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用药方术

 妙灵轩 2012-04-01
  • 编辑
  • 此篇内容的发表,有违师训,但医乃仁术,目睹世人疾苦,目睹众多仲景学说崇尚者苦无真经,故公开部分内容,更高级部分请有缘诸君求师李宝柱先生。
    ----上古真人谨识

            此篇撰用《伤寒杂病论》、《道藏》、《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李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

            首先讲明一点: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中华道家懂得,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铢,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共为384铢(16两,古一两等于24铢),乃为易象卦爻之数(64卦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铢数。


            脏腑对应:

    l  肾1、肝3、心包3、脾5、肺7、心9
    l  胃2、胆4、三焦4、大肠6、膀胱8、小肠8

           脏腑阴阳:

    耳、目、鼻开阳位主精气神无形之先天阳为五脏阴之用自内而出;先天阳-五脏阴之用。
    口、二阴开阴位主传送出入有形之水谷后天阴为六腑阳之用自外而入;后天阴-六腑阳之用。


    仲景方术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图.gif


    三元九运参考资料


    从黄帝元年开始(即早西元2698年)纪元,该年为甲子年定为始元。往后每60年一个甲子周期,为一元,或叫一个大运。三个甲子定为三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共180年。每一大运60年中又分三个小运,每个小运20年。排小运的方法有点特别:在上元里排一运、二运、三运;在中元里排四运、五运、六运;在下元里排七运、八运、九运。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三元九运」。三元九运往下挨排,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由黄帝元年起至2003年,算起来已历经79个大运了。2003年是下元七运的最后一年,2004—2023年进入下元的八运了。
      远古时代的先哲凭借甚么规定了三元九运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异的神话,无人能够理解,也无从考证它的由来。不过,近代的人们发现太阳系星体运行规律倒是与元运之说不谋而合。
      从天文资料得知:
      地球自转一周,产生昼夜。
      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阴晴圆缺,潮起潮落。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木星绕太阳一周为12年。古人发现木星对地球人类的影响很大,原来木星的体积和重量仅次于太阳。由此派生出12生肖,所以木星又叫「岁星」,值年太岁由此而来。
      土星与木星相遇为20年。两球相会对地球人类影响就更大。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重量是地球的318倍;土星的直径是地球的9.5倍,重量是地球的95倍。两星相遇周期与一个小运20年正好巧合。
      土星、木星、水星交会周期是60年。这与一个甲子大运60年相吻合。
      太阳系九星交会,即「九星联珠」,180年一遇,正合三元九运180年。

            元运划分:一个大三元180年,大三元包含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一甲子,共180年;再分配给九宫,各得20年。于是每一宫管20年,运行次序是:一坎(北方)、二坤(西南)、三震(东方)、四巽(东南)、五中宫、六乾(西北)、七兑(西)、八艮(东北)、九离(南方)。各自定宫,不可改移。
      三元甲子180年,近代的三元九运划分:
      上元:一运坎水 1864年---1883年
         二运坤土 1884年---1903年  
         三运震木 1904年---1923年
      中元:四运巽木 1924年---1943年  
         五运中土 1944年---1963年  
         六运乾金 1964年---1983年
      下元:七运兑金 1984年---2003年  
         八运艮土 2004年---2023年  
         九运离火 2023年---2043年
      陕西咸阳中华易学科学院研究员成柏林先生发明一种简便、快捷、弹指间可推算命宫九宫八卦掌法,不问甲子何年,不分上中下三元,仅用分元纪年的年份,便可快速准确推出三元命宫,其法如下:
      成氏卦命指掌速定法
      口诀:
      成氏卦掌寓易简,  
      卦命推算起公元;  
      男起离宫女起乾,  
      男逆女顺按宫转;  
      男逢中宫等于坤,  
      女遇中宫艮上见;  
      公元个十位相加,  
      默识心箕有真传。
      此法适用于本世纪1901年至1999年,到21世纪运用成氏掌法,需将“1”的位置改变一下。
      排法:掌法九宫排布,同于排山掌诀,即起于左掌,从食指根部起,顺次为坎、坤、震、巽(巽宫位食指尖部),中指尖部为中宫,无名指以根部起顺次为离、艮、兑、乾(乾宫居无名指顶部)。
      其顺序为后天八卦序数: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附排列图:(即排山掌法)  
       (食指) (中指)(无名指)  
      .......巽......中.......乾.........................  
      .......震...............兑..........................  
      .......坤...............艮........................  
      .......坎...............离.........................
      自1901年起,不问生年干支,不分上中下元,舍去千百位“19”不计,只将年份后两位数相加,男得数自离宫起1逆推;女所得数自乾宫起1顺推,数落何宫,即是所求三元卦命方位。
      若数落中宫,男命寄坤,女命则寄于艮。  
      例:1976年男命  
      舍“19”而用76相加等13,于离宫起1逆推,13落于乾宫,即为六白命。  
      1976年女命  
      舍“19”而用76相加等13,于乾宫起1顺推,13落宫于离宫,即为九紫命。  
      余仿此。



            脏腑用药:

    l  1、3、5、7、9补阳以滋阴;保胃气以存津液
    l  2、4、6、8     滋阴以养阳;固津液以密阳气。
    u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一两水病;二两加-此为变;三两主制-此为常)为主;
    u  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四两小其制、八两大其制)为主;
    u  青龙三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三两小其制;六两大其制)为主;
    u  白虎四者,收重之方,以石膏(八两小其制;十六两大其制)为主;
    u  朱鸟九者,表滋之方,以鸡子黄(一枚百合病;二枚少阴病;三枚温病)为主;
    u  玄武一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一枚或六两少阴病-此为常;二枚湿病-此为变)为主;
    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注意:此主言其常,小言其变。
      味辛皆属木(三),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九),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五),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四),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一),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中医者:执阴阳之两而用三(生万物)之中道医学。以此出发,临床自是运筹帷幄、得心应手,精准用药并非高不可及,疗疾效如浮鼓亦当是自然之事。


    仲景方术之精确用药续篇-举疮疡皮肤病运用
    此篇撰用《黄帝内经太素》、《洞天奥旨》、《道藏》、《李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

    首先讲明:脏腑与经络之用药有异同,学者宜识之。


          经络对应:
    l  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阴常多血少气:手足太阳8、手少阴9、足少阴1;三
    1、8、9
    l  阳明常多血气,太阴常多血气:足阳明2、足太阴5、手阳明6、手太阴7;二
    2、5、6、7。
    l  少阳常多气少血,厥阴常多气少血:手足少阳4、手足厥阴3;一
    3、4


          经络枢机:
      太阳为关(注意不是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关(注意不是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n  气多而血少,非补血,则未溃不能化,已溃不能消。
    n  血多而气少,非补气,则未溃不能散,已溃不能生。
    n  气血俱多,初可用消,而终亦必佐之以补气血,则收功自速。

           部位既明,经络无错,自然用药得宜,无忧猛浪之误治。
    1
    、生在阳经而作痛,此纯病于阳也,内外俱用泻味,自易成功。
    2、生于阳经而作痒,此阳虚而病阴也,补阴以化毒,而不可损阳以耗气。
    3、生在阴经而作痒,此纯病于阴也,内外俱用补剂,不难奏效。
    4、生于阴经而作痛,此阴虚而病阳也,补阳以化毒,而不可损阴以亏血。


          经络用药:
    l  1、8、9补气;
    l  2、5、6、7初消而后以补气血;
    l  3、4补血。
    参芪等补气;归胶等补血;金银花等清;荆、防等散;硝、黄等攻

           疮疡宜分虚实,未可漫然用药。虽治疮疡之法俱宜用补,然不知虚实,孟浪治之,亦难速效。故必审其虚实之重轻,以酌量其补泻之多少,始为上工。惟虚实何以辨之?于初肿、已溃时辨之。
    1.   初肿之时,肿而高突,焮赤作痛,是阳邪毒盛,病在表实主散臣补
    2.   如肿而坚硬深痛,亦阳邪毒盛,病在里实主攻臣补
    表实可散,里实可攻,攻散之中,略兼用补,则在表者不至入里,而在里者必易发表。
    3.   倘肿不甚高突,虽焮赤作痛而少衰,此阳邪毒衰,病在表虚主补臣散
    4.   如肿虽坚硬,痛不甚深,此阳邪毒衰,病在里虚主补臣攻
    表虚不可纯散,里虚不可纯攻,攻散之中,重于用补,则表虚者力能托外,里虚者力能出内。
    5.   若已溃之后,犹然肿硬焮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疮口坚实,此阳毒未化,乃邪实,尚宜补而兼散
    6.   倘脓大出而反痛,疮口久而不敛,发热口干,脓水清稀,肿下软漫,此阳毒已尽,乃正虚,切戒散而必补
    以上治法,犹论阳症之疮疡。
    阴症之疮疡,毋论未溃之前与已溃之后,皆宜用补。岂特必宜用补,尤宜大补为急,而不可用些小之补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