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应对男孩危机 上海“男子中学”课题立项

 bbbo 2012-03-23

制图邬思蓓

晚报记者钱钰报道

本报曾率先报道过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提议在沪上创办一所“男子中学”,作为解决“男孩危机”的特殊尝试。昨天,华东师范大学与黄浦区人民政府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确定的第一期合作项目中,关于在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办学创新可行性研究专项课题”位列其中,将这一设想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所“男子中学”究竟何时能与大家见面?该校已就“办男子中学”提出申请方案,并递交有关部门认证和审批。

【新闻背景】

“男子中学”课题立项

早在10年前,市八中学就开展了《构建按性别编班的办学模式,促进男女学生和谐发展》的试验和专题研究。而昨天“男子中学”课题正式立项,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实验,目的是优化男生的成长环境,提高男生的教育水平。 ”卢校长表示,目前,“男孩危机”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学校也希望通过开办男子中学这一实验,让男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为相关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为此,卢校长专门调查了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的15所男子中学,其中包括英国的伊顿公学、悉尼男子高中、美国圣马可男校等,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颇具特色的男校课程方案。卢校长强调,建立男校,并非是一味地把男女生隔开,而最重要的是引入符合男生成长发展的相关课程,作为分层教育的一种尝试。

那这所“男子中学”的研究目前进展到哪个阶段,何时能真正开办出来?有关部门表示,市八中学的确已就试点转型为“男子中学”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尚待研究和认证。

“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关于创办男校的担忧,其中最主要的质疑就是交往能力。 ”卢校长坦言,影响学生交往能力有四大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同伴和学校氛围。 “交往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学校,今后,我们会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男生的交往能力。”卢校长说,男女之间的交往与男生之间的交往都很重要,学校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认同观念。

【鼓励派】 男孩危机亟待寻找解决对策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也大声为“男孩”叫屈,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根据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其中5000万属于差生,而5000万差生中80%是男生。

“我还调查了沪上七八所高校,发现上海高校新生入学男生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不少‘娘子军班’。 ”王荣华呼吁,积极探索建立新评价机制和教育模式,调动每个男生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创办男校的做法,王荣华表示,他并不反对,鼓励积极尝试。 “作为一种实验,试一试也无妨,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良方’。 ”王荣华说。

至于有人担心,单一性别的学校可能会影响男生的社交与身心发展,王荣华认为,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归有利有弊,“我们要认识到,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男孩危机的趋势在教育领域蔓延,确实该拿出些措施应对。至于弊端,则可尽量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小。 ”王荣华说,国内外都有过不少男子中学的成功范例,不能因为现在有不同的看法就丧失了改革的勇气。

【反对派】 独生子女更要重视性别融合教育

对于创办男校,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则持不同的观点,独生子女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更应该强调性别融合教育,单纯的男校或女校不符合国际性别教育的平等化趋势。 “独生子女本就没有兄弟姐妹,再进入一个单一性别的学校,没有了这种角色扮演,我担心到时候他们连恋爱都不会谈了,甚至缺少一份爱护女性的承担。 ”

除此之外,在杨雄看来,“男孩危机”并不是因男女同校学习引发的,而是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 “比如说,男孩在学业成绩上不如女生,是与目前的教育体制与考试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的,男女是否分校教育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评价机制和教育方式。 ”杨雄表示。

在男女混合教育的“主流”下,单性别教育是否能被家长所接受呢?昨天,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对于是否会送自己的孩子进单性校园,他们则表示持观望态度。“社会上的环境就是有男有女,我们希望学校的环境亦如此,才能更好地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毕竟孩子一天要在学校呆上近十个小时,总是对着同性,是否会产生社交障碍。 ”家长姚女士说。

【中立派】 创设与异性交流、接触社会的机会

“从心理角度而言,混合学校接近真实的社会状态,更有利于性别角色的形成。”心理学专家、市教科院研究院吴增强认为,纯粹的女校男校或者混校,其实就是让孩子选择同质性参照群体或异质性参照群体,形成对自我的重新熟悉。一般来说,异质性参照群体更好,因为孩子可以在性别的差异、冲突、反差中,反复互动不断调适,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

“创办男校的这种实验,我认为可以试一试,摸索一些男生教育的规律,上海目前有女中、男女混合高中,现在再加上一所男校,也是推动教育多样性的尝试。”吴老师表示,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单性学校在教育水平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或劣势。 “男校到底对男生的性格发展产生怎样的推动,是否会对男生在异性相处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妄下定论,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单一性别学校影响社交能力的问题,吴老师表示并不担心,“一些军事院校、工科学校里,很多班级都是清一色的男生,我看他们的社交能力也没有受到影响嘛! ”

此外,心理教师张静建议,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提供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与不同的学校结成对子,联手举办一些男女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给予男生更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可以开设一些沟通和心理课程,增加男生的活动量,帮助孩子了解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通过心理课,培养勇敢而不莽撞;宽容而不狭隘;尊重而不自私的男生,学会同性及与异性交往的礼仪。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