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彦国图书馆 2012-04-03
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于丹教授曾这样形容过清明节:“在各个节气、各种节日里,我想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赋予这样含混的意蕴,意味深长,让人感慨万千。

    “一方面,它是个慎终追远的节日,大家在这个节日里面都是那样肃穆的,甚至是低回哀伤的。我们去敬祖辈先贤,我们也去哀悼自己的亲人好友。

    “但另一方面,清明又是一个何等欢欣,何等轻盈的节日。因为大家从这一天起开始踏青,去放风筝,去种树,这个节日又代表着生命的欣欣向荣。”

    于丹说,在这样一个双重象征的节日里,承载着很多心愿和期望,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现在过清明节,人们更开始倡导一种感恩的情怀。感恩生命,感恩自然,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身边的人……

    一路走来的人生路上,有多少亲友、师长,给过我们无私的关爱、真诚的帮助、温暖的叮咛。

    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品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收获更多真诚的帮助和关爱。所以,有社会学家就说,西方有感恩节,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晋文公感恩介子推

    清明“感恩”的来历,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饥寒交迫之际,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想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重回他身边。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感恩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禁火扫墓的寒食节。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很接近,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变成了一个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各种风俗,也结合到了一起。

    纸灰飞作白蝴蝶

    清明节的活动很多,古人也有众多诗篇诗句描写这些清明节的活动,如描写清明踏青(又名游春、探春、寻春等)的诗有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李若水的“见说今年寒食好,踏青归路看梨花”,胡寅的“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麻九畴的“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杨允浮的“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踏青人”等。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百花竞放,当此佳节,或全家老少同行,或男女同伴,一起走向春天,人们怎不无限欢悦和欣喜?

    扫墓则是清明节又一重要活动,古人写清明扫墓的诗篇、诗句同样很多。如白居易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木垒垒春草绿”、高翥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陆游的“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高启的“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等。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在长久的家族绵延中,中国人形成了敦亲睦族、行孝敬祖、事死如生的优良品德,因此往往在清明这个美好节日,给逝去的先人献上一束鲜花,献上一瓣心香,燃烧几张冥纸,以此来追怀祖宗,感念先人,寄托思念。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感伤和悲戚,因此古人写清明扫墓活动的诗往往比较悲伤凄戚,读来令人伤感哀婉。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我国有二十四节气,也有很多传统的民俗节日。但其中,只有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节日。

    清明的“复杂性”也由此而来。

    最早,清明跟其他节气一样,是一个单纯的节气。它开始于冬至后第105天、春分后第15天,整个清明节气长15天,之后是谷雨。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