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的怪物米-12 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大的直升飞机

 昵称1769601 2012-04-09

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为苏联米里设计局从1965年开始研制,代号“信鸽”。

长:37米

高:12.5米
起飞重量:97吨
最大起飞重量:105吨
最大飞行速度:26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24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3500米
航程:800千米
发动机:4台D-25VF涡轮发动机单台功率4770瓦(6500轴马力)AI-8V辅助动力装置
最大载重:40吨(C-13020吨左右)
起吊点:4个总起吊重量10吨
旋翼叶片:5片转速112转/分
液压系统:三套自主式液压系统,辅助液压系统
电子设备/系统:地形显示雷达,四通道自动驾驶仪
辅助系统:安全动力操作系统,自动稳定系统,自动倾斜器
电力系统:480千瓦电气系统


载客120人,曾创造过载重40吨飞到2250米高度的记录。1968年首飞,共制造两架原型机。早期设计师为米里,米里去世后由李森科负责。采用并列双旋翼布局,有两个5叶旋翼,配备4台D25VF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4125千瓦。机翼为反梯形,翼稍比翼根宽。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机组6人。后来,由于研制工作不顺利,且涡轮轴发动机取得较大进展,使超大型直升机采用常规布局成为可能,于是,米里设计局放弃了“信鸽”的研制,转而研制米26直升机。米12项目下马。目前,还有一架原型机保存。两翼分别带有一个螺旋桨,每个直径达到35m,当它们旋转起来,螺旋桨可触碰的死亡地带长达67m,这个宽度超过了波音747。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5吨!它的各项超级参数都被记入了国际航空协会的记录和吉尼斯世界纪录,数量达到了7项。米-12在1965年开始设计,当时预计生产数为100架,但后来只生产了4架,未投入批生产。有2架原型机于1971年年中试飞。米—12创造了一些有效载重—高度纪录,1969年2月22日的飞行中,装载31030公斤有效载重,以180米/分的爬升速度爬升列2951米高度,这一高度打破了最大载重下爬升到2000米高度的纪录。1969年8月6日,驾驶员瓦西里·科洛琴科驾驶米—12,在40204.5公斤载重下爬升到2255米高度,当时机上载有6名机组人员。

米-12采用独特的横列式布局,因为纵裂式布局,前悬翼处于后悬翼的扰动涡流区内,工作条件太差,寿命大减,所以采用横列式,从而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疲劳寿命。起落架也设计成不可收放的,还有巨大的机翼,等等反正式直升机家族里的怪胎了。
座舱前部有驾驶舱,舱内并排安置正、副驾驶员座椅,正驾驶座位在左,副驾驶座位在右。正驾驶员后面为随机机械师,副驾驶员后面为电气技师。驾驶舱上面是领航舱,领航员和报务员前后排列。驾驶舱和领航员舱前面的风挡玻璃装有雨刷。舱内有橡皮叶片的冷却风扇,为机组人员起冷却作用。座舱内沿侧壁约有50副向上折叠的座椅供押运货物的人员和士兵乘坐。 货舱内畅通无阻,装有电动平台式起重机,可沿货舱顶部的轨道移动。起重机有4个起吊点,每点可起吊2500千克货物,4点同时起吊可吊起10000千克货物。尾部蛤壳式舱门之间形成主通道,尾舱门可向下向后打开,向下的可形成装载货物的跳板。左侧外挂油箱前面有向后滑动的舱门。两侧应急出口舱门位于座舱后部。驾驶员舱和领航员舱右侧有向下打开的应急出口舱门。尾部装置尾部采用全金属结构,包括中央主垂尾和方向舱,小的背鳍水平尾面,水平尾面,升降舵,端板式辅助垂直尾面。水平民面有较大的上反角,辅助垂直尾面前缘向里偏料。升降舵和方向舵有调整片。米-12原计划生产100架但是由于机动性太差,操作不便,最终只生产出4架(包括两架原型机,其中坠毁一架),现在其中一架存放于Monion航空博物馆中,另一架据说在莫斯科米里工厂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