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花生产业现状分析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7
1 山东花生产业发展优势

  1.1生产优势

  花生是我省四大农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棉花相近,是山东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

  我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自然条件好,适合优质花生生长。所以生产出的花生品质好,色味佳,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优质花生产地。

  山东花生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农民科技意识强,种花生的积极性很高。由于农民从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获得了利益,所以花生新品种、新技术非常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些成果技术的推广速度显著的快于其它省份。

  花生种植广泛,全省17地市都有花生种植,种植面积大、总产高,多年来花生总产一直位居全国第一的位置,是我国生产花生最多的省份。

  1.2 技术优势

  1.2.1 育成推广品种数量多,更新快

  1982年以来,山东选育并通过审定或认定的花生品种有45个,审定或认定品种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品种在全国的应用处领先地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2005年统计,全国花生播种面积前10位品种中,山东育成的有7个,占10个品种播种面积的60.1%,占全国花生播种面积的27.3%。

  1.2.2 生产技术先进

  长期以来,山东花生科技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花生高产栽培、旱薄地种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绿色食品花生生产技术、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先后得到推广普及,其中花生高产栽培和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山东春花生就突破500公斤高产,到90年代麦套花生和旱薄地春花生也相继突破了500公斤的亩产。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花生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优质栽培生产技术研究,制定出适合北方地区花生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规程,并在出口地区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为确保山东出口花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得益于花生新品种选育成就和较高的生产技术研究水平,多年来,山东花生单产一直居全国首位,“九五”平均为244公斤/亩,“十五”平均为252公斤 /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公斤。花生生产技术不仅在本省推广应用,还辐射到整个北方产区,带动了全国花生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

  1.3 贸易优势

  山东花生历来呈现供销两旺局面。花生加工出口厂家很多,榨油、食品加工、出口量都很大。食用花生油是山东人们的传统习惯,山东拥有“鲁花”、“龙大 ”、“长生”等品牌花生油,除满足省内需要外,还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及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素有“山东是个大油库”的说法。山东也是最大的花生出口省份,由于花生出口的拉动,近20年来发展起了一大批花生加工出口企业,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仅山东莱西市(县级市)就有花生加工出口厂家60多个。由于所产花生品质好,深受外商青睐,“山东大花生”、“旭日”型小花生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山东花生几乎销往全球,在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大洋洲的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

  2 山东花生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生产方面

  2.1.1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短缺

  山东选育花生新品种不少,但榨油专用、加工出口专用型优质品种并不多。以花17、鲁花10号为代表的传统出口大花生,由于生育期长,抗性差,产量低,目前生产上面积大大减缩;以白沙1016为代表的传统出口小花生,已有40余年种植历史,目前仍是山东出口的主要类型,由于产量较低,面积仅50万亩左右,远不能满足出口及加工的需求。现有的海花1号、鲁花11号、鲁花14号等主栽品种占山东花生种植面积的60%,这些品种的果型、粒型、外观及内在品质不符合出口及加工要求,其营养价值、加工品质、耐贮藏性都不是很好,也非榨油专用品种。

  2.1.2 原料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不合理施肥、用药及不适当地应用生长调节剂(B9、矮壮素等),田间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原料中不时被检测到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超标。

  2.1.3 生产上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

  多品种交叉分散种植,形不成区域化的布局,结果造成品种混杂退化,多品种混收、混储,对花生加工出口非常不利。

  2.1.4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山东虽然推广了很多新技术,但推广、宣传力度不能满足整个生产的需要。地区间技术推广应用很不平衡,有些地区,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如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是当地花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2.2 流通贸易方面

  2.2.1 花生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花生加工、流通环节上依然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真正的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一体化,加工企业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发挥真正的龙头作用。

  2.2.2 深加工利用不足,产业链条短

  山东花生制品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出口也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花生制品生产方式落后,加工产品档次低,效益差。

  2.2.3 制品的安全性问题

  山东出口花生制品中每年都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含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因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多次被欧盟国家采购商退货,日本检出丁酰肼超标的有多个批次,出口澳大利亚的花生曾被检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

  2.2.4 出口经营秩序有待理顺

  目前山东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的花生加工厂为300家左右,而实际上从事出口花生加工和经营的企业约在1000家左右。各企业为了本单位利益,纷纷以低价抢拉客户,无序竞争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价格逐年下滑。结果是出口量持续增加,从1997年约20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约70万吨,但出口价格持续走低,出口效益持续下降。

  3 加快发展山东花生产业的策略

  3.1 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3.1.1调整育种目标和方向,选育高质量的新品种

  山东花生育种目标应从高产为主兼顾优质、抗逆转向高产、优质、广适性并重的方向发展,注重选育有特色、有突破性的品种。选育受国际市场欢迎的兰娜型和超大果品种,选育适合油用加工的高油品种。

  3.1.2 栽培技术研究要向生态、安全、环保方向转变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受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制约限制因素很多,因此必须改变花生栽培和植物保护研究策略,强调生态安全、营养保健、资源节约、高效环保的新理念。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要研究不同种植方式花生高产生育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研究有机食品花生配套栽培技术,深入研究花生黄曲霉毒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技术。

  3.2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

  3.2.1 加速推广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

  根据市场对花生品质多样化需求,要重点推广食品用、榨油用、出口专用新品种。如榨油型品种籽仁含油量>55%;食品用花生蛋白质含量>30%,低脂肪,高糖分,口感好;出口专用花生果双仁率高、大小均匀一致,耐贮藏性好,油酸/亚油酸比值大花生在1.7以上,小花生在1.5以上。

  3.2.2 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目前市场对花生及制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技术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应用标准化保优生产技术,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收获、贮运、初加工环节严把质量关,提高花生原料和制品质量。

  3.3 实行区域化布局

  3.3.1做好区域布局规划

  利用山东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习惯,建立不同的花生生产区域带。根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花生专家建议,可划分以下产区:一是鲁东出口花生区,主要包括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二是鲁中南油用和加工区,主要包括日照、临沂、泰安等;三是鲁西油用花生区,主要包括聊城、菏泽、德州等地区。

  3.3.2 建立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

  做好基地建设是确保花生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克服多数花生绿色基地名存实亡的倾向,必须完善“企业+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建立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做到企业和农民双收益。

  3.4 健全行业组织

  与花生行业密切相关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正在初步发展阶段,山东很多花生主产县市认识到农民合作组织在未来花生产业发展和为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不管是在数量、规模、还是管理上,都跟不上花生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应在主要生产县市和地区,在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花生加工企业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成立地方花生行业协会,定期举办会议,讨论议定和发布种植计划和市场行情,举办专家讲座和花生论坛、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协会加强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等。

  健全花生行业组织,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实行自我管理、科学管理,理顺与市场、与企业关系,争取发挥更大作用。在总结各地花生协会经验的基础上,成立省级花生协会。

  3.5 提高深加工水平,实行加工增值

  要进一步加大花生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力度,使花生产品加工业向现代花生食品制造业形态转变。如花生冷榨高产制油工艺的研究,花生蛋白科学利用的研究,脱脂花生食品的研究等,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花生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节约能源,延长花生的产业链条,提高花生产业附加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