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栽培杜鹃花有悠久的历史,但开发利用水平却很低。从杜鹃花的历史文化说起,根据其物种特性,在放置场所、浇水、施肥、翻盆、修剪、繁殖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和讲解,从而为保护我国杜鹃花生物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我国的杜鹃花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杜鹃花;资源;特性;栽培;保护;探究。
杜鹃花(又名杜鹃、鹃花、映山红、照山红、红踯躅、山石榴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其花枝优美,花色艳丽,花期长,在我国民间有“花中西施”的美誉。白居易诗曰:“闲折两枝持在于,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由此可见,杜鹃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是我国丰富的杜鹃花真面目未被普通老百姓所认知罢了。平时,一提到杜鹃花,出现在人们脑海里最多的就是映山红,事实上,映山红不过是我国众多杜鹃花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更多的杜鹃花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在园林上,人们常见的是开紫色花的杜鹃,那是我国众多园艺栽培品种之一,更多发品种却未能在园林上广泛的应用。近些年,人们能够在市场见到的比较多的盆栽杜鹃,所谓的西洋杜鹃或高山杜鹃,殊不知,这些杜鹃或多或少都具有中国杜鹃花的遗传基因,换句话说,她们是中国的杜鹃传出国门后与外国朴鹃反复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可见我国杜鹃对世界杜鹃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开发利用我国杜鹃花资源,让我国杜鹃花发挥她真正应有的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杜鹃花的历史分布。 1.杜鹃花的来历。关于杜鹃花的来历流传不少传说,流传最广的是望帝杜宇与其相鳖灵之妻通,惭愧,死后,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暮春时节,日夜哀鸣,滴血染红遍山花朵,遂名杜鹃花。 2.杜鹃花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最早于南北朝代陶弘景记载的《本草纪集录》,距今大约有1400多年。到了唐代,杜鹃花已经移栽到了庭园中,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等到了清代,杜鹃花已经成为了盆栽桩景艺术并开始引进国外品种。 3.杜鹃花的分布。杜鹃花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英文名:Indion Azaler;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金达来。杜鹃花科75个属,2250种。杜鹃花属共有85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尤其以亚洲最为集中。我国除新疆、宁夏外各地均有分布,共530种,占全世界种类总数的59%。我国云南、西藏、四川被认为是世界杜鹃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有280余种,是世界杜鹃花的次生分布中心。野生杜鹃花大都生长在山区的稀疏丛林之中或岩畔溪谷或山坡丘麓等以及丘陵地带,平原较少见。常群生烂漫成片,有常绿、半常绿和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罕有乔木。天然群落分布于海拔1000m~3000m的高山,生长在阴坡上,属半阴性植物。我国中部和中南部,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盛开的红花,便是杜鹃花中的一种,故杜鹃花又被称作映山红,正是“何须名花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二、杜鹃花的特征及习性。 1.生态习性。杜鹃喜欢半阴的环境, 忌烈日直射暴晒;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怕天气炎热干燥; 喜欢酸性土和水(PH4 5,-~6 最佳),忌碱性,喜疏松富含腐殖质的轻壤土, 怕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喜欢淡肥水,忌施浓肥水。 2.形态特征。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至小灌木;有落叶和常绿两类;主干直立或匍匐;枝条互生或轮生;单叶互生或轮生,有椭圆形、卵形、椭圆状倒披针形等,绿色或淡红色,叶全缘少有锯齿,叶脉凹陷,叶背有毛、有鳞片或无,纸质或革质;总状伞形花序,多生于枝梢叶腋间,多为漏斗状和喇叭状,常2-6朵簇生,花萼分枝或瓣化,单瓣或重瓣,花色丰富有红、粉、白、蓝、黄、紫色和复色,花期4-6月;蒴果,褐色。
三、杜鹃花的分类及应用。 1.杜鹃花的分类。绝大多数品种植株低矮,形态自然;少数品种,高大雄伟,枝叶婆娑。低矮品种分枝多,枝条细而密,幼枝有毛,棕色或褐色。花单生或呈总状花序,花冠钟状、管状或阔漏斗状,通常五裂。花色繁多,因品种而异,有淡紫、洒金,有的还有双色,有的花朵还有香气。蒴果成熟时呈暗褐色,种子暗黄色,细小。依花期不同主要又可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西洋杜鹃四大类。春鹃叶片较大,花期在4-5月,先开花后发新叶,树形直立;夏鹃叶片较小,花期在5-6月,先发叶后开花,树形张开;春夏鹃的花期介于二者之间,花和叶几乎同时萌发。所谓“西洋杜鹃”原产于我国,是由外国人引进后培育出的一些新品种,故称“西洋杜鹃”。 2.杜鹃花的应用。杜鹃花花繁叶茂耐修剪,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在园林中可丛植、片植、也可以做花篱、专类园、布置岩石园。除观赏外还可作药用、提胶、制作工艺品。 四、杜鹃花的繁殖。 1.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培育品种的主要手段,所获得的实生苗是理想的嫁接砧木;杜鹃花的种子极为细小,千粒重仅为0.11-0.36g。常采用种子掺沙撒播法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00粒/0.05m 2。播后不覆土。用喷雾器或浸盆法浇水,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0-24℃。播后每天喷雾2次,保持土壤湿度在30%-40%。用玻璃板或塑料薄膜遮盖播种盆口,提高盆内湿度。将播种盆移到偏荫地,防止强光照射。当播后20-30d就可出苗;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间苗;80-90d后当小苗长至2-3cm时进行分苗,株行距为3cm 3cm。 2.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可以保持原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对于一些稀少的优良品种可用组织培养进行大量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分蘖等方法繁殖。扦插简单易行,苗木开花早,是最常用可行的方法。扦插时间选梅雨季节为佳,扦穗选当年生枝条,待新芽形成后,于基部剪断扦插,最易成活。若用老枝扦插,很难生根。播种繁殖可采用盆播,盆土要透气透水,以山泥或腐叶土拌适量砂土较宜,盆面覆一层细土,将种子播于其上,不再覆土,盆口盖上玻璃,保持湿度,约3刷,--4周后,即可发芽出苗。聚挖野生杜鹃老桩,挖掘时间可选在每年3月初到花谢前, 或l0月~11月,但3月份挖掘的桩头容易成活。就地带山泥,可直接上盆。 3.组织培养。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只需较少的材料在短期内即可繁殖出大量具有原品种特性的苗木。杜鹃花的组织培养通常使用的外植体为茎尖、茎节和花蕾等。因花蕾的分化较为困难,周期长;茎尖的取材受到一定的限制。固我国多采用茎节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将选好的茎节的一部分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植入培养基中。培养基的PH5.0-5.4;培养基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14h。 五、杜鹃花的栽培措施。 杜鹃花是观花、观叶、观形俱佳的树种,它花色艳丽而繁多,令人陶醉,人见人爱,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 1.扦插繁殖法。扦插繁殖时,家庭可用废旧泡沫箱自制简易插槽扦插,因其透气性和保温保湿性良好,易于生根。扦插时,可用20%腐殖园土、40%动物干粪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养土为基质。时间在5-6月,温度在20-25℃之间,最适宜扦插。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发育健壮的枝梢作插穗,带踵切取6-8cm,切口要求平滑,剪除下部叶片,只留顶端2-3片小叶。插穗用萘乙酸300mg/kg或吲哚丁酸250 mg/kg快浸处理,稍微晾干后待插。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至1/2,用手将土压实,使盆土与插穗充分接触,然后浇一次透水。插好后,最好用透明塑料袋罩上,需要浇水时再打开。插后管理重点是遮阳和增加湿度,使插穗始终新鲜,高温季节要增加叶面喷水,注意降温。春鹃、夏鹃发根快,l个月左右,西洋杜鹃花需40~70天。 2.嫁接法。在繁殖西洋杜鹃花时采用较多,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可随时嫁接,不受时间限制,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植株上。时间以5~6月最宜,砧木选用2年生独干毛杜鹃,要求新梢和接穗粗细相仿,嫁接后要在接口处连同接穗用塑料薄膜袋套住,扎紧袋口。然后置于荫棚下,忌阳光直射。接后7天不萎焉即有成功把握,2个月后去袋,第二年春季松绑。也可在大型砧木苗上采用盾状嵌芽接法来芽接,每个侧枝上接1枚,这样能够快速成形[4]。
3.播种繁殖法。播种繁殖时,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花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杜鹃花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花种子,即应随采随播;若是落叶杜鹃花种子,则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种。 六、杜鹃花的管理。 1.放置场所。要求荫凉通风环境,黄河以南地区从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可养在户外的荫凉通风处,夏季阳光强、温度高,须置于荫棚或树荫之下,创造一个半阴雨凉爽的生长环境;冬季宜放进温室或室内养护,温度保持在5℃以上。 2.浇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严防拦腰水。浇水最好用雨水,若用自来水需晾晒后使用,因杜鹃花性喜酸性,最好用硫酸亚铁(黑矾)对水酸化之后再使用。浇水时,杜鹃花的根系比较细弱,既怕涝,又不耐旱,因此要特别注意控制浇水量。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可每隔2-3天浇水1次。夏季生长旺盛,消耗水分多,需每天浇水1-2次。浇水的时间宜在早上8-10点和下午4-6点,炎热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浇水,根部受冷水刺激后会使花卉受到伤害。 3.施肥。鹃花喜肥,但其根极细弱,故施肥切不可浓,最好采取“薄肥勤施”。在生长期每隔10一15天施一次稀饼肥水或稀薄矾肥水。矾肥水是用3kg黑矾(硫酸亚铁)、猪粪20kg、油柏饼5kg加水200kg配成,约经一个月腐熟后即可稀释浇用.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秋季可施一次浓度稍高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浓,否则会损伤根系。如果出现肥害,要立即停止施肥,多浇水,冲去积留土中的肥分,并移置背阴通风处养护。 4.换土。换土时,培养土因栽培品种而异,通常用山泥、泥炭、松针土、腐叶土、经过充分腐熟的木屑或几种混合配制,要做到:疏松、排水通畅、通气良好、酸性、腐殖质丰富、基肥充足。换土在开花后进行较好,早春晚秋亦可。换土时用利剪修去发黑、干瘪的老根,除去部分宿土,在盆底放上少量鸡、鸭粪及豆饼作基肥,换上疏松的腐叶土或山泥。由于杜鹃花的根系细弱,大多分布在土壤表层,故换土时要保留表层土。 5.上盆与换盆。杜鹃花最适种植在泥瓦盆或紫砂盆中。紫砂盆通透性不及泥瓦盆,在种植时应在盆壁四周垫以碎瓦片,有利于排水、通气。选盆的大小应以植株年龄和冠幅而定:3-5年选用四寸盆;5-7年选用6寸盆;7-9年选用8寸盆,根据长势依次选盆。杜鹃花性喜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腐殖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PH5.5-6.5之间。可用天然的腐叶土或人工配制的腐殖土进行栽培。人工配制腐殖土常采用(1)松叶土3份,腐叶土3份,草皮土或山坡土4份,掺水经一年腐熟备用;(2)山土7份干苔草屑1份,干腐叶2份,干肥1份,混合配制。上盆是植株第一次单独植入盆内。一般在早春或晚秋进行。先用碎瓦片支叉层叠在泄水孔上,再撒入一层粗沙砾,然后撒入种植土,种植土占盆内深度1/3时栽苗。栽苗时保持根系舒展,要求盆土与盆口应有一定距离,便于以后浇水。上盆后应浇一次透水,以盆底有水渗出为标准。换盆是植株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调换花盆。一般每2年换盆一次,秋后进行。换盆前1-2d不浇水,使盆土成团,脱盆时要使土团自然脱落,铲除1/4的老土,修根,在新盆底放入碎瓦片,加铺3-5cm厚的粗沙砾,土球面与盆口距2-3cm,四周添入新营养土,轻压,浇足水,置遮荫处养护缓苗。 七、杜鹃花的修剪与整形。 1.杜鹃花的修剪。修剪主要是剪除病虫枝、枯死枝、过密枝、徒长枝,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通常在6-7月进行,也可在休眠前进行。杜鹃花的修剪常用摘心、疏蕾、抹芽、疏枝、截短和剪除残花等方式进行。 2.摘心。是摘除新梢先端柔嫩部分,有抑制植株生长,促使多萌新枝、矮化树冠等作用;疏蕾,是减少养分消耗,舒展花姿,是使植株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抹芽,是在生长期进行的管理措施,对于新萌生的无用芽应随见随抹;疏枝,是将弱枝、病枝、重叠枝、萌蘖枝等从基部剪除的方法,剪口要平,目的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集中营养、维护树形;截短是剪掉枝条先端一部分,剪口呈45℃角留有腋芽的一端高,有营造树型的作用;剪除残花是当花开到7-8成时剪除,主要为了美观和减少养分消耗。
3.杜鹃花的整形。整形是为了桩景盆栽的需要,结合桩景艺术,采取摘心、短截或疏除等修剪手法,造就层次分明的格局,营造刚柔相济、粗细交织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鹃花可制作成自然式、单干式、多干式、悬崖式、球状式、片状式、树桩式、提根式、卧干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的盆景。对于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长3-4年后逐年进行修剪。整形时间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长季节进行。方法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整形是应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对主干、主枝进行适当蟠扎,其它枝条则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于杜鹃花枝干比较脆弱,容易折断,操作是应小心谨慎。在生长季节枝条若出现断裂,可在伤口处抹上黄泥,外 包塑料薄膜,很快就可愈合修复。而杜鹃花老桩则要靠修剪完成,但对某些枝条也要进行适当的蟠扎。为提高观赏价值还可用生长多年的枝干较粗、形态优美的毛白杜鹃老桩做砧木,以品种优良的杜鹃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还可以根据树桩情况,逐渐去掉部分泥土,将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悬根露爪,古朴典雅。 八、杜鹃花的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缺铁黄化病、根腐病、褐斑病、叶斑病、黑斑病等。 (!)缺铁时,叶绿素不能合成,植物表现黄化。铁在树体内不易转移,老组织中的铁不能转移到幼嫩组织中再度利用,因此发病时,植株顶梢的叶片表现最为明显。表现为叶面黄而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组织全部变黄,叶片边缘枯焦。防治方法是给土壤补铁,降低土壤碱度。对缺铁植株可10天左右直接喷洒一次O.2%一0.3%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不超过5%,用食醋及发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的效果。 (2)杜鹃花患根腐病后,生长衰弱,根系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斑块,严重时,逐渐腐烂脱皮,木质部变黑。此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最易发生。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对培养土消毒,并保持土壤疏松,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积水。发现植株患病,要及时处理病株及盆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淋洗病株,再用清水冲洗后重新上盆,盆土用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处理。 (3)褐斑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初发时,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使受害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当年开花及来年花蕾的发育。防治方法是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并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混合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病害发生初期,喷洒0.5%波尔多液,并加少许机油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叶斑病、黑斑病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治疗。 (4)黄化病。又称失绿症、缺铁症。是杜鹃花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而泛黄或发白,该病主要是由缺氮、缺铁或土壤偏碱引起的,只要改善环境,坚强栽培管理就可避免或治疗黄化病。 (5)黑斑病。一般在高温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首先在植株下部的老叶片上发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或褐色多角型斑点,轮廓分明并扩大迅速,后期病叶脱落。防治:先将花卉移到通风透光处,用托布津或多菌灵溶液每隔5-7d喷洒1次,连续2-3次即可。 (6)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含水量过大并由镰孢霉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杜鹃花的根茎部位,根上出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色,树皮逐渐呈灰白色,并会逐步蔓延,进而扩大到树干整个皮层坏死,切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顶端嫩叶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叶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防治:用70%的乙膦 猛锌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69%的安克 猛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叶肿病。主要危害嫩叶和幼芽。发病初期叶面有淡白色、半透明、进圆形的病斑后期变为淡红色,病斑处变厚或呈肉质出现菌瘿,其上覆灰白色粉状物,粉状物消失后病斑呈褐色至黑色,后期病斑之间相互愈合,全叶肿大、畸形、枯萎。防治:及早摘除病叶,喷洒65%的代森锌600倍液。 2.虫害防治。杜鹃花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军配虫、蚜虫等几种。 (4)红蜘蛛体形微小,但对杜鹃花危害严重。它一般最先发生的部位在植株的新梢,叶呈簇状,不舒展且叶色偏黄。防治方法是芽绽期可喷洒0.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用40%氧化乐果10倍液涂干进行预防。严重危害时,可用40%的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喷雾,7天一次,连续3次可除。 (5)军配虫是对常绿杜鹃花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温室中杜鹃花极易发生。常在叶片背后刺吸叶液为害,被害处叶面上出现黄白色斑点,使叶片脱落,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及开花。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 (6)蚜虫主要危害杜鹃花幼枝叶,轻者可使叶片失去绿色,重者使叶片卷缩,影响开花。防治方法是入冬后可在植株上喷洒一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铲去花卉附近杂草,消灭虫源。在蚜虫危害期,用40%的乐果或氧化乐果1200倍液进行连续喷洒,3-4次即可见效。 (7)蚁害。杜鹃花盆土以疏松的腐叶土为主,极易招引蚂蚁。防治:把花盆浸入水中数分钟驱赶或淹死蚂蚁,或用腥腻物放在盆面或座位周围,引诱蚂蚁外出,陆续捕杀,如果蚂蚁较多,可翻盆剔除蚁卵、成虫,但不可打散土团,伤及根系,换土栽植。 (8)星天牛。主要以幼虫危害杜鹃花的枝条、主干和根茎等。幼虫蛀食枝干,必有粪便、木屑排出孔外,可在其排出物的上方找到蛀孔。防治:用稍粗的铅丝伸入洞内将其戳死;或用棉花蘸少许的乐果塞入洞内,并用泥土封闭洞口,将其药死、闷死。成虫可进行人工捕杀。 九、总结。 杜鹃花是露地栽培和盆栽良好的花卉,其花繁叶茂、耐修剪性强,可做成姿态丰富的盆景。在盆栽杜鹃花的栽培管理中,只要多注意杜鹃花的土壤条件、水肥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加以修剪整形,就可以栽培出优秀的杜鹃花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