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人的精子与卵子发生 精子的发生是指从精原细胞到产生精细胞的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极度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列在一起,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分裂期开始后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就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经过四分体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成为新的两组染色体。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去,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紧接着进入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分裂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这样,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精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形成精子。 卵子的发生指从卵原细胞到产生卵细胞的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原始的生殖细胞叫做卵原细胞。每个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卵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细胞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接着,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与此同时,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了,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但卵细胞的形成不同于精子的形成,如排出的卵为次级卵母细胞,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后,遇到精子的作用才会形成成熟的卵细胞。具体为:
综上所述, 两者区别见下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