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zjx一粒尘 2012-03-14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以块根供药用。别名孩儿参、童参等。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目前贵州省种植面积已达1500h㎡。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进行贵州省中药材种植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为了规范太子参栽培管理技术,制定太子参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规范,使太子参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太子参产量和质量。于2002~2003年在全省项目实施区对太子参发生主要病虫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探索无害化治理策略及防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1.材料与方法

     调查地点选择在遵义县、余庆县、黄平县、施秉县等地的太子参种植区。调查总面积150h㎡左右。从2002年3月开始至2003年12月结束,每隔10~15d调查一次,主要调查田间病虫发生种类,症状及危害情况,针对病虫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病虫发生种类

     在贵州省太子参发生主要病虫害有4病1虫共5种,即太子参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e)Fr]、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Srptoria sp]、太子参根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小地老虎[Agrotis ypslis Rottmbergh]。

     2.2主要病虫症状及发生特点

     2.2.1太子参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e)Fr] 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孢囊梗无毛,不分隔,有2~3次分叉,顶端着生1个无色的孢子囊。孢子囊长圆形或卵圆形。有性世代为球形黄褐色卵孢子。

     症状:主要为害太子参叶片,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为主要特征。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黄,病害发生多从外叶开始,逐渐向内叶蔓延。病斑发生在叶缘时,可使叶片畸形。霉层初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

     发生特点: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种株内越冬、越夏。春季越夏越冬的卵孢子随风、雨传播,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以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引起发病,即初侵染,植株发病后,从病部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蔓延速度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平均温度在16℃左右,病害蔓延较快,24~25℃易产生黄褐色枯斑。相对湿度80%~90%时,最适宜病原菌的侵入,蔓延速度较快晚。因此在早春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

     2.2.2太子参花叶病:又称太子参病毒病,病毒病病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一个毒株。病毒粒体为杆状。是太子参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太子参植株发病时,全株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有的叶片皱缩。病株块根变小,块根数量减少。

     发生特点:太子参病毒病以病毒粒体在病株块根中越冬,以病块根为繁殖材料(初侵染来源),常造成下年发病。病毒能靠汁液摩擦传毒和蚜虫传毒。

     2.2.3太子参叶斑病[Srptoria sp] 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分生孢子针形。

     症状:太子参叶片发病,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在病斑上产生颗粒状小黑点(分生孢子器)。

     发生特点:太子参叶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地上部份枯萎后,病菌又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开始下部叶片受害,逐渐向上扩展蔓延。在雨水多、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等条件下发病重。

     2.2.4太子参根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梭形,无色,多为3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球形,黄褐色。

     症状:发病初期,先由须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4月下旬至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块根带病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在太子参移栽后春夏季发病重,为害损失大。据余庆、施秉等地调查,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病重。根腐病的发生危害与地下线虫、根螨危害有关。在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等情况下发病严重。气温16~17℃时开始发病,22~28℃发病最适宜。

     2.2.5小地老虎[Agrotis ypslis Rottmbergh] 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地蚕等。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形成“缺窝断行”;以4-5月对幼苗危害严重。

     3主要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3.1使用准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A级绿色食口的农药使用准则,限量使用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

     3.2治理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保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的原则。以植物检疫为前题,农业防治为主体,优先采用农业栽培控害措施,强化物理防治措施,优化化学防治方法,杜绝高毒、高残毒、“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推广精准无害化治理技术,确保无害化板蓝根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生产优质板蓝根和农业产业调整保驾护航。

     3.3防治措施:

     3.3.1严格实施检疫检验,对从外地调入种苗严格实施检疫措施,严禁农业有害生物带入新区传播蔓延。

     3.3.2农业防治措施

     (1)培育无毒种苗。种子经0℃处理40天后播种,培育出不带病毒的实生苗。或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试管无毒苗。

     (2)择无病株留种。种子田,在地上部份枯萎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春播深翻土壤。

     (3)实行轮作,与禾本科植物轮作。

     (4)抓好开沟排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5)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或深埋。

     (6)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状苗,增强抗病力。

     3.3.3物理防治:在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期,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达到降低田间害虫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的目的;利用害虫对糖、酒、醋液的趋性,在糖醋液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糖醋液配制比例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在幼虫盛发期进行清辰田间人工捕杀幼虫。

     3.3.4化学防治:根据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特点,利用科学的预测预报方法,分析预测病虫发生动态和程度,确定防治适期,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1)太子参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及时用1∶1∶150~20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7~10天喷药1次,连续3~4次,喷药时要求药液喷到叶背。

     (2)太子参花叶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使用药剂:病毒A、病毒K等。在生长季节注意防治蚜虫。

     (3)太子参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使用药剂:用1∶1∶15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4)太子参根腐病:在块根栽种前种子处理,用50%退菌灵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5分钟,凉干后栽种。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使用药剂:用3%广枯灵水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5)小地老虎:①在危害盛期(4-5月),用炒香麦麸或菜籽饼5000g加90%敌百虫晶体100g制成毒饵诱杀。②用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在下午浇穴毒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