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性猝死的严重性及其预防

 suoban 2012-03-22

心脏性猝死的严重性及其预防

  (2011-09-28 07:47:44)

                                    心脏性猝死的严重性及其预防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最常见的原因。心脏性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原先的定义是症状发生后在24小时内死亡者。目前心脏性猝死的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为特征的因心源性原因引起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因心脏原因的死亡,被称为“心血管病的第一杀手”。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主要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因此,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很重要意义。 

 

                   心脏性猝死的严重性及其预防

                                 

    心脏性猝死有“先兆”吗?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呢?

    在“世界心脏日”前夕于昆明启动的第三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宣传活动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戴研介绍,最新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先兆”。 

    她介绍,许多心脏性猝死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患者对此应引起重视。 

    戴研介绍,从凌晨到上午10点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这段时间俗称魔鬼时间)。心脏性猝死发作时,患者主要表现有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一旦发生心脏性猝死,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就地抢救,病人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若超过5分钟仍未施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将失去生存的可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造成脑损伤,变成植物人。 

    另外,心脏性猝死的诱发因素是多重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或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心脏性猝死的诱发因素。

    戴研介绍,定期体检,戒烟限酒,选择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给自己减压,以及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熟悉家庭周边的医院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急救支援等,有利于预防心脏性猝死。

 

 

                                           

2011年08月09日的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