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摘——《第二性》

 满船空载月明归 2012-03-18
要被人看成女人,就必须具备大家所公认的女性气质,而这种气质作为现实是既神秘又令人信服的。那么,这种气质是卵巢里的某种特质,还是柏拉图式的本质,亦即哲学想象的产物?

男人相信他的身体和世界的关系是直接的,正常的,认为他的认识是客观的,同时却认为女人的身体是障碍和禁锢,处在她所特有的东西的重压之下

物种把雌性置于奴隶地位,又因雄性的逃逸而惩罚了它。物种用暴力消灭了雄性

雌性为了物种的利益放弃了个体性,物种要求雌性作出这种放弃

在具有高度个体发展能力的物种中,雄性对自主性的强烈要求往往会圆满地得到满足,而在较低等的动物中,这往往意味着它的毁灭

如果女人所引起的敬畏可以阻止对她使用暴力,那么男性在肌肉上的优越性就不会成为权力的根源

他者——这是对抗主动性的被动性,是破坏统一性的多样性,是对立于形式的物质,是反抗秩序的混乱

衰落时期的罗马女人是虚假解放的典型产物,她在男人实际上是唯一主人的世界上,只有空洞的自由:她诚然是自由的——却没有结果

到了18世纪,女人的自由继续扩大。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这种自由仍是抽象的,消极的:几乎仅仅是用来寻欢作乐

在旧制度下,文化自始至终成为想有所作为的女人最容易接近的一个领域......除了女性精英,文化绝非是任何女人的属性,绝非是女性群体的属性

那瓦尔的玛格丽特写了许多文章,在反对放荡的社会习俗的同时,提出了一种感情神秘主义的,不过分拘谨的贞洁理想,这一理想把婚姻与爱情协调起来,以维护女人的名誉和幸福

普兰德拉巴雷在1673年发表了《论两性平等》。他认为,男人利用优越的体力去支持自己的性别,而女人则因习惯而默认他们的依附地位

18世纪,有些作家想证明女人没有不朽的灵魂。卢梭说:“......女人是为了委身于男人,忍受他的不公正而造出来的。”

奥古斯特孔德声称,在雄性和雌性之间有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根本差异,这使它们彻底分离,尤其在人类当中。女性气质是一种“延长的未成年状态”,这种状态使女人不具备“人类理想”,使她的精神衰竭

巴尔扎克在《婚姻生理学》中写道:“女人的命运和她唯一的荣耀就是赢得男人的心......她是一份动产,是男人的附属品。......已婚女人是一个必须把她扶上王位的奴隶。”大多数资产阶级女人都接受这种冠冕堂皇的约束,她之所以依恋她受到的束缚,是因为她依恋本阶级的特权。若是摆脱男人的束缚,她就必须为谋生而工作

傅立叶把妇女解放和恢复肉欲混为一谈,要求每个人都有屈从情欲召唤的权利,希望用爱情替代婚姻。他认为女人不是一个人,而只是在发挥她的色情功能

女权运动本身不是一场自主的运动:它部分是政治家手中的工具,部分是反映深层社会戏剧的附属现象

她仅有消极的自由,表现为放纵与挥霍

女人从未对世界实施过真正的支配权,对技术和经济也没有施加过影响,她们没有缔造过也没有毁灭过国家,更没有发现过新世界

环境对于每个女人都是障碍而不是跳板

若他把自己看成肉体,看成性,他就不再是一个有独立意识和完全自由的人:他陷入了这个世界之中,是一个有限的,易腐烂的客体

她利用自己的力量,并不是为了让超越这一勇敢的壮举贯穿于男人的社会并扩展到未来,而是为了通过分离和对立把男性拖入分离的孤独,拖入内在性的黑暗之中

蒙特朗宣称,女人的命运就是直接的生存;她凭着感觉生活,陷入了有限的存在,她有生存的恐惧,而且希望把男人也限制在这样贫困的状况中,她感觉不到超越的冲动,她没有崇高感

既然她只是贫乏和空虚,既然她的逻辑是幻觉,她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他从不在与他匹敌的人中以身试险,因为他不敢面对人性,所以他排除它

在女人身上得到的种种胜利,到头来是多么滑稽——《少女们》。蒙特朗向我们提供的价值和成就全都是可悲的滑稽表演

女人是英雄的消遣——尼采

男人所支配的不过是虚无而已,他自以为他正在攫取使他丰富的东西,实际上那只是幻念

只有对个人的独特性感兴趣,才能存在对多样性的要求

要“接受这个宇宙”,女人要比男人困难得多,因为男人自主地从属于宇宙的秩序

劳伦斯的男主角对宇宙的从属早已完成,并从中得到了这么多内在的确信,以至他们像任何高傲的个人主义者一样狂妄

没有地狱和罪孽,也不会有自由意志和拯救;当上帝从无中创造出这个世界时,他已预见到堕落与赎罪

可耻的激情,把永恒维系在昙花一现的虚无之上

男人能认识到他的肉身凡胎和可悲可悯是好事,他不应忘记他的来源和与之相应的死亡

害怕厌倦甚于害怕死亡

所有人都反对跌进人类已陷入的沉睡

保持着自身自由(尽管很空洞)的女人一旦找到了她们的客观价值,她们便会穿过情欲,上升到英雄主义

女人被导致在小事情上,或者至少在“一些仅有情感价值的事情上”引以为豪

爱欲以它得崇高性冲击了整个自然

她唯一的问题便是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上造就她配享有的命运

男人得以超越的行动和自觉的思想引起战争,带来愚昧,造成官僚体制和对人情的否定

他们的作品都期待女人的利他主义,按照孔德的说法,它既标志着罪大恶极的低劣,又标志着含义模糊的优越

男人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去减轻已成为女人生理命运的痛苦和负担

几乎没有哪种神话比女人神话更有利于统治阶级的了

巴尔扎克《婚姻心理学》,在所有所谓文民民族的法典中,男人都在法律条文对女人的命运写着残忍的铭文:但愿你能忍受软弱之苦

在男人身上,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并不存在裂痕,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在他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女人的独立成功却和她的女性气质相矛盾,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女人”,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客体,成为他者

拉福格:“自从女人陷入奴隶地位和变得愚蠢以来,自从她除了性别没有别的职业和武器以来,她就过分发展了这方面,并变成了女性......而我们容许了这种过分;她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是有用的......哈!这就是全部的错误所在......迄今为止,我们仍在用女人做戏,仿佛她就是一个玩偶似的,这种情况已经延续得太久了


女人服饰的含义是明显的:这是装潢,而装潢意味着出售

男人在婚姻中寻找的是对他们生存的扩大与证实,而不是纯粹的生存权

婚姻制度的目的,是让男女的经济与性的结合为社会利益服务,并不是要保障他们的个人幸福

没有自由就没有爱,就没有个性

蒙田坚持说,他从没有看见过比被注入美和色欲的婚姻更麻烦或更容易失败的了

巴尔扎克认为,对丈夫来说,问题不在于被爱,而在于避免受骗

利用所选的材料能够进行再创造世界的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也对他们居住的环境毫不在意

女人总是想把她的工作看做是目的本身

她身上之所以压着沉重的祸根,是因为她不能把握她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要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个家,就必须先在作品或行动中实现自我。男人对周围环境兴趣不大,因为他可以通过设计表现自我

普遍男人都具备推理技能,具备对事实和经验的感受能力,以及具备某种批判意识

思想对于他们是消遣而不是工具

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性,他倾向于夸大女性的无能

不管是否愿意,男性少年都要走上揭示责任,目标和价值的男性的生活道路

她托庇于已成为其命运的常规,重复变成她的模式

一种生活若是不能开辟未来,便会回落到空虚的内在性中

她缺乏使自己可能支配事物的技术训练

如果她属于从既定秩序中得益的特权精英,她就会希望这一秩序是不可动摇的,并且会在坚持这一欲望时格外不妥协

男人知道他可以建立不同的制度,形成另一种伦理观念,制订新的法典,他意识到他有能力超越现存事物

她的信仰是盲目的,在女人的心目中,强权即公理,因为她在男人那里所看到的公理,有赖于他们的权力

女人总是想去保持,适应和安排,而不是去破坏和重建,她们宁肯妥协和调整,也不愿意去革命

她看重内在的胜利,仍然是因为内在性是她的命运

她把她的魅力,她的机遇,归功于她的打扮,她的美丽

她缺乏真正的自尊

“忠告失恋者”专栏给予受骗妻子和被遗弃情人的劝告,充满了卑鄙屈服的精神

她采取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上,亦即平庸的道德观

她不能用专门的技术,合理的逻辑,确定的知识去把握这个世界

出于对整个公理体系的尊重,她应当同意(依附性);如果她不能同意,就否决了整个体系。但她不可能冒然走得很远,她缺乏用另一种形式重构社会的手段

男性的道德观念一旦涉及到“她”就会变成大骗局

当强迫一个性别或一个阶级处于内在性状态时,就必须为她提供一个进行某种超越的海市蜃楼

许多女人正因为什么也不是,才把自我膨胀到混同于一切的地步

表演自恋这部喜剧只能以牺牲现实为代价,想象中的角色要有想象中得观众来崇拜。一个迷恋于自我的女人完全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控制,她不关心与他人建立任何真实的关系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惑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