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必须是快乐的

 hnr360 2012-04-10
工作必须是快乐的

▲自信、洒脱、从容

十年前的青涩年少

    ◆1994年,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每月仅有几百元的收入;

    ◆1999年,他毅然转行,成为济南平安的一名普通业务员;

    ◆2001年,晋升为业务主任的他,开始发挥其管理专长拓展个人的保险事业;

    ◆2009年,他带领的团队已经超过1500人,业务总收入2.5亿元。

    他,就是吕韶光,一个稳重但不失激情、谦逊却不避锋芒的保险精英,一个十年如一日从不停步的快乐追梦人。

    初识吕韶光,缘于在舜耕山庄的一场创业分享会,他在台上目光灼灼春风满面。因为工作的关系,记者经常接触保险从业人员,对这个群体自信硬朗的外在习以为常。

    后来偶然想起认识他的几个朋友,都是一副写满敬佩的模样,称这个顺风顺水的男人让一众人等简直是顶礼膜拜了。这让我不能不生出好奇,于是决定亲自到平安在山大新校附近的百脑汇营业职场,来一次亲密的接触,翻翻他的“老底”。

    皂一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

    1991年,吕韶光离开老家招远,赴山东医科大学就读卫生防疫专业,憧憬着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大学时光美好而短暂,“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威海一家单位从事医药行业,勤勤恳恳的干了起来。”

    故事本来可以安安稳稳的往下发展,但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安分”之人。“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与我的理想预期差距很大”,吕韶光告诉记者,到1998年的时候仍只有区区一千多元的工资,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声中,他毅然辞职来到济南孤身创业,开起了饭馆。一年后赚到了一些钱,也买了一套房子,但是“并没有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当时他不可能意识到,恰恰是这套房子给他带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一位邻居无意中让他与平安结缘,使他心头一亮。“若干年后,我在和我的团队分享时都会提到,我人生中两次重大转折,一是我的大学之路,一是加盟保险公司!”吕韶光颇为郑重的告诉记者。

    1999年11月,吕韶光正式加盟平安人寿,做了一名保险代理人,开始了追梦之旅。然而,作为一个异乡人,乍入保险行业的吕韶光遇到了展业难题。满怀希望的找到老师、同学,等到的却是善意的规劝——“你做什么不好,怎么做保险啊?!”

    面对“众叛亲离”,吕韶光坦承他的确动摇过,但是他的个性中不服输的成分占据了上风,“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成功只属于少数人,是因为大多数人缺少胆识不愿尝试,人就是要挑战自己!”为了积累客户,增长经验,不服输的他,精心印制了介绍自己的宣传页,挨家挨户开始了艰难的陌生拜访。即使这样,在刚进入公司的前六个月里,他也仅拿到了两千多元的佣金。

    但是他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相信这是一个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

    2001年1月,经过一年的努力,凭借个人的勤奋和不服输的精神,吕韶光成功晋升为业务主任,成为团队长,“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点成功的喜悦”。

    皂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2000年自己团队仅有5人,2001年13人,2002年19人。三年时间,不到20人……这和梦想相差太远!”吕韶光表示,“刚开始做业务时确实遇到了些困难,但真正进入人生关键时刻的,却是在成为主管之后”。

    组织发展的迟缓让吕韶光开始转变思想。既然保险的原理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么团队经营和发展不也应该如此吗?于是,吕韶光开始把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都投入到团队发展上。“增员是在帮助别人成就自己,而组织发展就是为了自己成就事业。”付出总有回报,在不断的投入和摸索中,吕韶光的思路日渐明朗,他着手整理自己多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探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人才管理办法,使得团队增员率持续提高,辖下团队不断发展壮大。

    每一位新人入司后,他都会亲自给新人鼓劲,为他们设定好发展目标,“让他们看到成长点,看到未来自己的前途”。“三年泥泞路,三年石板路,三年青云路”,这是吕韶光对自己团队发展之路的素描。

    2003年9月,吕韶光辖下人员达到81人,2004年6月增至218人,进入“三年石板路”阶段。“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团结的队伍,大家都知道只要留在这个团队里,就一定会发展、一定能成功,团队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员工都舍不得离开”。在寿险市场“ 跳槽热”的情况下,吕韶光凭借着个人的感召力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感染和影响了每一个下属,使得团队实现了稳定的发展,从未出现过大批人员流失的情况。

    记者问,每年都有这么多的新人进来,你怎么能管得过来呢?吕韶光说:“一个部门的将来关键是看领路人,要想让员工不放松,首先自己不能放松,时刻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2005年起,吕韶光团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260人,2006年460人,2007年700人,筑就“三年青云路”。

    皂高学历的年轻团队

    2002年年中,仅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吕韶光,在一次主管会上放了一颗“卫星”——他扬言自己要用5年时间当上业务总监,并详细讲解了发展的路径与办法。5年过后,按照吕韶光的发展路径,他的团队一天天壮大、一天天成长。2007年7月1日,吕韶光正式晋升为业务总监,兑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谈及自己的成功,吕韶光说:“成功,靠一个人去拼很难,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我将自己的团队视为自己的事业,在帮助别人中成就自己,我是在快乐地经营着。”

    吕韶光给了记者一份花名册,是他直接管理的营业部人员名单,上面显示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接近60%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而且还有研究生和海归。这让记者大跌眼镜,传统印象中,保险代理人大多是一帮老大姐,中专以下学历者居多,这也是不少历史原因造成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是不屑于做保险的。而据记者所知,这样的学历结构在保险市场上应该是凤毛麟角的。

    “小团队靠亲情,大团队靠制度,但当团队持续健康地发展壮大到企业规模后,则一定要靠文化。”吕韶光将他的文化管理贯穿在团队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新员工参加面试和新人岗前培训开始就给他们灌输‘感恩文化’,感恩父母亲人,感恩朋友手足,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你或者曾经给你磨砺的人。”在他所带领的团队里,没有勾心斗角、恶性竞争,有的是大家的同甘共苦、互相帮助,同事之间亲如兄弟姐妹一般。“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开心快乐地工作着,努力着!”这是记者在平安星光营业区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在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时,吕韶光也很明了:两年内团队人力再次翻番,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管理者,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

  年轻人要找准人生定位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已经突破了600万大关,面对这么庞大的就业群体,以及即将到来的求职压力,大学生如何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以目前的情形看,吕韶光团队无疑是培养人才的高手,他认为,大学生要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人生定位。

    “从2001年带团队到现在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经常能看到一些新人在培训时眼中流露出的那种羡慕和向往,他们羡慕同龄人取得的成绩和所拥有的财富,心中也向往着——要是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业绩和财富该有多好”,吕韶光表示,虽然他们也努力了,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里都没有停止过,但不同的是目标的设立,因为目标的差异,工作的动力也各不相同,最后取得的结果自然也就大相径庭了。

    在有了目标定位之后,还要找准成就自己的平台,这是成功的基础。以他的营业部为例,精神的上进、公司的先进制度和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就是年轻人通往成功的平台。“再加上勤奋、毅力、融入团队、抓住机遇,相信所有的年轻人都会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成就自己的辉煌”。

    让家人因为我们而改变

    吕韶光一直说,对家人的责任感是其努力拼搏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让家人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直给他的团队灌输的理念。

    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后,他将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接到了济南来与自己同住。现在,吕韶光已经有过百万的年收入,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年前,他的岳父查出癌症,医生诊断说只有四个月的生命了,但是吕韶光并没有放弃,一直在用最好的药物对岳父进行治疗,“一年过去了,老人依然乐观地生活着”。

    吕韶光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着他对赚钱的理念,进而带动着他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就是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采访后记

    与吕韶光和他的团队的接触只有短短的两三个钟头,但这个尚未进入不惑之年的保险“大佬”却带给记者很大的触动。

    现实中,我们容易被自己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迷惑,一旦遭遇失败与挫折,又会轻易地否定自己而选择放弃。殊不知金子之所以总会发光,那是因为金子经得起岁月的蹉跎,不管被埋在哪里,一朝被发掘,就一定能发出炫目的光芒。用吕韶光的话来说,每一个新人都像是一块宝贵的矿石,在被人发掘出来之后,经过社会的淘洗、个人勤奋的磨砺,终有一天会让自己显出真金的本质,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还有一句,条条大路通罗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