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问出处 ——悲剧英雄萧峰的形象分析 2005、3、17 谢影 (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 萧峰在金庸小说用至所有新派武侠小说中,他的英雄地位是倍受推崇的,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为美色、名利、权势所动,豪迈粗犷,光明磊落,不屈不挠,行侠仗义,以德服众,是武林同道公认的英雄豪杰。 萧峰始终抱着仁义胸怀,与武林同道为国杀敌,保土安民。可是出身契丹之谜传开,他由英雄变成遭人唾骂的胡虏,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忠、孝、情、义古难全,命运的作弄,长使英雄泪满襟。醉卧沙场君莫笑,英雄去后,雁门绝壁,可曾留名?本文权且为英雄略作分析,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 (正文: 在金庸的武侠天地之中,萧峰胸怀坦荡,百折不挠,心忧黎民,兼济天下,百折不挠,舍生取义……令人由衷佩服,肃然起敬。问天下群雄,谁可与之争锋? 谈到萧峰,笔者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个同样令人敬畏有加的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平生纵横驰骋,七十余战所向无敌,携八百子弟兵笑傲江湖,为痛失爱姬涕泪飘零,为爱惜江东父老不肯过江东……虽勇武粗豪欠缺果断被笑为妇人之仁,但其重情重义赢得一片喝彩。 萧峰与项羽有较多的相似,但若小说人物而论,萧峰形象更加丰满,更为真实,这是金庸妙笔酣墨重彩的奇功。《天龙八部》为突出众生相,刻画形象无数,而可称主角的段誉、萧峰、虚竹三人,却以萧峰最为耀眼夺目,正如有评论家认为其乃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比的身影。①不错,萧峰深爱作者及读者们的喜爱及津津乐道,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一、气吞万里如虎(萧峰的阳刚之气) 无容置疑,萧峰神威凛凛的硬汉形象是无人可企及的,在《天龙八部》中他每次出场都非常的慷慨激烈,与从不同;且外,他的身形外貌自然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仪,段誉初见萧峰时暗叹其“英气勃勃”,由畏生敬。 造就萧峰的豪气干云,酒是不可少的,小说中萧峰几次豪饮都是令旁人惊口咋舌。在十四回“剧饮干杯男儿事”中,萧峰与取巧的段誉对饮千杯不醉,令人惊讶。聚贤庄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萧峰,武功未出,先以海量压倒群雄: 乔峰端起一碗酒来,说道:“这里众家英雄,多有乔峰往日旧交,今日既有见疑之意,咱们干杯绝交。哪一位要杀乔某的,先来对饮一杯,从此而后,往日交情一笔勾销,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天下英雄,俱为证见。 众人一听,都是一凛,大厅上一时鸦雀无声……② 天下还有谁还可在虎穴龙潭中如此气定神闲狂饮,泰然自若,此等豪强,有谁可及?除此,少室山前,置身险境,大敌当前,萧峰与段誉、虚竹、燕云十八骑豪饮,痛快淋漓,此种气势、此种胆色,已是天下无双。 萧峰的酒,应是他的灵魂;酒的烈,应是他的性格。虽说酒乃至穿肠毒药,但正如李谪仙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仅有酒,才是萧峰解苦、解忧的养心之物。 体现萧峰的刚强,除了酒,还有武功。他在少室山长大,自幼习少林武功,但他行走江湖却以丐帮“降龙十八掌”扬名立万。纵观金庸笔下,以此掌闻名的还有洪七公、郭靖等。但打出最正宗、最阳刚、最有威力的“降龙十八掌”,仅有萧峰。何故?这道理恰似“字如其人”之说,字可因执笔者的人品、性情、修为、精神等因素而异。萧峰为人豪迈粗放,不拘小节,正气凛然,其掌自然虎虎生威。于聚贤庄被逼与群雄绝交,为抗争命运而浴血奋战,为救红颜知己把群雄打得落花流水,直似“赵子龙百万军中藏孤斗”;而少室山武林大会中,萧峰率契丹燕云十八骑有如天将而至,视天下英雄如无物,以一招半式便从星宿老怪丁春秋手中救回阿紫,随即略施身手即将铁头人游坦之及慕容复降服,少林藏经阁中更得世外高人无名老僧啧啧称道。“降龙十八掌”唯有在萧峰手中,方为天下第一。也凭它,萧峰才可百折不屈挠,屹立不倒。 酒与“降龙十八掌”应是锻造萧峰刚铁般的意志和信念的元素。在辽国的大牢中,耶律洪基的诡计与野心,更显萧峰不畏强权、心忧天下的优秀品质。他不妥贴,是不愿见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誓不低头,绝不屈服是他的性格使然。由此可见,萧峰具备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果敢刚强,视死如归,尽显苏武般的英雄本色。 二、明明知道相思苦(萧峰的儿女情长) 有道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而萧峰两者兼长。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只出现了如悬花一现的爱情,只拥有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的苦命的段阿朱,闻者落泪,叹惋。萧峰巧遇阿朱,并非“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是萧峰乃寂寞男儿,孤独英雄,偏逢天下难容时、困惑苦闷中有了阿朱的慰藉和开解,有了阿朱的一句“便是到天涯海角,我也和你同行”便可令大英雄萧峰热泪盈眶,大慰平生矣。然而,好景不常,天妒红颜,天妒英雄,阿朱偏偏死于萧峰掌中,有情人倾刻阴阳相分,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如此生离死别,可谓触目惊心,天地动容。情人已逝,情恨已断,又怎是一个阿紫可以了解? 萧峰是重义轻色的汉子,这从自恋狂马夫人康敏的恨和报服可以证明的,但轻色的他并非不重情,而重情的他却不滥情。萧峰的心,只有阿朱。阿朱的死,萧峰背上了沉痛的内疚和负罪感,其中爱的深沉和凄酸,正如他手中的“降龙十八掌”排山倒海。 阿紫是代替不了阿朱的,谁也不能,因为萧峰已非当初的“乔大爷”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是不是豪杰,萧峰倒不曾理会,只是那已逝的情,却是永远的魂牵梦绕。曾经拥有总不及天长地久,但毕竟也比从来没有强。 三、三十功名尘与土(萧峰的国仇家恨) 人生很多东西可随自己意志去抉择,唯一不可抉择的便是自己的出身,这就是命运。提及命运,人就显得很无奈、脆弱,人的抗争也就显得很渺小、单薄。 萧峰身世之谜揭开之前,他在江湖上颇负盛名,地位崇高,皆因他平生行侠仗义,作风正派,常率丐帮弟子抵抗外族入侵,处江湖之远仍忧国忧民,深受武林同道钦佩和景仰。身为丐帮帮主体恤兄弟,推心置腹,其胸怀坦荡,仁义为先,富正义感,武功高超,领导能力强,令不少英雄豪杰,仅能望其项背,深深折服。 萧峰在江湖中代表的是正义的力量。本来是邪是不能胜正的,为何偏偏一小妇人康敏就将萧峰从高峰摔进低谷?这不是康敏的能力,是当时社会的民族矛盾造成的。萧峰是契丹人这一消息传开,事业本如日中天的他即从民族英雄变成民族的敌人,也成了武林同道包括丐帮的阶级敌人了,昔日的一切功名、江湖地位随即烟消云散,由英雄成了契丹胡虏,这是谁的错?这是命运。身世谁也无法改变,可是萧峰还是原来那个乔峰,这一致命打击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萧峰却坦然接受事实,帮主可以不当,英雄只是虚名,祖宗是不能不认的,其处惊不变的风范及认祖归宗的勇气,也非常人可及的。 是时正处北宋后期,辽宋两国边事不宁,契丹首领耶律洪基不甘安于一隅,时刻心存吞并的野心。如此民族矛盾之中,对北宋,他是有感情的,因为这是他成长成名的地方;对辽国,他是不能背叛的,因为那是他出生的故土,是自己的民族,他唯一想看到的是两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仅凭他一己之力要改变这个外交难题,他似乎没有这个能力。 命运又鬼使神差的把萧峰摇身一变成契丹的南院大王,无拘无束的江湖豪杰倾刻间成了政坛的一颗棋子。这违背了他的本性,远离了他的为人宗旨,只需喝酒的南院大王可以做,要攻城掠地的平南大元帅是怎也不当的,本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萧峰是不会令朋友为难的,可要去当残害无辜百胜的战争祸首却是万万不能。他跟耶律洪基虽有结义之名却似君臣较多,耶律洪基想利用萧峰这把锋刀去削平大宋,萧峰岂会如此受人摆布?岂会灭绝人性成为别人杀人的刀?他又怎能不逆天而行呢?命运又将萧峰推向另一个死结。 萧峰当年率丐帮英雄抗击外敌,是对宋朝的忠、对外敌的仇。可以说,国仇是曾有的,但得知自己乃契丹人后,这个仇便烟消云散。而家恨,他是甚难化解的。他的一家差点惨遭灭门,自小成为孤儿的他,得知杀母仇人是谁后,复仇必成他的第一要事,按武林规矩,杀亲、杀师之仇不报是为不孝,萧峰的复仇信念是可理解的,但经无名老僧点化后,抛却仇念,人格得到升华,由此可知,萧峰具有一颗炽热的善良之心,深明大义。 所以,萧峰力劝辽主放弃攻宋失败后即欲离开这事非之地,他知道身为一国之君的耶律洪基的称霸意识十分强烈,非他可阻止的。但又是造化弄人,眼见雁门关前大军横陈,萧峰的慈悲心肠又是膨胀,强逼辽主耶律洪基罢战回师,英雄的冲冠一怒,有如蔺相如之外交风度,“教单于折箭,大军辟易”。萧峰以己之力平息了已如箭在弦的辽宋大战,可他却出人意料地自行了断,何故?耶律洪基的寻思是答案吗……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是什么?……③ 萧峰的死,耶律洪基百思不解,冰雪聪明的黄语嫣、少林无名老僧、丐帮长老吴长风应理解一二吧……即使是萧峰的结义兄弟段誉、虚竹又能理解多少呢? 尘归尘,土归土,正如萧峰所说,他是被其父从这雁门绝壁下扔回人世的,现在又回到这里了,似乎这是宿命。三十多年的人世一趟,如此豪迈,如此潇洒,也算不枉;为死谏辽主免征北宋,如此轰烈,如此牺牲,也得其所矣。萧峰的死增加耶律洪基履诺的系数,他的死可换取辽宋几十年的和平,可换取天下百姓免遭战争之苦,其死可谓重于泰山。 有道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天下为公”,萧峰雁门关上悲壮的行径,尽显大侠风范,这不是狭义、只会“打抱不平”“劫富济贫”的侠。罗曼·罗兰曾说:“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萧峰做的事,已远非他能力所及,但他做到了。按当今社会标准而论,萧峰是该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类社会多一些像萧峰般的人,少一些武林盟主、霸主,多一些造福,少一些征杀,世界会更和平,更美好。不知耶律洪基明白与否? 四、只有香如故(萧峰的人格魅力) 纵观萧峰一生,充满磨难,充满战争。他从不信命,任何困难阻止不了他,任何打击挫折不了他,充分表现出强者的形象并散发出芬芳的人格魅力。 首先,萧峰生性豪爽,仁义为先,勇而有谋,守信重诺。小说中初出场即与无名之辈段誉结义金兰,完全没有考虑自己身为武林大帮之主是在江湖上久负盛名的优越,率性而为。当丐帮长老毒伤风波恶时却不念自己身份要为其吸吮毒液,侠义心肠,仁义为先,令人折服;他粗毫而不鲁莽,行事心思缜密。凡应允他人之事必践诺,如阿朱临终托他照顾阿紫,他没有辜负阿朱的遗愿,即使难以接受阿紫的刁蛮和任性;他得知自己乃契丹人便誓不杀汉人,言出必行,终于阻止耶律洪基的大肆杀掠,可谓大仁大义。 其二,萧峰行事不拘小节,当机立断,拿得起,放得下,敢做敢当。譬如他一出场便是处于丐帮叛变之中,他能常人所不能,谈笑间便稳住大局,定了江山;在助耶律洪基平定叛乱,也尽显大将风度。 其三,萧峰乃至情至性之人,对国家(包括大宋、辽国)忠,对父母(含养父母乔氏夫妇及授业恩师玄苦大师等)孝,对朋友义,对阿朱一往情深。他爱阿朱爱得深沉和专一,再也容不下他人,是一位令段正淳汗颜的重情而不滥情的大丈夫,是一位令红颜倾心的有安全感和责任感的伟男子。萧峰还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瞧不起慕容复的卑鄙行径,看不惯耶律洪基的扩张野心,侠者胸怀,表露无遗。 其四,萧峰为人淡泊,不为美色、名利、权势所动,意志刚毅,百折不挠,光明磊落。萧峰不好女色,连有倾城之美的马夫人康敏也不多看一眼。他从不争名夺利,金钱、权势皆被他视如粪土。身居丐帮之主从不耀武扬威,担当辽国高官实属情非得已,他追求的,只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江湖生活。有酒和朋友,一切足矣。萧峰意志非常坚定刚强,虽受武林同道猜忌、敌视仍抱垂危阿朱赴险求医,胆色过人;虽遭群雄围攻天下难容,仍不屈不挠,其“虽于万人吾往矣”之英雄气概无不令人侧目。因被逼而手染血腥,杀游氏兄弟是事实,遭游氏后人寻仇他也认为理所当然;生母被杀之谜解开后立意报仇,经高僧点化而卸下包袱,为人洒脱,快意恩仇,行事干脆利落。 五、结语:生要当人杰,死亦为鬼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④ 萧峰是英雄吗?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萧峰,千秋功罪,让人评说吧。 英雄,只是一虚名矣,但他,活出了真正的男子气概,活出了英雄本色,独领风骚数百年。 萧峰不知道为何命运总处处与他为难:无端落得弑师伤亲,叛祖逆族的罪名,被逼残杀武林同道,无过而被逐出丐帮,错手痛失最心爱的红颜知己……就在命运毫不眷顾的情况之下,萧峰举步维艰,活得悲壮,他所受的磨难,不是凡人能想象和可承受的,如此的经历,他却挺过来了。阿里士多德指出“悲剧人物在一般人的水平之上”。萧峰这个“悲剧英雄”正好是一实证,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萧峰吃的苦比常人多,能人所不能,但他在他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莫说是成为“人上人”,有否被认可,尚是未知之数。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萧峰的生似乎是错,他的死,是否也是错?命运似乎有意折磨他,他越是挣扎,越陷死结,自行了断,岂非有意对抗天命?须知,天底下除他自己,无人可以杀得了他。 英雄已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武侠世界里的萧峰在读者的心中是难以消逝的,他已成为金庸小说乃至所有武侠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英雄莫问出处,他作为一个有肉有血的悲剧英雄形象永远屹立在文学艺术长廊中熠熠生辉,灿烂夺目。 (注释:①语摘《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温瑞安) ②金庸《天龙八部》十九回“虽千万人吾往矣”节选 ③金庸《天龙八部》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群易,奋英雄怒”节选 ④摘自《三国演义》卷首(罗贯中) (参考书目:⒈温瑞安、罗龙治等《金庸茶馆》(1~6册),中国友谊出版社 ⒉倪匡《技艺金庸》、《赏析金庸》,时代文艺出版社 ⒊陈墨《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安徽文艺出版社 ⒋张秀、李志英等《一个人的江湖——金庸武侠完全手册》,中华联合出版社 ⒌金庸《天龙八部》(1~5册),宝文堂书店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