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义 6、阴阳实质 阴阳:古以明为阳,暗为阴,如日月、黑白、昼夜之类。又以动为阳,以静为阴;以刚为阳,以柔为阴;以进为阳,以退为阴;以上为阳,以下为阴;……后渐扩而充之成为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 而在道家之学里,阴阳则即道家所说的“道”,道是客观实实在在的物,人身之阴阳,即是人之神气,人身阴阳又谓乾坤、坎离、水火、天地、日月、铅汞、性命等名,而非做为抽象的哲学概念。换句话说,阴阳首先做为两种特殊之物,然后才有互为依存、对立统一的二者辨证关系。 为何“阴阳”是物、是道?从易、老道家的有关论述可知,《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阴始凝也”。这说明:乾卦初爻之一长,坤卦初爻之两短,分别为阳与阴;乾为阳,坤为阴;《易》六爻卦计六十四,每卦皆不出于一长与两短这两种卦画,六十四卦代表万物,也就是说宇宙一切(物质)皆由阴阳二者所构成。所以,阴阳道物是构成万物的最基础物质,它绝对不可能是非物。 《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直接言明乾坤就是阴阳,乾坤阴阳全都是物。而《老子》更是不厌其烦,反复进行交代,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道做为一种物;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谓“道”这种物是混合而成之物,有阴物,有阳物,故谓“混成”。《黄帝内经》也将阴阳纳入物的范畴,“人以天地之气生”,“气”即指阴阳道物,言“气”可让人产生阴阳为“物”的实在感。 阴阳、乾坤是物,但不是一般的物,而是一种特殊之物。《系辞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张载《横渠易说》注曰:“形而上是无形体者”。无形无质,不见不闻。《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谓道是宇宙中,小得不能再小,没有比之更小的物。 阴阳即是道,是物,一种特殊之物,而不是神明,不是上帝,不是不可知,也不是某种意识概念,对此易、老作者等古先贤们已经交代得再清楚不过了。 刘一明《修真辨难》:“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若无阴阳,道气不见。惟阴阳迭运其中,道气长存,历万劫而不坏。在先天则为道,在后天则为阴阳。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阴阳,阴阳合而成太极,一而二,二而一也。” 问:“太极分阴阳是即两个阴阳矣,何以古人又言两重天地、四个阴阳乎?” 答:“两重天地,先天后天也。四个阴阳,先天后天阴阳也。先天阴阳以气言,后天阴阳以质言。先天阴阳,太极中所含之阴阳;后天阴阳,太极中所生出之阴阳。金丹大道取其气而不取其质,于后天返先天,故曰先天大道。” 又曰:“然先天阴阳虽生于先天,一自有身便藏于后天之中,所以属于坎离。坎者,外阴而内阳,其外阴即后天之阴,内阳即先天之阳。离外阳而内阴,其外阳即后天之阳,内阴即先天之阴。此有先后之别也。” 伍冲虚《天仙正理》:“太极虽有一气,无阴阳动静,所谓鸿蒙未判之时也。无中恍惚,若有一气,正言鸿蒙未判而将判者。此气久静而一,渐动而分,阳而浮为天,比如人之有性也;阴而沉为地,比如人之有命也。阴阳性命,皆在动分后说的,不兼静一说。”
张三丰《大道论》:“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自是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无识,又以无极状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喻其气。气脉舒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阴阳二者之有,皆源自于易之太极,即道之无名,是由道之无名太极所化。万事万物之所以皆寓对立之二,亦俱根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