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功用,妙在理中(人参在经方中的功用)

 lc1231 2012-03-17

人参功用,妙在理中(人参在经方中的功用)

(2011-01-18 23:31:31)
标签:

健康

分类: 本草应用

人参之功用,时医谓为补气,若依仲圣,却未必尽然。经方中用人参,大意有二:一、补阴液以止渴、止身痛;二、燮理中焦。补液之理,人多知之,暂且不论。理中之义维何?今当说之。
        一般宗日本古方派者,多依《药征》之说,谓人参治痞。的确,有人参的很多方剂都有痞满的表现,如三泻心汤、人参汤(即理中汤)、桂枝人参汤、旋覆代赭汤等,都有心下痞满(或心中痞)之症。但人参为何能治痞呢?
      考心下痞之证其因有三:一者热,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二者饮,如五苓散是;三者痰气,如旋覆代赭汤是。约束而言,只是一火一水。我们知道,太阳本气寒水,标气为阳,中见少阴君火。如果标热内陷心下,则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若寒水壅于心下,则是五苓散证。三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则是介于水火之间,太阳客热与水气同结于胃脘,姑且称其为水热痞。若历时稍久,客热已解,而水气结为痰涎,则成旋覆代赭证。我们应注意一个细节,三泻心汤与旋覆代赭汤组成类似,且皆治痞,但旋覆代赭汤却不名泻心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泻心二字,是专指芩连泻热而言的。细观论文,干噫食臭(生姜泻心汤)、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是可以看到明显的热象的。所以三泻心汤的痞满,主要是以芩连来治疗的。同样,旋覆代赭汤也是,此证是痰气痞,是以旋覆花、代赭石来消痰结、降逆气的。
        这几个有痞满表现的方证中,虽然都有人参,但人参并不是作为主药来治痞满的。我们再来细观察一下这几个证的兼见症状:如半夏泻心汤的呕、生姜泻心汤的胃中不和、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甘草泻心汤的下利日数十行,旋覆代赭汤的噫气不除。从中可以看出,它有共有的特点是都有脾胃升降失常的表现。这几证病程皆非久长,即使脾胃气虚,也不是特别重。所以说,人参在此处的功效并不是补气,而是协同诸药(姜、草、枣等)来调理中气之升降。
      如果说人参是大补元之药,那么何以仲师在《金匮》虚劳篇中并无一方以人参为君,来补虚建中呢?或曰:大建中汤不有人参乎?答:大建中汤所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也是用人参来调理气机而止呕的。可以说,仲师是宁可用黄芪来担负补气之职(黄芪建中汤),也很少用人参来补气的。即使在炙甘草汤中用参,也是补阴的意味居多。
        下面更举数例经方中用参之剂,以证此说非谬。
        大半夏汤(半夏、人参、蜜)治胃反呕吐;吴茱萸汤(吴萸、人参、生姜、大枣)治食谷欲呕,或少阴病吐利,或干呕、吐涎沫;理中汤治霍乱吐下;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治太阳病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干姜芩连人参汤治寒下、食入即吐;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妊娠呕吐不止;竹叶石膏汤治伤寒差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黄连汤(黄连、桂枝、半夏、人参、干姜、炙草、大枣)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小柴胡汤治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橘皮竹茹汤治哕等。
        从上例证中可以看出,这些含有人参的方剂中,中气不是上逆,即是下奔,失其协调。《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条文中有云:理中者,理中焦。意谓理中汤的作用在于调理中焦脾胃,那么在这四味药(参、术、姜、草)中,孰能堪当大将之职呢?毫无疑问,非人参莫属。
        因此,总结人参之功用,即是在中焦气弱、升降逆乱、呕利并作、心下填塞之时,调理脾胃气机,拨乱返正,臻于安治。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人参不是补,而是。如一国之相,一人之力岂能填众口之饥?但善治国者,使民自安耳。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