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转】作者:翟国民

 拙之 2012-03-02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翟国民


  小说教学的方法,除与一般作品所共有的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归纳主题外,应侧重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
  小说以人物形象为基本构成因素,以创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达到教育读者的目的,其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的总体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显现出来的。因而小说教学,应着重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了解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例如,《祝福》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便是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落后、愚昧,被封建礼教统治的土地上,才会产生祥林嫂被迫害、被摧残的悲剧。
  二、要了解小说描写的情节。
  即弄清小说描述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例如,《项链》中,首先写路瓦栽夫人为参加舞会添置新衣、借来项链的原因和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接着写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大出风头,结果却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这是故事的高潮。再写路瓦栽夫人为赔项链,债台高筑,历尽艰辛,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是故事的结局。了解小说曲折而复杂的情节,我们便可以从情节的发展中逐渐看清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典型性格。
  三、应重视分析人物的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时,要善于抓住那些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分析。
  例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失去阿毛之后,再三向人诉说阿毛被狼吃掉的情景时,开头总是“我真傻,真的”,这两句话最能表现此时此地的祥林嫂的性格。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神、族、夫、政四权像四条绳索紧紧捆住了祥林嫂的身子。儿子因而是她的命根子。有了儿子,她可以在贺家生根立足,不被大伯赶出家门;有了儿子,她有了终身依靠,可以不再去帮佣受苦。可是现在她唯一的命根断了,怎能不叫她再三发出这种出自内心的沉重惨痛的呼号呢?这两句话虽只仅仅五个字,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真实地反映了祥林嫂的性格。
  又如,《孔乙己》中“多乎哉,不多也”,把孔乙己那副穷愁潦倒,但又满口斯文的迂腐相,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说入木三分。
  四、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作者描写人物行动都是有所选择的,选择最有意义而又最能显示出人物性格的行动,分析人物的动作就要抓住这些活动,从人物的动作中开掘人物的性格,尤其指导学生注意分析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行动。因为它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
  例如,《守财奴》中描写葛朗台看见查理留给女儿那个金匣子后的一纵一扑动作,强烈地辐射着一股占有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贪婪性格。
  又如,《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这老东西’”。这一连串的动作:“抢、扯、裹、塞、抓、捏、哼”等,使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粗野、蛮横、贪婪的性格,生动形象地显现在读者眼前。
  五、要分析好人物的肖像。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式。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的肖像描写,可说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肖像描写是富有变化的,从变化中看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那时的闰土天真活泼,淳朴可爱。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此时的闰土已变得麻木、自卑,形如木偶。闰土外貌的变化,显示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提示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残酷剥削下,农村日益破产,广大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又如,《祝福》中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描写她的眼睛,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六、要分析好人物心理。
  心理描写是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特殊手段,是直接揭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描写方法。教师应提醒学生分析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特点和感情的发展变化。
  例如,《母亲》中真实而细腻地写出了母亲从接受任务到跟敌人作斗争的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接受任务前的警惕,接受任务时的兴奋,发现暗探后的思想斗争,对敌人污蔑的愤激,跟敌人斗争时的喜悦,看到群众觉醒时的欣慰。作品正是通过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临危不惧、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不能孤立地只讲某个方面而不及其余,要把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描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人物的几个主要侧面,也要统一起来看,不能简单地或孤立地平列几条。人物性格虽然比较复杂,表现于多方面,但却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因而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要让他们辨清哪些性格特征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从属的,哪些是矛盾着的,但又是错综复杂地和谐地统一在一个具体的形象里的。对于哪些性格中最本质的特点,使学生懂得要重点地深入地分析,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性格特征贯穿起来,为了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教师还应告诉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教师应启发学生把握住主要人物,着力分析主要人物,切忌平均用力。这也并不是说不管次要人物。红花还需绿叶映衬,没有次要人物的衬托,主要人物也将失去光彩。分析次要人物的目的在于突出主要人物,在于衬托出主要人物某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要人物。遵循作者思路,把握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把握两者的性格特征所起的映衬作用。
  其二,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真实的典型的活生生的细节,是小说的血肉,也是人物内心世界真实的细致的流露。通过细节,可以窥见人物的心灵。
  例如,在《七根火柴》中卢进勇把青稞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捏成圆的,“为了不至一口吞下去,又把面团捏成长条。”这一捏面团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卢进勇对这团青稞面的珍惜。但当同志需要时,他毫不犹豫地送给临危的同志,突出了卢进勇舍己为人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其三,不能忽视“我”的分析。
  在教材中不少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这些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如《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我”;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如《祝福》中的“我”,他们的感受,在不同程度上起映衬主人公的作用;有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针对不同情况,指导学生予以不同处理、分析。
  翟国民,江苏江阴市利港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