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溪县文物古迹(组图)

 panxq1019 2012-04-02

        郎溪有众多文物古迹,有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有建县(宋端拱元年)前的,有建县后的;有的风景优美,有的历史积淀丰厚,有的蕴含古代智慧结晶---

       但是,这些文物古迹人为破坏严重,保存现状堪忧。

花桥.jpg

花桥2.jpg

下载 (132.25 KB)
2008-9-30 10:36
花桥位于姚村乡盛村,是我县保存最好、单拱跨度最大的的明代古桥。
沙发
发表于 2008-9-30 10:43 | 只看该作者

沈古林墓1.jpg

沈古林墓2.jpg

沈古林,明代广西布政使(中央部长级)。其墓位于姚村,气势恢宏,石阶从山下一直铺到山上。

现盗挖严重,面目全非。

天泉庵.jpg

天泉庵1.jpg

天泉庵,位于姚村螃蟹岭,始建于明末清初,为我县境内现存唯一的尼姑庵。

海拔290余米,一路竹林、农家风景极为优美。

庵中一座古井,如此高的山岭上经年不涸,因此得名。

DSC01017.JPG

 独山砖塔又名镇妖塔,位于凌笪乡下独山自然村西ffice:smarttags" />处,塔体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砖石塔,高,底边周长。

叠涩砖檐,每层有窗,形式各一。塔体内空,石制宝珠塔刹。

据载,塔体南壁原嵌碑刻一通,1985年,我县第一次文物普查就已不见其踪迹。该塔始建年代不祥,光绪29年夏重修。

解放后历有修茸,为我县唯一一座古塔也是宣城市范围内一座最小的古塔。

它为研究在清一代佛教文化及建筑法式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82年被郎溪县政府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本帖最后由 狼穿大地 于 2008-10-6 10:28 编辑 ]

侯村祠堂.jpg

[ 本帖最后由 狼穿大地 于 2008-10-6 10:29 编辑 ]

侯村祠堂是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清代,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木、石雕精美,举架流畅,墙壁上彩绘历经百年依旧色彩艳丽。祠堂内一株百年牡丹年年争奇斗斗艳。
独山石桥.jpg
早年,张大千父母为避战乱,到凌笪乡下居住,后死葬该地。张大千也曾到凌笪居住数年。现仍有张氏一族后人居住于此地。此坟多次盗掘,现已不见原貌。
张大千父母坟.jpg

郎溪县省保单位明代城墙,位于建平镇东门,郎川河北岸。古城墙原环城而筑,总长近,现残存原东城门至南门渡口,女墙、东端城楼、明代嘉靖15年碑刻一通,上有监造阴阳官,督工良民,浙江工匠的姓名,因其为佐证我县历史和研究明代建筑法式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04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古建筑维修原则对城墙进行了重建,一期工程基本恢复了原东门至西一段的风貌。

明代城墙.jpg

明代城墙1.jpg

磨盘山遗址位于---,南北走势,占地约。七十年代在遗址北开掘新郎川河时,发现-----古代先民的生活遗存。2003年省考古所专家又对遗址进行了初步考察,从其文化遗存特征考证其年代为新石器至西周早期。

磨盘山遗址.jpg

磨盘山遗址1.jpg

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郎溪县姚村乡夏桥路途村西,为二层清代砖木结构古民居,面阔三间。民国19年(1930年),在以广德王金林为首的皖南红军独立轩的影响和支持下,姚村山区造纸工人、农民在陈建富的率领下举行暴动,同年9月,农民赤卫队在夏桥路途村召开成立姚村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建立了郎溪县近代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国后,该房土改,分给农民奚邦禄居住。1930年,姚村乡农民运动因在我县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独特地位。1989年7月,该旧址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十年代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又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

苏维埃遗址.jpg

毕桥镇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法国传教士建立。原占地约2亩,包括主厅、塔式钟楼、偏房等。主厅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居东朝西,为三开五进砖木式结构,正门、窗形式,梁架装饰皆为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钟楼位于主厅东,与主厅连为一体。毕桥镇天主教堂是我县境内唯一一座建于19世纪的欧洲特色的建筑。它见证了清代晚期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见证了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侵略历史。

    现该教堂破旧不堪,无人管理,门窗皆无,屋顶塌陷残破,亟待维修保护。

天主教堂1.jpg

天主教堂2.jpg吴应龙墓位于水鸣---,坐北朝南,为堆土墓,墓高。墓碑为吴氏后人于清乾隆已卯年(1759年)重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直行楷书:“宋故直宝谟阁大学士都大提点吴讳应龙同夫人合墓”。原有牌坊数道、石像生数对气势宏大。历经数次盗掘,现已残破不堪,现场不忍目睹。

    该墓为我县建县以后极少数保存下来的早期墓穴之一,目前亟待保护重修。

吴应龙墓1.jpg

吴应龙墓2.jpg

凌笪独山石桥二。

独山石桥2.jpg


 
 夏雨初烈士墓位于毕桥镇灯塔蒋顾自然村南。烈士墓座东朝西呈馒首状,高,占地面积约。烈士墓南侧为其妻董淑之墓,其北为其子夏道清烈士墓(解放战争时横渡长江时英勇牺牲)。夏雨初,为蒋顾村人,曾任中共郎溪特支书记,中共中央特派员,兼南京市委行动委员,1930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1939年经党组织资助,将其遗骨运回家乡,安葬于此。因夏雨初烈士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留下浓墨重彩之笔,为纪念烈士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代。1982年,我县政府将其确立为县保文物单位;1993年,郎溪县关工委又将其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各县人士及学校师生都前往烈士墓扫墓、悼念。

夏雨初.jpg

姚村----古民居。清代建筑,排梁举架,用料较大,中有天井。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姚村古民居.jpg

姚村古民居2.jpg
一保殿又名分流庙,位于郎溪县经济开发区。始建年代约为明朝,重建于清代中期,硬山式砖木结构,原为两进,前进破“四旧”时拆除。现残存后进,为七架梁五开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占地ffice:smarttags" />ffice:smarttags" />ffice:smarttags" />,因土改时分给农户居住得以保存。多年无人问津,去年大雪,居然无恙。现外墙已严重倾斜,仅靠举架支撑方得不倒,亟待维修保护。

传说南宋时期,建平县分流有兄弟三人,以杀猪为生,整日血溅白刃。某日,三人相聚,同感血光太甚,作孽颇多,便生悔意。三人商定,将屠刀扔进大河,从此另谋生路,不再杀猪。回家以后,三人忽然想起,屠刀扔进河中,可能误伤下河的人、牲畜。于是三人又折回原地,下河摸刀。河流湍急,冲走屠刀,三人直摸了十余里地才将屠刀找到。摸回屠刀后,三人从此改行做生意,并相继在分流、梅渚、凌笪三地修建了“一保殿”、“二保殿”、“三保殿”。三殿经世代传承,多次重修,香火为盛。后人有难即到三殿烧香跪拜,传说“无事不登三保殿(后传为三宝殿)”即来源于此。

现二保殿、三保殿俱已重建,唯一保殿保留部分历史面貌。

一保殿.jpg
 
外貌不以为然。
 
一保殿1.jpg 内饰雕刻精美大气。
 
一保殿2.jpg
 
石质井圈上井绳留下深深辙印。

梅渚古宅,清代始建,距今130余年历史。

第二宅1.jpg

制作精美的格栅门。

第二宅2.jpg

 

老太太90多岁了。这个200多岁的床是她出嫁时的嫁妆

第二宅4.jpg

内饰雕刻精美大气。
 

床头上雕刻的八仙过海栩栩如生。

第二宅3.jpg

皖南古民居.jpg

皖南古民居,位于梅渚老街。清代建筑,距今120余年历史。保存极为完好。

皖南古民居2.jpg

内门石雕局部

皖南古民居3.jpg

第二进大门石雕、砖雕

皖南古民居4.jpg

清代粉彩瓷瓶。旧时官宦人家用于官员回家放置官帽。

龙宅1.jpg

龙宅2.jpg

这是梅渚李姓老人的住宅。李老多年来倾心于泥塑木雕,此宅是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完全自己一手建成,内廊檐、石柱、门楣、墙壁-----均雕龙刻凤,倾注心血。此宅虽算不上文物,但李老堪称民间工艺大师,其高超的技艺、执着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三保殿.jpg

三保殿,位于郎溪建平金牛村,清光绪年间重建。

三保殿2.jpg

殿内一株千年古柏

三保殿1.jpg

当年和尚坐化的缸,近年出土,图案精美,保存完好

三保殿3.jpg

光绪年间重建碑记(残

王家桥.jpg

王家桥,位于梅渚集镇附近构思河上。始建不详,清代重建。

王家桥1.jpg

桥侧石雕精美,浮雕极深。

王家桥2.jpg

下载 (122.98 KB)
2008-10-9 07:39

郎溪境内的徽杭古道---鸦山古道,位于郎溪县姚村乡境内。

古道a4.jpg

古道a3.jpg


古道a2.jpg (100.84 KB)

古道a2.jpg

2500年前,伍子胥三过伍牙山,留下一段古老的传说。

       为纪念伍子胥,后人在伍牙山顶修建了伍子庙。庙高山陡,人们又沿山开凿铺设了一条石板路,便于后人进香祈福。

       2000多年过去了,石板路变成了碎石堆,湮没在岁月的尘封中。拨开乱草枯叶,依稀还能辨认当年的古道,依稀还能遥想当年的景象。

湮没在乱草枯叶下的古道

保留较为完整的古道

古道变成了乱石碓。

杂树枯叶掩盖了古道

茂盛的杂树有如当年士兵

2000多年过去,古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乱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