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教育学(13)学校的服务

 乔乃强阅览 2012-03-20

   学校是谁的?对于那些人本教育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需思考的问题,他们会回答是学生的学校。但是,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或者说从上行下效的控制到基于人本的引出和导出,学校教育思想的演变实在艰难。研究美国教育的当代趋势,你会发现,中国现下的教育现实令人忧心如焚。在国际教育者的观念里,教育被认为是攸关国家存亡的根本。他们还认为,教育必须敢于从旧体系中突围,以学生为中心,顺其本性,任其自然成长、学习,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民主而放任的方式,在开放和自由的氛围里,让学生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本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尼尔,在他所创办的夏山学校甚至可以准许学生如果不想来学校,就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这所学校的管理是由全员会议来主导,这个会议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民主作风,人人平权,即便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也享有投票权。

  学校是谁的呢?如果回答是学生的,那么,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要思考我们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以此真正凸显和落实学校的主体。在我看来,学校如果是学生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就必须着手回答这样三个问题:第一,学生是谁?第二,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生态;第三,学生的权益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满足和促进他们的发展。

  实际上,我们有必要探讨人本进步教育者的一些理念实证,从中借鉴和吸纳对我们有益的营养。

  1、全语言教育。这是一套教导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主要特色是让孩子一开始就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和语意,而不是先了解作者是谁。当学习阅读时就真的那书本、杂志去读;当学习写作时,就真的让他们去写故事,甚至是写一本书。它强调让学生自由表达独立的想法和感受,虽然还是会教拼音、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但都是次要的。全语言教育被誉为语言教学的革命,他们的经典做法是:一旦孩子学会了造句,教师就会鼓励他们写作,鼓励他们付诸文字表达将真实的生活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全语言课程里,文法、标点、拼写等不会被拆成单独的学科,教师会在写作的过程中附带着教,就算孩子们不能确定是否能正确地拼出这个字,教师还是鼓励他们大胆地用,即便是无法正确地使用,教师还是鼓励孩子们造句和写作。其基本理念是,教师过多的纠正会让孩子们紧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扼杀创造力的发挥。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教育运动中最主要的两员主将的一对约翰逊兄弟——罗杰和大卫,他们的主张是孩子在小团体中彼此学习,而不是竞争。在约翰逊兄弟看来,在竞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会专注于输赢之争。然而,只有少数人会赢,大多数都是输家,竞争让孩子们其实只学会了一件事——想尽办法战胜对手!如果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赢时,他可能干脆就放弃了。竞争教学有几种假设:一是竞争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其二是竞争能促人奋发;再其次,竞争是有趣的。在约翰逊兄弟看来,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同学之间要密切合作、相互讨论、分享成果。它包含以下五个要素:相互依赖、各自负责、互相鼓舞、团队行动、集思广益。

 3、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教育者认为,弱势群体的孩子之所以会在学校里表现不佳,是由于体制的因素,而非天生的资质较差。基本上所有的美国孩子都读到了非洲裔美国人、希伯来人和原住民在美国历史上的角色和经历,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弱势文化的种族在他们自己的历史、过往及当代文化中,找回了他们的自尊。多元教育者还认为,学校必须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协助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出人头地。他们以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享有公平的待遇,以便能做好参与这个多元社会的准备。

 4、社会课程教育。社会课程教育是一系列以教师为导向的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安排着重于行为与社会的互动,强调民主、做决策时的共识,以及处理冲突时的技巧。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协助孩子发展出有用的社会技能,同是在课堂上营造出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开会规则中,规定:(1)、只要人来参与就好,其他的东西都不要带;(2)、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3)、要先举手才能发言;(4)、当别人发言时就先把人放下来;(5)别人在讲话时要专心听、身体打直。但并非所有的学校都赞成这样做。

5、适性发展的教育。这套理论的假设是孩子会依照特定的发展阶段成长,但每个人的进度却不尽相同。较小的孩子将赋予更大的自由度去探索和游戏,而不应该强调他们去参与课堂上的活动,如果学童在没做好充分准备之前就让他们介入教育,机会阻碍他们健全而完美的发展。教室里的小团体包括不同年龄的孩子。适性教育其实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教育批判意义。它的着眼点在于,认为小孩子绝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好像植物会从种子开始,发芽然后长出幼苗,进而开花结果的过程一样,孩子会依照他们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及时间表来成长。强迫学生来学习那些他们还没准备好的东西,只会害了他们。皮亚杰认为,每个孩子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天赋本能、基因模式决定的。从12岁,皮亚杰称为的形式运算时期阶段,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创造力,使之来建构具体事物的模式,推论更高深的观念,使心智达到一定的发展。

6、开放教室。教室的空间呗划分为几个分开的区域或者学习中心,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在哪个区域活动,以及他们想要参与什么活动,也可以在各个区域空间自由活动。孩子会很少坐在一排排的教室里听老师上课,甚至是从来就没有过。在越来越开放的教育观念中,教室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与此,学校正逐渐变为一个学习的时空概念,改造教室或者说改变课堂已成为直击传统教育学的前沿阵地,传统课堂已成为传统教育最后的堡垒。

7、多元评价。到底用一把还是多把尺子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旗帜鲜明地纠正教育质量这个词汇的传统教育学内涵,它实在不该是指仅仅靠纸笔和数据统计出来的升学率,而应指向于发展的过程。1983年,一项由总统里根所赞助的一个基金会发布了关于美国教育的报告——《危机中的国家》,这篇文章声称当今的公立教育令人伤心落泪: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学毕业生不会阅读和写作,更别提在社会上会有什么生产力……我在想,中国的众多教育机构,在每年发布的报告里,有几个敢于这样忧患国家、心系孩子?

  学校理应为孩子的生存、生活、生命负责,理应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在一所学校,假如校长的教育思想不是利用学校来控制学生,利用教师来囚禁学生自学和自身天然的创造力,那么,就必须对学生的权益、成长、能力和智慧负责任。我们必须学会自问:在我们学校,我们帮助学生营建了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生态?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滋养他们?我们给与了他们什么样的条件?我们的教育方法方法是否依然简单、粗暴、不近人情?

  传统学校学显然是以专制为目的来建构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学校的一切部门采取的所有考核手段说穿了就是控制和囚禁,那里没有激发、唤醒、点燃。如果从激发、唤醒、点燃、引导、辅助这样的教育意图出发,学校的部门设置是否应该变一变呢?如何变?我的建议是,学校至少应该成立四个学生中心:情感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业评价中心。四个中心基本涵括了学生在校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如何具体实施,或者说是否还可以以不同的词语替代,全凭自主。其实,当校长原本就没那么复杂,在我看来,这个角色的意义在于,必须围绕学生来研究和建构学校体系,并且敢于向深处开掘,甚至敢于做到极致,做到了学校也便有了特色!学校真正的特色,不是特在校长和管理者们的你以为上,而是特在学生们的他需要自成长上。须记住:再好的学校、再厉害的角色、再怎么声称对他负责,都不可能替学生学习和成长。你必须敢于把学习、生活、成长等等原本属于他的一切还回他,这就是教育,否则,你便超越了你的角色了,你便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屠杀!

  学校的一切管理者都必须清楚,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就是从角色出发,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我甚至以为,一切有为其实仍然属于人为范畴,而不为比较接近于自然生长。当然,你不可对立地看待我所倡导的有为和不为,不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该做该做的事,比如前面提到的营建生态、提供条件、创造文化等等。记住:学校的强势群体不可越俎代庖,肆意侵占和开发儿童神圣的领地,我们必须以自己的角色去捍卫儿童专属区 让学生生活在自己的角色和专属区了。我很欣赏这样的概述,角色即教育。角色一词,是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与角色比较相近的词汇应包含本色、本分、本职。

  那么,基于一所学校,它最主要的角色是校长(管理者)、教师(课程实施者)、学生(学习者),教育就是如何协调和处理这三对关系。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学校办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他们才智的屠宰场(夸美纽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