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鱼与送渔

 我很幸福wxl 2012-03-14
               善良所被善良误。送鱼足美食、贪心欲不止,反倒成恼多悲戚;送个渔杆虽礼薄收礼之人辛苦终生还感激,你好我好还和气。
    现实的事真的很残酷,那么不尽人意,那么不可思议的事真是越来越多。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和我哭诉,他从小贫寒,父母善良,在艰苦的年代里,母亲刚结婚就给带两个没父母的孩子,把他们拉帮大并至到参加工作。不过还好,这两个孩子有人性,不忘恩,对他父母始终很好,多少年后,他的父亲过世,他的的母亲得到了这两个没父母孩子的照顾,尤其是老大。他的母亲感动万分,含笑入九泉。并告诫她的后代,要知恩图报,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中,要行善积德,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
      我的朋友哽咽着。他说:他按着父母的足迹行驶着善良,可是他不懂送鱼与送渔的关系。他的父母走得早,没有给他留下一草一木,他在其亲属的帮助下,走向了婚姻殿堂,又经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他做了买卖,有钱了,可是,他还是省吃俭用。内衣内裤都常常打补丁,在吃上他更不舍得多花一分。可是他舍得给亲属大把大把的花钱,他的弟弟结婚他包揽,他的大哥车祸他发送,他唯一的大侄子花他的金钱他说他不想谈,他和大侄子 常苦口婆心,也不中他的意,他伤感他流涕,她的侄女读大学他资助。他不想得到他们什么实质上的回报,只要常有电话就知足。他最伤感的还是他的小弟,他给他小弟办了城镇户口,并安排了工作,他小弟结婚的事是他全权张罗与主持,钱财全掏那是必然的。如今他的小弟孩子都23---4了,他没喝过他小弟的一瓶酒,年节没听过其小弟的一句祝福和顾及,他的小弟还来他家闹过不可收拾的事,他舍尽脸皮给与平息。他说他的哥兄弟虽然都永远长不大,但他哪个都不舍得放弃。
     他娶个老婆,更是顾娘家的。老婆和他的家庭同样贫寒,他俩可称是门当户对。他们夫妇同甘共苦,靠着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开了自己的买卖,他们有了钱,两个人还是省吃俭用,穿衣打补丁,因为两头亲人都贫穷。他们两面的兄弟姐妹他们都要同时顾及和帮助。
     他的第一个妻外女在农村8岁主动来他家不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花了5千元给这个妻外女农转非落户口,并又给花了五千元安排了工作,因为家里有买卖,就把妻外女的工作至今还挂在那个很好的单位。这个外女28岁在他家出嫁,他给办置得很隆重的酒席,陪送的婚嫁超两万现金还不算,又陪送一个店子,库存也无代价给投进一万五千元,并把自己的房子也无代价给他的妻外女无息地使用数年,并给免了营业税数年,他把妻子外女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他还拿钱给妻外女的父亲盖过房子,娶了儿媳,都是无代价的,可是这个妻外女的父亲却不满足,却说他的女儿给他站了柜台卖了货,他的积蓄都是他女儿帮挣的,有他妻外女父亲的潜移默化,使这个妻外女对他们老两口,从孝心、惦记,到不冷不热。他说:他自己都不知怎样的面对自己的所做。他自愧如果压根就不让这个外女来,说:“人家嫁个农民队长顺垄沟捡豆包心甘又愿意,我省了钱省了力,自己开一个小店,何苦带来这么多麻烦事,惹得人家还抱屈。”
    他第二个妻外女是他又一个连襟女儿,在12岁时,他的连襟看第一个妻外女脱离了农村,并安排得很好,非逼他也给他代养一个小女儿。他考虑亲属关系,无奈也把这个野性孩子带家来,可是这个孩子,没文化,没教养,只知道玩,他的老婆苦尽心思调教,想把她培养成有文化,有素养的人,可是最终很失败。最终这个孩子和一个很贫困的吉林乡下男孩私奔了。这个孩子私奔之前没有预兆。他们老两口也给这个外女农转非落了户口,又花了5万元兑个店子,也准备做她的陪嫁,并把买卖楼都给她买了。可是,这个外女为了爱情私奔了。他老婆心软,心疼这个外女,总希望这个外女回来,照样想把要给她的店子和房子留给她,他拿钱派人到吉林好不容易找到这个野性孩子,可是这个外女已经把小孩生了。他为了老婆的心情和固执,他也不想让这个妻外女一失足成千古恨,无奈之下,他又一次又一次地同意这个外女拖家带口回来,可是,这个外女又三番五次地骗了他们夫妇的感情。
     他的第三个妻外女,也就是第二个外女的亲姐姐,是他上个世纪也就是1992年用一万多元钱供的大学生。可爱情的魅力使这个大学生和本农村一个赤脚医生结婚了。他们老夫妇感觉这个外女念了大书,卧在没开发的农村有些可惜。所以不舍得把第二个外女遗留下的店子兑出去,他老婆顾娘家呀,第二个外女虽然那样过分和不懂情理,但他老婆和他一样对亲人不舍不弃,有意让大学生夫妇来城里做生意,大学生丈夫,一口就答应来了,并殷勤之极,老两口欢喜,索性就把当时价值2万元的店子执照无代价地给了他们。这对夫妇没带一根草棍就住进了他的家里,第二天,就利用他的店子平地一分本钱没投就开始赚钱了。当时点了在库商品3万7千元,不到半年这对夫妇就把他们老夫妇前期替他们的投资的3万7千款赚出来了,并无息地还给了他,从此,这个外女的夫妇心术就变了化。如今第三个妻外女夫妇发了家,听说已有上百万,店子也成了串。从此第三个外女夫妇对于给他们当过根基的老两口开始不认识了。诽谤话塞耳底,一分钱面红赤,开张发货票税金得要几十(其实店里税务发票是已经统一定额上税的,开张发票再没有其他税金的),过年过节难想起,老人暗流涕,那能怨谁呢?
     我的朋友感慨地说:给得多自糊涂,喂得饱撑得心眼迷,一顿饭变希肯定吹鼻子。
     我这时有点变机灵:告诉他,他们没有错,错的是你自己,因为你送错了东西。送渔不送鱼,定会皆大得欢喜。我又想起那些先知太叫人敬佩了,因为人家怎就知道:“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的道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