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麻杏石甘汤组方: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类别: 解表剂,辛凉解表
功用: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银翘散配方:
【组成】连翘一两(30g) 金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ag) 竹叶四钱 (12s) 生日早五钱(15s)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附录】:广东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防治甲流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介绍,该院在治疗甲流患者时,通过中药、漱口、泡脚,患者咽痛症状改善很明显,普通市民不妨试下这两个中药方。
漱口方:岗梅根颗粒30克、土牛七颗粒30克、桔梗颗粒10克、甘草颗粒10克。咽痛不适为主,每天1剂,加温水250m l溶解,用药液漱口。
泡脚方:麻黄粉15克、桂枝粉15克、防风粉15克。体温大于38℃者,无汗出。给予中药泡脚。中药泡脚,40~45℃药液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天2至3次。
注:热症的流感患者,可在感冒初期用冬瓜、陈皮、鸭煲汤。
寒症的流感患者,可在感冒初期用黄豆、瘦肉、姜片煲汤,半小时加入新鲜的苏叶、薄荷叶、葱段。
附2:
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发病有季节性,起病急速,症状长幼相似,传染性强,属于中医学温病中的“时疫”或叫“天行时疫”。
本病多发于春、夏、秋三季,因天气风雨变化,地之湿热郁蒸,而有利于疫毒滋生。如肺胃有热或生机旺盛之儿童,阳气偏盛或久病体弱之成人,因其正气不足,则疫毒易从口鼻侵入体内。
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为肺之门户,并外合皮毛。疫毒之邪,属于温邪,正如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讲:“温邪上侵,首先犯肺,逆转心包。”故本病初起首先犯肺,因而毛窍闭塞,内热外散不畅而高热。
肺开窍于鼻,故出现闭塞,清涕不止;肺之门户咽喉,亦现疼痛、红肿、咳嗽、咽干等肺为主之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肺热愈盛,由肺及胃,可现发热更甚。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口渴喜饮、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黄等症。如病毒不解,可进而传入营血,出现烦躁不安,以致谵语、抽搐等危症。热则病进,故本病进展快、发病急,病程一般有阶段性,易传染为其特点。
一、辨证治疗根据甲流的初发症状,病理演变,此病在辨证治疗上,仍以中医温病之卫、气、营、血辨治为宜。由于发病迅速,贵在早发现,早治疗。1.邪犯肺卫:症状:多见于发病初起,症见发热,恶风,汗出不畅,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喉痒痛,舌质淡红或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和桑菊饮化裁加减。连翘12g,银花15g,桔梗10g,薄荷6g,荆芥6g,牛蒡子12g,桑叶8g,菊花10g,杏仁10g,黄芩10g,陈皮10g,甘草3g。
热重者加柴胡10g,葛根15g,生石膏15g。恶心甚至呕吐者加藿香8g,竹茹8g,生姜3~5片。
中成药:可用银翘解毒片,或清热解毒口服液。
2.邪犯肺胃,毒郁气分症状:高热汗出,口干咽痛,肌肉酸痛,咳嗽气促,甚至咳嗽气喘,吐痰色黄,咯吐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方药:白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知母12g,生石膏30~50g(先煎),麻黄6~10g,杏仁10g,鱼腥草20g,牛蒡子10g,桔梗10g,柴胡10g,苏子10g,葛根15g,黄芩10g,花粉12g,甘草3g,川贝母10g。
如恶心呕吐,加竹茹10g,藿香10g。热结阳明,大便干结,数日不解,可酌加枳实10g,大黄10g。如兼湿热下注,大便稀溏,可加黄连8g,生苡仁30g,白叩仁10g。
中成药:可酌服葛根芩连丸。
3.毒犯营血症状:高热不解,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咽疼口干,头疼,干咳痰少色黄,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质暗红,舌苔黄或少苔,脉象弦数或细数。
治法:凉营解毒,开窍平喘。
方药:清瘟败毒饮和清营汤化裁加减,配服安宫牛黄丸。犀角6g(或水牛角3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5g,板蓝根20g,生石膏30g,元参12g,郁金10g,节菖蒲10g,葛根15g,银花20g,天竺黄12g,全虫10g,黄连8g,知母15g,甘草6g。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早晚各一丸,神志清醒为止。
4.恢复期治疗症状:身凉脉细弱,舌微红缺津,口干但少饮,食欲不振,少食则饱,身困乏力,头晕。
治法:滋阻清余热,和胃。
方药:沙参养胃汤加减。沙参18g,寸冬15g,石斛15g,生地12g,白芍12g,知母10g,花粉12g,陈皮10g,鸡内金10g,太子参15g,焦三仙各12g,菊花10g,甘草3g。
二、注意事项1.甲流为热毒之邪,侵袭人体,在病理上以损阴伤正为主。故在治疗用药上,始终忌用辛温解表为主之药物。正如叶天士所说:“保存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柳宝诒在《温热逢源》说:“温热未有不伤阴着,实其阴以补其不足,为治温热之大纲。”
2.麻杏石甘汤中之麻黄,为辛温解表发汗之药,但配生石膏即可,减其温而不发汗伤阴,只有宣肺平喘止咳之功。但生石膏用量必在麻黄用量三倍以上。荆芥偏辛温,仅可邪在肺卫时用,配辛凉宣肺、清热、透表之药,可促进病邪透表解肌而外出。
3.甲流危重者,如出现神志昏迷,有痰吐不出,或儿童不会吐痰,以及痰深而吸痰器不易吸出,常因痰阻塞窒息而死亡。急救方用:白矾5g,葶苈子15g,川贝母10g。水煎300毫升左右,用棉球浸药液滴入咽喉,可化痰成水状而防治窒息。
4.甲流危症出现神志昏迷,或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注意用安宫牛黄丸(天然牛黄制剂)内服,可达清神退热之效。
5.甲流出现危症抽搐,可酌加全虫、地龙、僵虫等熄风通络之药。
6.甲流如出现后期心衰,症见呼吸气短微弱。神志不清,大汗出,甚至四肢厥冷,脉细数欲绝等危症,可急输生脉注射液滴注,并内服(如不能口服可用鼻饮)参附汤急救回阳(红参15g,支付子15~18g)。
7.上方用量均为成人量,儿童宜酌减,均水煎2次服。
三、预防1.甲流流行季节及地区,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膏粱厚味之品。
2.桑叶6g,银花6g,白茅根15g,梨30g,水煎服每日一剂,作茶饮。
适用于口咽干燥、喜凉、肺胃有热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用。
3.黄芪15g,白术8g,防风3g,水煎服。
适用于老年体弱之人,儿童及青少年忌用。
4.山楂6g,银花5g,薄荷3g,冰糖3g,水煎服。适于儿童用。
5.寸冬10g,雪梨1个(切片),杏仁6g,冰糖10g煎服。适用于口干、大便秘阴虚之人,糖尿病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