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昵称1313463 2012-03-26
自然界的规则是优存劣汰,在进化中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在以相当智能的方式演变。

腐肉狮子不能食,但秃鹫和鬣狗能食。眼镜蛇有剧毒,但獴能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无论出现什么样新变化,在缓慢的进化中,都会出现另一种变化来克服它,能够克服的生存了下来,不能克服的消失了或者改变成另一种生存方式。

植物为了对抗其他生物对其的食用,或进化出各种各样的生存手段。对付哺乳动物,它产生毒素,对付昆虫,它产生BT蛋白。动物为了对抗植物的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免疫BT蛋白的昆虫,就会产生免疫毒素的哺乳动物。BT蛋白就是毒素的初始模型。但是,自然界动物的这种适应性变化极其缓慢。哺乳动物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其有更强大的免疫性和适应性。哺乳动物由于结构复杂且是优存劣汰的结果,所以能够适应最多的毒素,能够适应最宽泛的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等等。其他低等生物就单物种而言,对温度,湿度,毒素等等的适应性是极窄的。比如蛇单品种的分布范围极窄,而单品种的哺乳动物分布范围远远的超过了单品种蛇。

基因作物利用的就是自然生物进化速度极慢的特点,通过基因的改变,达到抗病抗虫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抗病抗虫基因作物的发展目的就是解决农药问题。增产作物的目的是解决化肥问题,通过基因的改变来改变植物吸收养料的功能,提高太阳能转化率。

我们不能说,腐肉对鬣狗有害,我们不能说BT蛋白杀虫剂对哺乳动物有害。科盲们硬要说杀虫剂对哺乳动物有害,那也没办法,脑残嘛。

基因作物的方向太广,作用太多。很多方向上,人类目前的认知还不能掌握。生命体的最初构成是蛋白,然后进化到病毒,再然后是细菌,然后是植物、低等动物、高等动物。基因的改变就是达到了蛋白改变这一级别。鉴于很多方向上未知,所以基因作物的发展应该极其慎重,但在已掌握的抗病(即抗细菌)方向和抗虫方向则可以推广,在增产方向,应该缓行,在跨物种基因改变上则应该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基因作物的某些方向有巨大未知危险性,但不能因为这些方向上的问题,就附带否定抗病抗虫方向上的发展。人工生产出带BT蛋白的高产植物,只是加速了进化。要等自然界产生这样的植物,可能要等几百万年。科学发展的目的就是在已知领域改变自然。硬要说BT蛋白有害于哺乳动物,只能说是白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