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之猜想

 文献碎片 2012-04-05

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之猜想

      

    提起图书馆,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宽广的房间,整齐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排着数不清的图书,人们徜徉在书海间,寻找自己的目标。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图书馆已不是古代的藏书楼,无论是从建筑上还是管理、服务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许多图书馆不断的重建和扩建,仍不能满足藏书数量和种类的飞速增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载体也发生了变化,从印刷型出版物发展到电子出版物直至网络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不仅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储藏发展的标志。

一.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对比

 

印刷型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

网络出版物

产生时间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

1960年初

1982年左右

概念区别

纸质期刊、图书、报纸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功能设备用于阅读、表达思想、普及知识、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以电子介质为存储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杜会文化传播、保存的目的。目前网络出版物主要指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出版物

载体形态

纸质、布、绢

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图、文光盘(CD— G)、照片光盘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

信息储量

大体积小容量

小体积大容量

海量存储

信息可变度

一经印刷出版成型不能变更

只读:CD—ROM ,多次读:WO—ROM

信息资源动态存储

内容极为丰富

传播范围

少数人利用

在同一范围内可供一部分人使用

分布广、传播快,在网络范围内可以跨地区跨国界同时享用,全球传播

信息更新速度

较快

快、迅速、时效性强

阅读效果

文字、图形、照片

连续性差

生动、形象、直观

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

生动、形象、直观、

图文声像并茂

保存条件寿命

易变质老化, 易受自然人为因素破坏

抗污染能力强,寿命较长

可以下载保存在磁盘和光盘也可打印在纸上保存

检索

 不便,手工操作

快速检索查询

方便快捷, 可对信息进行处理.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查询, 提高了人们利用信息率

二.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

    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品种主要是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新的文献知识载体不断出现,馆藏文献将以电子出版物数字化信息为主,对纸质文献资源的依赖逐步缩小,纸质文献只是作为开架阅览的一种补充来体现其价值。 

    电子图书馆是纸质型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之后融合高新技术的产物,而传统的纸质型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的母体,因此电子图书馆绝对不是对纸质型图书馆的否定或异化,而是对它的强化、完善和补充,既不能把二者对立也不能把二者割裂,而要把二者统一。

    有人提出:图书馆的发展只能从传统的纸质型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又有人认为: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图书馆的主要形式是复合馆(藏书中既有纸质型图书又有电子图书或者纸质型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并存阶段的图书馆)。

    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印刷载体的形式为读者服务,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兴起的今天,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不再是藏书量的多少,而主要考察电子文献信息的拥有量以及为读者提供服务量的多少。

    未来的图书馆不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一个大型印刷资料库,未来的出版物必然朝着内容参与化、界面视觉化、听觉化方向发展。

    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图书馆馆长T.D.韦伯博士:事实表明那些魅力十足的电子产品并没有把图书挤出市场,相反印刷型资料仍不断增多。在未来的社会里,图书馆将成为图书、录像、光盘、缩微品、数字化资源等多种信息资源的混合体。

    上述的任何一种载体都会在下一个世纪的图书馆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资料并存的复合式图书馆。(采编部  李彦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