒、叭哒”的了。回到家里,倒头便睡,说不定衣服都要靠老婆给脱了。第二天,饭不思,茶不想,啥事都懒得做,话也懒得说,无精达彩。前日的牛气全部荡然无存了。
话说回来了,喝成三、四种状态还是个别人,绝大多饮酒者,还都能始终保持在第一、二种状态。酒是人家的,命是自己的,为啥非往死里喝哪。饮酒者自省,劝酒者自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