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沁香一瓣 编者按:作者将“干爹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阐述,穿插了大量史证,为自己所要立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综观全文,作者评古论今,在不疾不徐的阐述中自然地倡导了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不由自主对被“异化”的干爹文化进行反思,进而对社会进行凝思,巷陌之言,亦有力量! 不久前,有关报纸和网络对纷传的“干爹门”事件中的某些人进行了热评和热炒。于是,各种有关“干爹文化”的声音也雀然响起。“干爹文化”到底起源何时?是从皇城开始还是从平民百姓始行?成为了人们探索和追寻的话题。 其实,有关社会上认干爹、干妈的事不是今天的新发明和新鲜事,打开岁月的记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独居特色的“干爹文化”是有着悠远历史的。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干爹文化”,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已经有了。《诗经》有记载:最早的便是周文王姬昌。传说中他一生有100个儿子,其中99个是亲生的,第100个就是“干儿子”。西汉时期的15个皇帝中,“干儿子”继承皇位的就有7个,约占了二分之一。到了宋代,宋仁宗,宋高宗、宋宁宗、宋理宗等皇帝也都把皇位传给了“干儿子”。明代的嘉靖皇帝也是“干儿子”出身;清代的光绪和宣统皇帝也都是“干儿子”。中国几千年的“干爹文化”大多是从皇族开始的,当然民间百姓中亦有。是“干爹”利用了“干儿子”还是“干儿子”利用了“干爹”?除了认干儿子外,古时还有认干女儿的。那么干爹和干女儿之间的关系是有钱有权者之间的关系还是清贫中的互相结缘,又有了不少说法。 据有关研究者考证:首先,历史上的“干爹”与“干儿子”的二者关系。大多是与“姓”为核心的,被认为“干儿子”的一般大都是不改姓名的,但也有随“干爹”的“姓”改名的,所以“干爹文化”其实就是近如父子、亲如一家的准父子或亲父子的关系。 三国时,骁勇的猛将吕布曾拜董卓为父;汉末曹操的父亲傍大太监当了其干儿子。父亲有傍,曹操得益,20岁时就做了个郎官,之后又提拔为洛阳北部尉,要不是靠其父亲的福,曹操年纪轻轻哪来这般飞黄腾达。 在一些古典和武侠小说中,“干爹”、“义父”、“师傅”的踪影几乎无书不写,除董卓与吕布外,欧阳锋与杨过,谢逊与张无忌等等都是有目共睹。至于“干爹”对“干儿子”的利用,“干儿子”对“干爹”的依赖和背叛,他们之间翻云覆雨的戏剧故事,是小说所不可或缺的悬念和插曲。 那么女子从何时开始认干爹成为“干女儿”的?据资料显示:称呼“干爹”、“干妈”的也不是今天的新发现。汉王昭君出塞前夕是普通的一名宫女,出塞前夕也是以皇帝的公主名义让她出嫁随行匈奴的;三国中有美女貂婵和司徒王充也是义父与义女的关系,这其中的缘亦颇具故事性和戏剧性。 有故事记载:五代十国时有皇后刘玉娘拜干爹张全义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相传刘玉娘出生贫穷,从小随父亲以乞讨为生。后来在战时父女失散,刘玉娘因为人长得清丽而入了唐宫当了宫女,后來得宠成为妃子。唐灭梁后,唐庄宗称帝,刘玉娘为争得皇后极力隐瞒自己的出身,谎称父亲是名医已亡,得到了唐庄宗的百般宠爱,就在皇上准备立她为皇后时,失散多年的父亲來到皇宫外面寻找女儿。刘玉娘不认亲生父亲,令守门的卫兵用乱棒把父亲打走。其父大哭:“女儿不认亲爹,天诛地灭呀!" 刘玉娘当上了皇后之后。一次,她和唐庄宗到河南尹张全义家游玩,张全义不仅献上金银珠宝,而且又办了丰盛的酒席款待皇后,刘玉娘出生贫寒,见张全义家财万贯,贪财心起,执意要拜张全义为爹,唐庄宗只得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刘玉娘俯身下拜,叫了张全义一声"爹"。可见,干女儿的故事中还真有爱财如命的皇后。看来财富与干女儿自古以来有纠缠,还与权贵和财富相融。 历史为“干爹门”留下了千奇百怪的故事。在旧中国,“干爹文化”还一度演绎成拜“老头子”的把戏,“老头子”就是“父亲”的意思。当年上海滩上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他们为左右自己的势力,收认一大帮子孙,为形成自己的势力摇旗呐喊。所以“干爹文化”其实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的。我们且不谈将相皇族、强势的事,就普通百姓中的认事而言,回忆起来也是挺有民俗文化风味的,尽管其中内含着少些迷信的色彩。 “干爹文化”在普通百姓中也有其传,他实际上是流行于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北方叫“认干爹”和“干妈”,南方则是“认寄父”、“寄母”,“义父”、“义母”,在上海和江浙一带俗称“认过房爷”和“过房娘”。小的时候,常常听到和看到农村里就有人家认干爹和干妈的新闻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成立于婴儿时期。拜认这种干亲关系一旦形成,会终身保持。但也有长大后孩子好奇在口头上叫叫隔壁邻居的,这是被称作为临时性的干爹和干妈,一矣什么时候不叫了,这门干亲也就名存实亡,不了了之。认干爹干妈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逐渐形成。七十年代后国家倡导计划生育,倡导“只生一个好”后,农村也和城市一样,家家基本上都生一个孩子,且不伦是男女。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有个亲戚走走,有个朋友可交,又为使逢年过节来来往往更热闹一点,就让张三的儿子叫李四为干爹,李四的儿子叫王五为干爹的,或者王六和王七认了干女儿的,形成了一张隔代亲变作和村民变干亲的网络关系。 记得在拜干亲时,一般要选择一个吉日举行仪式。届时,除了双方先后择日准备丰盛的酒席外,还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孝敬干爹、干妈的礼物。干爹和干妈还要送给干儿子、干女儿的珍贵东西,其中的金边碗和玉筷子是不可少的,寓意是“金玉良缘”称心如意。除此之外,还要请人在碗上凿上一句吉利的话和干儿子或干女儿的姓名,还要送给孩子一把长命金锁片。另外,还要买一套小孩穿的漂亮衣服和裤子,鞋袜、帽子,还有孩子爱吃的食品和糖果等。摆宴请客的目的不仅是两家人成了过房亲而庆贺,而且要让被认的和认的双方家族和亲戚都知道有了这门新的亲戚关系,讲得透一点就是认证。此后,逢年过节就来往不断,欢喜无限。当干儿子和干女儿长大后有了工作后争了钱,那么从这时起,每年逢年过节都要给干爹、干妈送礼。做干爹、干妈的当然也会回赠一些自己认为可送的礼物。 二是在特定情况下认亲。如村子里某某家里的孩子生下来后就经常性的生病,而且是隔三差五地上医院看,常有反复的。这时,就有家里的老人就会去请瞎子算命先生为孩子算个命。如果算命先生算出有关的属相与父母的不相合,病除需要找个属虎或属老鼠的过继一下时,有孩子的人家就会打听村里哪个青年或妇女有谁属虎和属老鼠的,如果打听到了,就委托他人连夜去说亲或者由孩子父母亲自己上门拜谢,说明情况,一般对方都会同意。这样,孩子的干爹和干妈就认定了。认干亲的仪式上,孩子要有礼貌地正式向干爹和干妈磕上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和“干妈”,大家欢喜即算完成。若孩子幼小不会叫人,干爹和干妈还要抱着孩子拍照,给孩子戴上长命锁,富有极为浓烈的风土人情味。虽然其中带点迷信色彩,但也是一道农村的“拜干亲”的靓丽习俗风景。 三是权钱富裕间的认亲。在村里,比如你家富得冒油,其男人是大款;我家的男人是有实权的某单位领导,为了便于来往,于是双方就在你来我往中提出认干儿子或干女儿。于是就请客吃饭,让大家知道两家己攀上亲家,然后向村宅每户人家分送米糕和糖果,其中奧秘可想而知。这种干亲被说成是有钱人的攀亲,是大门对北窗的关系。是特定环境中的“干爹文化”的伸延和发展。 四是村里有人结婚后一直没有生孩子后认亲。结婚后随着年龄增大,没生孩子但又不想领养一个,到了四十来岁,自然想到了老有所养的问题,想到年老的时候有人服侍照顾,〔现在有了养老保险就好了〕夫妻俩就决定在村里认干儿子或干女儿,这时认的干儿子和干女儿可以大一点,一般在十来岁左右,愿意并肯叫人。如果谁愿意,也可以改姓随从入门,可以直接继承其财产,以后等到老人临终时就要像亲儿女一样,帮着送葬和戴白帽子尽孝等,一切都要按乡俗承担,以后的每年点香火祭和上坟也由干儿子或干女儿来办,很有民间的文化习俗风味。 五是为了婚外恋而密认干亲的。这确有这样的人和事,那时农村里很传统,村里双方的男女之间如果经常外出一起开会,骑着自行车一起进进出出的,人们就会指指点点的议论起来。有的人或是在夜间的农田里出轨了,为了掩盖亲密的一段事实,防止双方家庭中丈夫或妻子的嘲骂或反对,不让村里人在背后闲言碎语。男女双方就想个办法悄悄约定,把一方的孩子过继给对方,攀成了干亲。这样,双方来来往往的就不怕人言了。当然,也有人以攀过房亲后男女双方突然热恋起来的也有,曾有人在帐子里被老人捉个正着,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是坦荡的,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所以在农村,有的人家怕惹麻烦不愿意认亲的也有。 “干爹文化”不仅农村里有,而且城里也有。反正,只要合适的认为可以去做的都会存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禁止的都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事。那么为什么事隔三十多年后,当人们抬头细看这些习俗文化时,发现如今认“干儿子”的好像是已经很少了,而认“干女儿”却多了?据分析:这是因为认女儿比较贴心,认干儿子在小时候很好玩,但长大后待干爹干妈好不好还是个未知数,还要看其干儿子老婆的态度如何,否则就是一生的希望和努力变成一场空。这也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遥看今天娱乐圈里的女星和美人,她们的刻意完全已经超越了民间习俗,忽然蹬开了幼童和孩子时期认干亲的传统文化特点,变成了由成人女性去认年龄像其爸爸或爷爷辈的有财有权的人当“干爹”,自己便顺理成章当起了“干女儿,”她们习以为常打扮时尚地陪着“干爹”出入商界和会场,开着宝马车到处显耀扬威,游览胜地,尽显风采,成为了一种在人们眼中很不入眼的别扭时尚。充满着复杂、迷离、古怪、爱昧、闪躲的奇事……仔细琢磨,我们会不难发现,如今在这些“干女儿”主导下的中国“干爹文化”,已经违背了传统的许多作法,在形式和作法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 “干爹文化”走进了娱乐圈,又悄然从娱乐圈蔓延到“半娱乐圈”——即“认爹”的往往是娱乐圈或准娱乐圈中的人士,而“当爹”的则是有权有钱的人物。随着一个个“干爹门”的不断涌现,当代中国“干爹文化”中的“干爹”已失去了干爹的原味。 有人用打油诗讽刺这样的“干爹”和“干女儿”:一代亲,骨肉情,肩靠父亲是真情,干爹亲,说不清,美和钱财攀成亲…还有顺口溜:如果女儿躺在父亲怀里,那是血脉相融的可爱;如果女人躺在“干爹”的怀里,那是“干爹”喜欢的浪漫……叫一声“干爹”就是为了发嗲,为“干女儿”撑起荣耀富贵,为的是捧来一床干柴,点燃起一团燃烧的烈火……入木三分地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干爹”和“干女儿”进行了画像。这虽然在社会上是极少数的事,但读后却很发人深思。 有人说:小孩时认干爹,这是父母之约,从小开始叫声“干爹”无拘无束,非常自然。但一个二十多岁的未婚女孩,或者已经有了对象;或者已经结过婚的女人去认一个比自己的父亲还老的人当“干爹”,这到底是为了啥?这到底图的是什么? 揭开其中的私密,原来都是为了名和利。有人这样不客气地说:“干爹门”中的女人认“干爹”,叫“干爹”其实只是一个借口,为了自己可以丢爹娘。娱乐圈需要的是抬与捧,捧要靠有经济实力的老男人,老男人有资力,有财富,可以为你一掷千金。但是老男人不会是很傻,他需要小女人为他献媚和亲昵,老男人的最爱是希望偷吃到嫩草,那就是你的需要变成为我的愿望后一拍即合。 在快乐之时,“干爹”和“干女儿”共同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一是怕银发老婆知道了缠闹不清,二来怕张扬出去名声不好。最后抬出历史上有过的“干爹”和“干女儿”的样本,来个古为今用十分妙哉。“干爹”从此名正言顺地有美丽“女儿”常相伴,尽管还听到有人还在背后说“人老心花”但心不谎。即使银发老婆吃醋也只能莫名其妙地在背地里长叹。 当然话还说回来,在生活中,许多事情也不是千遍一律的。如果有年轻姑娘看到某些老年人生活上有点什么不便的,且子女又不在身边的,邻里之间可以主动帮助照顾的,日子长了双方在意认个干爹干妈的也无大限,这是绝对的社会好事,说不定新闻媒体知道了还会群起报导呢! 在老百姓的眼中,“干爹文化”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然而,几千年过后的今天,它在某些方面变味了。这个“爹”不再是那个爹了,爹变成了“发嗲”。这“干爹”和“干女儿”的关系变成了特殊的男女关系,“干”在某种程度上怎么被看成了干。 中国的数千年的“干爹文化”在当代“干女儿”这一新的情事推动下,其实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异化,“干爹文化”需要通过讨论来认定了。细细想来,很有值得反思的价值。可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