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

 满船空载月明归 2012-03-18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战国时期,人性问题成为百家争鸣中的重要问题。孟子在与各种人性学说的争论中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都有天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之所在,也是仁、义、礼、智等善的萌芽,而恶则是后天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孟子强调,天赋的善性是人所共有的,在这点上,尧、舜与人同,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自觉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道德完善的圣人;他大力提倡自觉修养,反对自暴自弃。孟子还认为,尽心、知性就可以知天,事天的途径就是修养心性,据此,就把“天”落实到人的心性上来。这样,对于天,不必去祈祷、占卜,不必外求。孟子的这些思想鼓励了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主体自觉性,同时也阻断了中国文化向宗教方面发展的道路,对于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其仁政学说中,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命题,发挥了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了得民心,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并且认为,保证百姓的温饱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基础。

  在修养方面,孟子强调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自觉精神,明确提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此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要“舍生取义”,提出了要养浩然之气,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提出了“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要自觉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等极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