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上道祖降以「修道」為題,供世人參理

 johntong 2012-03-14

無極禪化院院尊 太上道祖 降 中華民國100年10月20日

  歲次辛卯年九月廿四日

 

詩曰:
 
名利莫貪善業積。邯鄲夢醒早皈依。

欲脫冥府離煩惱。快快躬身履聖跡。


聖示:吾今日以「修道」為題,供世人參理。

  「修道」乃天下第一等大事,修道之士雖隨世應世,然修行宜克明道德,廣積陰功,因為道

德可以立己,陰功可以濟人。太上感應篇有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

當立三百善。」即是此理。

  人「無德不立」,欲立德,其最簡易下手之處,即在「行善」。故立德首先宜明辨是非善

惡,擇其善者而行之,不善者而改之;並能日日反躬內省,為善去惡,則自能進德矣!

然而修道者當須明悟:「身善不如心善,身德不如心德」,故行善立德,首貴乎存心,亦即是端

正心術。觀古之聖者所以為聖賢,千百年來少人能及者,不在於他們的高才博學之不可及,而在

於其心德現今世人不可及也。

  故行善立德,不應求人知,也不應邀名,更不可求報,求則下矣!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

豆,因果報應,歷歷不爽,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之差別。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謂「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故修道以

自然為宗,凡合於自然者即合於道,違反自然者即違於道。凡事只要一勉強,即墮於人道;而融

於自然者,即入於天道。所謂天人合一之工夫,即是教人凡事應「以人合天」,若能處處以人合

天,久而久之,人自與天相應。

  故立德入聖,首宜去一「私」字。因為人只要一存有私心,存有我念,則萬善皆假,萬事不

可成。故聖人常戒慎恐懼於此,以防私心自用,私智自謀,私利是圖。果若能把持此原則,自能

不為世間物欲所迷惑,也才能明悟至理,理明才能心正,心正才行善,行善才能立德;立德才能

入聖。立德入聖雖非易事,然而若能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一思一念,苟無所虧,眾善奉行,自

能圓滿德行,可入聖入賢也。

  人世間濟濟眾生,夙與夜寐,莫不醉生夢死,問其為何而生?為何而死?莫不瞠目無以對!

其實,人之為聖凡,全在於己;人之為善惡,全在於心。修道者當時時從起心動念處省察,

「私」念、「我」念是否仍然充塞心中,因為無「私」、無「我」方能進入善、惡不思量,純善

無惡之狀態。亦即無心行善而自然行善,無心不為惡而自然不為惡,且善惡之念皆泯之境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