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管理者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名De自然无为 2012-04-02

中国古人早就理解这个世界不是由公平组成的,所以人们追求公正。因为生活在世上每个人各有不同。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在孔子眼里,人不是按所处的地位来分的,而用他们智慧来分的。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一是生而知之者,这些人就像是古代先圣,如伏羲黄帝等。

二是学而知之者。学是什么?就是大学,道学,能通过这个学让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而知之者,也是人中之极少数,所以孔子要开门教学。

那么管理者也是一样,有的天生具有领导力,这些人情绪高昂,感染力强。但这样的人极少极少,大都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学而知之的。

第三类的创业者或者管理者,是困而学之。

很多企业管理者是碰了壁之后再去学习的,因为他们处于没有办法破局的状态时,就会想办法去学习,所以最近这些年培训公司每天都会有新人去注册的原因。

困而学之,所以在中国也出来了一些优秀的管理者,他们在山穷水尽之后,看清自己的本质,看清人的本质,重新从零起步,再次攀上人生的高峰也是有的,比如史玉柱就是其中之一。

但还有绝大多数是困而不学的人。

所以这个世界为什么有成就的人总是少数的原因。

我见过很多管理者,虽然身在管理位置上,但劳碌困苦,每天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没有任何快乐而言。

那么是什么让一个管理者让人感觉安心,而且愿意与他合作去创造事业。那些生而知之的人为什么每一天都激情充满,这里就是要解决管理者的情绪。

管理者在那个位置上,不快乐,那么这个不快乐一定会影响到自己团队的所有的人,因为情绪本身是可以传染的。

有的管理者,一生只能带领5个人,你给他6个人,一定会走一个人,有的管理者一生只能带领100人,增加一个必然会减少走一个,不然就会发生大乱。

有的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公司的毒害,看上去很有能力,拿着公司短期利益去搏取长久的发展,这些积累就像一种长久福报换来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公司先择一个管理者,首先看他是不是一说起这个工作就很有情绪,如果他无动于衷,这个岗位在他手上就会有问题,但很多公司目前找不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只能老板拍脑袋去选。

所以管理者反而在那个岗位上被跳过,好像可有可无。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先知先觉的,其次是后知而觉,再其次被困后而觉,还有一些是不知不觉。那么什么叫先知先觉,就是你至少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人不会长生,你会死得明明白白。

所以子思作《中庸》里面说: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管理无非三种方式,你有德行,就安而行之,意思是让你管理的人内心坦荡,行事无阻。如果你的德行不够就像今天的美国,利而行之,把利益利害弄清楚了,让你的下属去好好为利而行。

如果上面两个你都不懂,那就只能勉强而行之,过一天是一天。什么叫勉强而行之,现在一些国家比如阿富汗、伊拉克等就是勉强而行之,他们的管理现在比较脆弱。

我们以这样的标准去看一些企业,看一些管理者,他们做得怎么样,也是一目之了然。

但这里探讨的是如何能行最上那种,安而行之的管理方法。

什么叫安而行之,就是不知之时,管理者要戒惧,独知之时管理者要慎独,但大部分人就这两点做不做,不知之时很害怕,害怕别人会拒绝自己,害怕别人会害了自己,为什么人心隔肚皮,就是人们相互间没有什么互相信任,只有相互猜疑。

相互猜疑就像乌云将人本身的智慧给遮蔽了。员工或者那些跟随者,如果内心充满恐惧,他们也一定不能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