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 《红楼梦》作者是明崇祯太子“朱慈烺”而非“曹雪芹”

 方氏大大 2012-04-11
作者:朱楼一梦
  (注:本人并不同意朱楼一梦先生的观点。今将其文发帖是感到先生探索“红楼”的精神难能可贵。学术应该包容。百家争鸣方可百花齐放。)


   世界名著《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就备受瞩目,二百年来,评点派、索隐派、题咏派、考证派等研究络绎不绝,对于《红楼梦》作者的猜测和探索一直层出不穷、众说纷纭,现存在曹雪芹、曹頫、洪昇、查继佐、吴梅村、朱明末系隐王等多种说法,也有人索隐出《红楼》故事是“明珠家事”、“张候家事”、“康熙朝政治状态”、“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作者自传”等,而经过笔者三十余年的研究表明:
《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崇祯朝太子朱慈烺,他在明末战乱中逃出,后改名为俎云阳,隐居于今河北省乐亭县冯家哨,而《红楼梦》中“贾府”“大观园”及四大家族的参考原型也皆在乐亭。在康熙初年南明小朝廷相继灭亡后,太子感到以自身力量实现宏伟大志无望,于是以“石兄”、“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为笔名、化名,写作“怀金悼玉”的治理之书《红楼梦》,寄希望于后人身上。因此,《红楼梦》其实就是“朱楼梦”,是借才子佳人的故事,写朱明王朝三百年江山社稷突然幻灭的南柯一梦,以悼故国之悲,怀亡国之恨,讽清初之政,悟万事之空。

  原著中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因此,曹雪芹也是当前各界公认的作者。然而曹雪芹是谁?他的身份如何?目前众说纷纭,终无定论。据笔者考证,曹雪芹并非《红楼梦》的真实作者。
  首先,据“曹学”纪年,由曹雪芹朋友敦诚于1764年2月2日之后写的挽诗中“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年华付杳冥”可推知,曹雪芹生于清雍正二年,而这距曹家雍正五年被抄家仅四年不足,一个虚岁四岁的孩子如何有“鲜花著锦、烈火烹油”尊荣生活的回忆,如何创作出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现实主义悲剧?而开卷所说的“曾历过一番梦幻”若非指其抄家,则更无他指。
  其次,由现在红学界公认的、流传最早的《红楼梦》抄本甲戌本中对乾隆皇帝“弘历”的名字无避讳可知,此版本形成于乾隆朝以前,应为前朝甲戌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又据第五回元春判词可分析出《红楼梦》故事发生在康熙元年1662年之前。此时被认为是曹寅孙子的曹雪芹尚未出生。
  第四,清代上层学者玉研农早已表示《红楼梦》是部“糟蹋满人”的书,而作为世代受满清皇帝恩宠、执掌江宁织造数十年的正白旗包衣曹寅的子孙,即便家道衰落,又怎能在作品中大骂满清朝廷?在康乾文字狱鼎盛之时,如此具有政治意味的著作中又怎可署作者真名呢?与此同时,以“曹雪芹”一个真名与四个化名混在一起也极不符常规。
  第五,作品中多处涉及皇族家事,如贾妃与贾母王夫人的对泣,皇宫内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奖惩制度、婚嫁内选等各项制度礼仪,被抄家的五品官后代曹雪芹是无从得知的。
  最后,作者在著作中反复表露“生于末世运偏消”,脂批:“感叹句,自寓”。若按“曹学”纪年,当时清入中原,进入康乾盛世,不存在末世,唯一可解释的就是朱明王朝的末世。作者是朱明王朝遗民,化名曹雪芹(“曹”姓与“朱”姓同宗),借爱情故事,暗写朱明王朝的衰亡史。  
   《红楼梦》作者真实身份——明末太子朱慈烺下落之谜
  据《明史》可知,崇祯朝太子朱慈烺,生于1629年二月初四,为周后所生,崇祯三年(1630)立为太子,十岁正式出阁读书,崇祯帝为培养其成为一代明君,选调方逄年、吴伟业等全国最好的醇儒名士十六人作为太子的老师,并常带太子参加各种国务活动,教其阅读和批改奏章,这些都为太子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明末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崇祯为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命太子换上平民衣服出城,自己与太监总管王承恩自尽于煤山。太子在逃亡中被农民军捕获,不久,李自成携太子、定王参加山海关大战,李自成败北。从此,太子的下落成了难解谜团,虽然南明小朝廷和清初都出现太子案,但最终都证实是假。
  “甲申之变”至今三百余年,太子下落仍是团团迷雾,有人说太子被清廷所杀,有人说太子被吴三桂所杀,有说太子随李自成兵败、不知所终,有说太子逃出后出家为僧。据笔者考证,太子朱慈烺逃脱后隐居乡下,首先建立家庭,过平常人的生活,然后在明遗老帮助下着手置办铁匠炉、打造兵器,为实现反清的大志做物资人员储备。

  纵观《红楼梦》全书,帝王之气显露无疑。作者开篇便运用“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故事,并用脂批“补天济世,勿用常言”暗示主人公的帝王身份。
  其次,人物取名暗藏玄机。贾宝玉是贾府接班人,暗指太子自己。其父名政,隐皇帝;其母王夫人,即帝王的夫人;妻子薛宝钗称蘅芜君,用汉武帝李夫人典故暗指帝王皇后身份;他爱慕的林黛玉称潇湘妃子。而宝玉自称“怡红公子”,红隐朱姓,“怡”是朱元璋的燕王支,也是帝王支子孙起名排行辈的第十三个字,暗指宝玉即作者自己是朱明王朝的第十三代太子。
  第三,贾府、大观园建筑、园林有皇宫气派,室内设置、奴仆配备、衣着颜色、服侍图案等均为皇家专用,其亭台楼阁、匾额题词等也暗射了帝王之家。再者,秦可卿丧礼、贾母大寿、祭祀、生日、看戏等礼仪风俗也均为皇室规格。
  第四,由“娄东诗派”和明朝遗老的诗词可见,太子朱慈烺在战场逃脱后隐居在今河北省乐亭县,按其父遗嘱改名为俎云阳。俎,一方面为朱的谐音,也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祭器,以此为姓是对祖宗和家族的祭奠;另一方面,俎作砧板解,如俎上肉,表明太子当时受压迫欺凌、无可逃避的处境。他“凡有外形亲友之人,一概不见”,只暗中与明遗民联络。康熙初年,南明诸帝相继被清所灭,他预感自己反清的希望渺茫,就开始写作《红楼梦》,寄希望于后人。
  《红楼梦》“一声多歌”、“一笔不写一家文字”。首先要写成一部宝黛爱情故事小说,吸引读者,保护自己和著作的流传;其次要反省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警示后人;三要揭示清朝由盛及衰、“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社会发展必然规律;最后还要记录下明末清初的历史史实和自己的一些经历。所以,太子朱慈烺把后半生大部分精力和心血用于写作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