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长寿夫妻 :幸福就是一起慢慢变老

 维正 2012-03-06

 

 
 
中国最长寿夫妻 :幸福就是一起慢慢变老 - tjmwxq - tjmwxq的博客
杨胜忠、金继芬夫妻,年龄之和215岁
中国最长寿夫妻 :幸福就是一起慢慢变老 - tjmwxq - tjmwxq的博客
经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认定,他们是中国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百岁夫妻
HideNewsPic();
  ◆ 长城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则为钻石婚。贵州省109岁的杨胜忠与106岁的妻子金继芬已经携手走过了90年的光阴,跨越了两个世纪,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已经215岁。经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认定,他们是中国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百岁夫妻。

  1  百年婚誓“背带亲”

  英国夫妇卡拉姆·昌德和卡塔里·昌德2012年1月6日欢度结婚86周年纪念日,家人以“两人可能是世界上存活于世的、结婚时间最长的一对夫妇”为由,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消息让远在贵州省黔南州老寿星杨胜忠和妻子金继芬夫妇的儿孙及其村民“不服气”,因为这对老夫妻年龄总和已经215岁,婚龄也已经90年了。当地干群忙着催促老寿星儿孙尽快抢报世界纪录。

  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驱车近3个小时,我们最终抵达通州镇党振村岩井组。坐落海拔千米之上的岩井组,初春的满山梯田透出片片绿意,云雾弥漫仿如仙境。穿过山间林荫小道,远远看见两位老人居住的房屋,那是一栋当地传统的木结构房屋。

  见到106岁的金继芬老人时,她刚去添猪食回来。“刚才我在喂猪,手还有点脏。”老人个子1.5米左右,拄着拐杖笑呵呵地招呼我们进屋坐。从户口本中可以看到这对老人的档案资料:杨胜忠1902年12月出生,金继芬(曾用名一栏写作“杨金氏”)1905年9月出生。

  杨胜忠身材高大,身子骨一直很健壮,从未得过什么大病,偶得风寒也就吃点感冒药,甚至喝几口烧酒就好,直至近年,老人家的眼睛和耳朵才开始不好使;妻子金继芬则十分健谈,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聊到开心处,老太太咧开掉光牙齿的嘴,呵呵笑了起来。

  杨胜忠、金继芬夫妇曾生育二子四女,老大早年离世,小儿子杨秀礼今年61岁,和老人住在一起侍奉双亲,内外算起来,这对五代同堂的老夫妻共有14个孙子、10个重孙。老人的孙子杨再林(杨秀礼之子)现年38岁,在中学当化学老师,孙媳妇在县法院工作,定居在县城,由于工作较忙平时很少见面。金继芬老人说,子孙们分散在各地,几十年来一家人很难聚得齐。

  问起年轻时的事情,金奶奶总是说“记不到了”,不过她对自己和杨爷爷的婚姻记得很清楚。据金继芬回忆,他俩尚在襁褓之时,双方父母便经媒人介绍订下了“背带亲”(当地俗称,也即娃娃亲)。虽然彼此听说过,但婚前并没见过面。杨胜忠没多想,只问了媒人对方家境如何。但金继芬却多了个心眼,在杨胜忠来她家帮忙做木匠活时,偷偷看了他一眼。

  金继芬17岁时,依约嫁给了大她3岁的杨胜忠。“他个子高样子也好,我跟家里人都很满意。”老人回忆起自己开始于上个世纪初的爱情故事兴致很高。不过,金老太太还是透露守了数十年的小秘密:成亲前,杨胜忠经常去帮她家干农活,为了在准丈人丈母娘面前“表现”,少女金继芬则害羞地掉头跑开。

  “第二年就结婚了,他用轿子把我抬回家的,礼金就是几件新衣裳、两对银手镯。娘家置办了两个柜子、一张桌子和四条板凳,就是我的嫁妆。”金继芬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兴致颇高,她说那手镯是假银做的,因为当家后要干农活,戴着手镯不方便,她就一直没再戴过,“家里穷买不起真的,我不怪他。”老太太咧嘴哈哈大笑。

  金奶奶说,建国后有一段时间粮食不够吃,夫妻俩就到山上挖野菜、树根填肚子。“有一次他在外面吃了饭,他爸爸还做好饭放厨房等他回来一起吃。我太饿了,走进厨房一下子把5个人的饭都吃掉了,他们只能吃山上的野菜。”说起这段掌故,老人呵呵大笑。金继芬老人说,虽然年轻时候日子过得有点苦,但是一家人都很勤劳,没有愁眉苦脸过。

  2  幸福其实很简单

  杨胜忠老人脾气好,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村里别人家的夫妻会吵骂甚至掐架,但这对老夫老妻从没有生过气红过脸,年轻时也会拌嘴,但也只是意见不合。被问及现在还拌不拌嘴,金继芬又哈哈大笑了:“他现在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哪里吵得起来咯。”大家谈笑之时,杨胜忠静坐一旁,看着妻子笑,混浊的眼睛里流露出安详、慈爱的神情。

  杨胜忠有一手很好的木工手艺,十里八乡的人都请他做房子、家具,如今居住的木房也由他年轻时一手建造,中国传统老式建筑,不需一钉一铆。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脾气。“爱讲笑话,大人小孩都喜欢他,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万年和’。”侄子杨秀其说。

  金继芬则是位贤妻良母,一辈子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她一辈子都对我好,现在还给我做饭吃。”杨胜忠对妻子充满感激。“我16岁就嫁给他了,他对我好,我就跟他过一辈子。”金继芬也咧开没有牙齿的嘴笑了起来。

  尽管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听力和视力逐渐变弱,彼此已少有言语,但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让他们充满了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彼此。

  几年前,通州镇上的人们还经常看到杨胜忠和金继芬老人到镇上赶集,每次都会到他家店里备盐巴、食油,或者碗筷、勺子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对于买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东西,他们两人还会“闹意见”,但每次金继芬老人都会听杨胜忠老人的。

  有时候,杨胜忠和金继芬老人用背篼背着稻谷和大米到镇上去换钱,再置办点生活用品,每次都是两个人一起去,“这么老了,还是分不开,挺少见的。”杨秀礼告诉我们,金奶奶比较开朗,有点大大咧咧的,杨爷爷老人比较沉默,但是性子执拗,两人少不了有拌嘴的时候。但生活里,金继芬老人通常都会迁就杨胜忠老人。

  一家五代也和睦美满,过年过节都会相聚。金继芬也总爱夸赞自己的儿媳妇“和气孝顺”。家人平时也会起些争执,但没人会放在心上。“偶尔为些小事吵几句,之后也就算了。”儿媳李绍芬说,一家人从来都很和气,公婆也待自己很好。

  “现在的日子好呦,我年轻时差点被抓壮丁,后来又挨过饿,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在老人印象中,与时代变迁有关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但他们还记得上世纪初用的是银元、大洋。也曾有一段时间,山里来了些外人,说是为了躲避战乱。“以前日子苦,衣服补了又补,这会儿老了有得穿了,又穿不了几年了……”想起过去,金继芬感慨万千。

  后来,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老人们听说村里有人到县城,甚至到省城打工去了。杨胜忠说,来看望他们的人很多,当地政府每月还给他们每人200元的补贴。“我们农村人懂得不多,但我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现在,我们老了国家会管我们,以前谁管你?这就是好。”杨胜忠说。

  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在村里办了二三十桌酒。虽然没上过学,也不知道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但老人还是非常高兴与自豪。

  “人活着就要干活,不干活就活不下去了。”每天一起床,金继芬老人就会烧开水、和玉米面和糠,提着超过10斤的猪食去喂猪。猪圈门约1米高,由4块差不多大小的木板围起来,每块木板有3斤多重。先卸下两块,再跨过剩下的半米高栅栏,拄着拐杖,走下4级阶梯,把猪食倒进食槽里。早中晚,一天喂3次。这是金继芬老人每天都要干的活。天气好的时候,她还会到菜地里摘菜。

  109岁的杨胜忠这两天还有些感冒。看到我们来,他只是乐呵呵地笑着说着,坐在门口逗小猫玩。“他爱睡觉,早上起来晒晒太阳,吃过中午饭就再歇一会,没事就逗家里的4只小猫。”金奶奶很健谈。

  3  世外桃源寿星多

  东晋文人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那里风景宜人,人们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不知山外世界的变幻。杨胜忠夫妇生活的党振村岩井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正如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房前屋后,层层梯田,盛开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成群的鸡在田园觅食,仿佛“世外桃源”。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能让人感觉时光流逝的,只有老人家堂屋里老式挂钟的钟摆声和老人布满皱纹的手。

  从少年夫妻到老来伴,这对双双超过百岁的长寿夫妻携手跨越两个世纪,共同创造的爱情婚姻家庭奇迹让人感到震撼!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他们自己的概括非常简单也非常精辟:“要天天干活”、“一家人要和和气气”、“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放宽心”、“要知足”。

  让杨、金夫妇长寿的“秘诀”,其实更重要的是心态:他们经历自清末以来朝代更迭的各个年代,但一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不论战火纷争还是十年浩劫,二人未受影响,始终过着无欲无求、淳朴简单的生活。

  他们和许多中国传统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很少出远门,甚至很少离开村庄。约50年前,嫁到河北的小女儿说服杨胜忠、金继芬夫妻到河北去看看,这一去就去了半年。这也是他们最远的一次旅行。“出了门才知道,咱中国真大,过了一天一夜,火车还没开出湖南省。”杨胜忠回忆起那次旅行尤为感叹。关于河北的记忆,金继芬老人好像就只剩下馒头和面条,“在河北吃不到大米,后来才慢慢习惯的。”尽管身体状况已不能做长途旅行,但金继芬仍希望,能和丈夫一起去一趟北京。

  嫁出去的女儿和孙女,每年过节都会回来看他们。金继芬老人说,每次女儿和孙女们回家,都会给她带吃的,花生、牛奶、鸡蛋等等。“我这衣服就是我小女儿给我买的。”孙子和孙媳妇曾想把二老接到县城里住,但两位老寿星还是习惯大山里的生活,不愿意去。儿子杨秀礼就留下来照顾他们,孙子孙媳常常会带好吃的回来探望老人。

  目前,杨胜忠老人是通州镇最长寿的老人。通州镇的村组几乎都在大山深处,除了杨胜忠和金继芬老人外,超过百岁的老人还有四个,是平塘县百岁老人最多的乡镇。除了百岁老人,超过90岁的老人也有30多位。

  通州镇长寿老人多,和当地生态环境好、水质好有一定关系。“当地村民把进村的大山叫做'扯草坡’。”陪同我们的党振村村委会主任陈忠说,由于山大、坡陡,没有修通公路前,村民到最近的集镇要翻山越岭,抓住山坡上的草借力前行。出人意料的是,翻过山头竟有一块平坝,平均海拔1000米,树木繁茂,空气清新,小溪清澈见底,宁静得只闻鸟叫虫鸣,几匹马在林间悠闲地吃草。

  在厨房里忙了1个多小时,金继芬做好了当天的午饭——米饭、蔬菜和腊肉火锅,香气扑鼻。由于满口牙齿都已脱落,她会把饭菜煮得很软。两位老人的胃口都极好,杨胜忠三两下就把两碗饭扒完,坐在一旁看大家吃饭。金继芬拌着辣椒慢悠悠地吃了两碗饭,媳妇给她盛上一碗鸡汤。“大米、蔬菜、猪肉是自家种养的,水是山上的泉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